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佛之上 » 第十三章 秦无畏

第十三章 秦无畏

    几人进货仓谈话期间,有人两次来报店外镇上的消息,果然管理镇务的镇公领着轩辕家仆门客在到处搜查。

    秦无畏让大家不要在意,货仓下有密室,即便找上门来也不用怕。

    结果直至晚间也没有用上密室,众人去了客房歇息安睡。

    翌日,轩辕家的一干人等早早动身离开了泰安镇,秦无畏笑道清晏轩辕主事甚是机警,这次少主吃了大亏却草草离去,定是这个老狐狸闻到了什么味道。

    既然危机解除,小九娘和大叔就想早早回村,一夜未归不知老族长要多心急了。

    昨夜烛下,高引已和两人谈妥,自己暂且留下同秦无畏去探寻归家之途,不论事成与否他都会再去客来村。

    本来他是有心想与两人一同回去与村民们告别下的,虽然说是救了老族长儿子,但也能感觉到质朴村民们是在发自真心的善待他。

    不过又想想作罢,回去只是徒增离愁,不如多些怀念,他日再见。

    恐节外生枝秦无畏已经将村中所需之物代买齐全,高引又向其借了两百钱交予两人聊表心意。

    就这样,稍事遮掩的小九娘和赶车大叔,在高引的目送中,依依不舍的悄悄离去。

    又住了两日,见去往客来村的路上没有异常,高引这才放心,随秦无畏踏上了去往新月郡城的路途。

    秦无畏知道两个玄门隐部宗派所在,一个在武国,一个在邻国。

    不过他们并非时时可见,只有三年一次才会大开山门在世间现身,届时招收门人杂役,短短数日便又会消失无踪。

    武国这个去年才显现过。巧合的是,邻国那个年数刚好到,算算日子还有月余。

    泰安镇距离去该国边境通行处数百里,进入该国再行数百里才到山门显现处,跑这一趟拢共算下来将逾千里之遥。

    而新月郡城则是必经之地,秦无畏是桑家在新月郡的负责人,适逢无大事,便带高引先回郡城总堂再做计较。

    本来他是一路跟来想绑了轩辕洛这个害人的肥羊,即能惩恶又能捞些活动经费,不过说巧不巧遇上高引,惹得目标守备森严无从下手,只得作罢。

    高引在邸店见到的两个跑商客也是桑家中人,不过并非乔装打扮,他们也确实是跑商客。

    桑家的成员遍布各个行业,一颗恨恶悯弱的血性之心便是他们的相同之处。

    坐在跑商客的拉货排车上,通过与秦无畏的谈话,让他对这个世界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和自己想象里人人都想修行飞升不同,其实灵界中凡人对修士的神奇手段羡慕是羡慕,但若说让自家孩子去做修士却并不热衷,甚至可以说是抵制。

    看似难以理解,实则明白了其中关节后便会觉得再也正常不过了。

    入沙门需剃度出家,自此便是佛子,与凡尘俗世说拜拜。

    巫门则是一如既往的神秘,收门人是师父满世界找徒弟,看对眼了便带走,跟拐小孩儿的一样。

    玄门讲究沟通天地以心合道,抱一守中太上忘情,入山门便是断了尘缘,如无必要不允许擅离外出。

    并且三门一旦发现有未经允许的门人在俗世无故擅用或擅教他人所学,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处,最轻也会被带回门内囚禁数十年。

    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竭力维护尘俗世间与修行界的各自独立性,努力不让后者影响到前者。

    想来是因为修士比凡人过于强大,若是任由其肆意妄为将顷刻天下大乱,连基本盘都崩了,修行界也存在不了多久了。

    如此,送出便等于生离死别,即便回归也只能像凡人一般生活,哪家大人想让自家孩子入修行之门?

    因此,宗派山门打开之日,去的多是些孤儿或生活艰难子女难以养活的人家,当然也不缺痴迷于传说偷偷离家出走的少年。

    还有些各种原因想入门的成年大人,但通过者近乎于无,往往数年出不了一个,因此人数占比并不多。

    不过即便如此,三年一开也积聚了大量等待者。

    有事则长,无事则短。

    几人一路晓行夜宿舟车劳顿,五天后终于抵达了新月郡城。

    城墙高大,占地宽广,远望犹如群山环绕,近观则见楼阁无数,雄伟壮丽不愧是一郡之城。

    不过高引并没有入城去。

    一是赶路要紧,万一路上有个耽搁时间怕是不够用。

    二是城内有轩辕宅邸,还是尽量避免节外生枝的好。

    秦无畏身份是个打杂工的农夫,居住在郡城郊外农庄里,庄中尽是桑家中人和收留的残疾与孤儿。

    他是桑家在新月郡的当家管事之人,无法陪高引离境去往别国,便给高引绘制地图,帮其做好了行路规划。

    又赠予一头驴子代步,一把短剑防身,两块银锭作盘缠,一褡裢干粮路上充饥。

    虽然高引婉拒了邀请,但他不以为意依旧热心相助,堪称古道热肠。

    高引自是感激不尽,大恩难言谢,铭记内心以图后报。

    秦无畏有识人之明,观高引异于常人绝非池中之物,是以尽心帮扶,既是欣赏也是有意结个善缘。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此举,会让他在日后的一场劫难中死里得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古道边,清风习习,芳草萋萋,离人生愁绪。

    秦无畏抱拳送别:

    “我与高兄弟一见如故,相逢恨晚,今时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兄弟,保重!”

    高引拱手深施一礼:

    “大恩不言谢,容小弟日后相报。秦兄,告辞!”

    翻身上驴,嘚嘚而去。

    自此高引别了秦无畏,沿官道循地图又开始了长途跋涉。

    一路之上餐风露宿日晒雨淋,自是辛苦不提。

    话说这日,高引按图索骥,穿村过县一路走一路问,距离边境通行处已不足五十里。

    日落西山,天边布满了彤红晚霞,映得大地如染血色。

    俗言有云,出门在外,鸡鸣早看天,未晚先投宿。

    高引刚翻过一座山丘,抬眼顺路向远方望去,只见一片荒烟蔓草杳无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