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88 章 参核贪官,遣散兵募

第 88 章 参核贪官,遣散兵募

    李泌给薛侨寻找了突破口。

    “王鉷得势之中,不能直撄其锋。但他的兄弟、户部郎中王焊,则是一个凶恶轻浮之徒,在长安为非作歹。既然侵占田地的有王焊,不妨参奏他!”

    薛侨的历史知识,对李林甫、杨国忠都很了解,但对王鉷则不甚清楚,大致知道是一个聚敛之臣。但李泌久侍东宫,对这些人情况了如指掌。

    只是,薛侨不确认能否参倒王焊。

    他犹豫道:“王焊既然是王鉷亲兄弟,他必然会力保,我能够参得动么?”

    李泌微笑道:“单凭子昂,自然是参不动的,但借势则可能成功。王鉷本来是右相的亲信,右相需要他压着杨国忠,但也怕他挤掉自己,所以敲打是必要的……”

    “弹劾韩休琳或监察御史如何?”

    “他们可不会留下明账。照县丞的说法,都是通过王家分出去的,就连仆佣牧户也不知道分给了谁。而大同军使高秀岩,大可借口是大同军的牧场,不是私用。”

    薛侨皱着眉头,沉思半晌。

    “长源兄,我岂非成被右相利用了?”

    “子昂是按律法办事,虽然被利用,在圣人和朝廷看来却是秉持公正。”

    “但因此得罪王鉷,会不会得不偿失?”

    “只增加三千六百顷牧场,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够选骑千人所用,也不够你按品级区分的计划。既然早晚都要动手,一查出便参奏,更显得大公无私。”

    “嗯,这个道理我懂,只是……”

    “子昂怕了?”

    “不瞒长源兄,领兵征战我不怕,但我屡屡受制于朝中权臣,一遇到这类事情,便觉得举步维艰,只怕行差踏错便万劫不复。”

    李泌轻摇麈尾,含笑望着薛侨。

    “子昂,记得听你说起过岢岚军从前之事。当时你借安禄山之手参韩休琳、姜曲等人,与此时情形不也类似么,怎么现在反而怕了?”

    薛侨这才意识到,官做大了反而胆小了。

    当初自己不过一介小散官,并无实职,可谓初生牛犊,又有众多长辈顶在前边,自己只是一个军师角色,敢想敢做。

    而此时,身位岢岚军统帅,如果走错一步,两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还会殃及亲人。

    违抗杨国忠征剑南,仅仅是自保,对方也说不上深仇大恨。但主动弹劾王焊,不止是断人财路那么简单,这是要送人上路……

    他想起齐宣交接时说的话:“薛将军,你官做的越大,惹的麻烦也就越大……”

    现在想来,的确如此。

    神武县归朔州,这里的事安禄山一定也知道,一年多来却没有动静,说明连安禄山都不想得罪御史台僚首,何况是自己。

    李泌见他不语,温言道:“子昂,为将者不能不谨慎,却也不能不果断。据我判断,这封弹劾奏疏上去,一定有大事发生。动手的还未必是李林甫,可能是杨国忠!”

    薛侨略一沉吟,便知道李泌的意思。

    他拍案而起,下定了决心。

    “干丫的!”

    他立即回府召集马燧、杜甫、薛肃商议。

    三人一致认为李泌的计策不错,王焊是一个好的突破口,鼓励薛侨不要犹豫。杜甫执笔拟好奏折,李泌过目后认为不需改一个字,薛侨亲笔誊写一份,令亲兵火速递往武部。

    如果薛侨只是神武县令,呈递是个问题。

    正常来说,违反律法的事可以向河东道监察御史投诉,但这显然行不通,那位御史自己就在里头。当然,也可以向大理寺反映中央官员经济问题,但大理寺是否受理,薛侨吃不准。

    他用岢岚军使名义,向武部奏报,可以直接传到门下省,由宰相处理。

    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兼县令只是神武县划归岢岚军、废除县制的第一步。否则以他的年纪是无法担任县令的,律法规定需要有实际社会经验,才能做亲民官。

    这封奏疏一上,薛侨仿佛头悬利剑。

    他带着凌霜,在岢岚军到神武县之间纵马驰骋,连跑带歇一整天,才缓解了紧张情绪。

    凌霜陪他坐在草地上,是他们喜欢的那个牧坡,这里的晚霞最美。

    “子昂,你很少那么紧张。”

    “对方很厉害,连右相都避他一头……”

    “子昂也很厉害,两年就升到四品了!”

    “霜儿,我这一弹劾,就没法回头了。”

    “子昂,你知道我什么时候喜欢你的么?当你说要统一九坞的时候,我简直不能相信。这话如果是从我爹、武坞主他们口中说出,我还不感到诧异。但你那时才十五岁,说出来的时候,有种志在必得的信念。我知道,你从来没有失去过勇气,你只是有了牵挂的人……”

    “霜儿,你支持我么?”

    “那还用问么!如果要问罪,咱们就躲去西域吧。我还挺怀念塞外风光的,虽然荒无人烟,却有种苍凉刚劲的美。”

    凌霜如兰俏面仿佛初见时的模样,傲然自信。不同的是,她眼中的孤冷化作了柔情。

    这份柔情让薛侨一往无前!

    四天之后,武部的回函到来。

    岢岚军改编的具体计划得到了批准,武部支持他们放手去干。

    同时来的,还有颜真卿的一封信。他是武部员外郎,也参与了这个讨论,他建议薛侨尽量考虑士兵在当地的收容,因为神武县未来肯定要并到岢岚军,缺乏屯田户。

    薛侨亲自出面,召集五百名岢岚军到校场,宣布了这个消息。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军士们很愤怒。

    这个时候,募兵是终身的。他们放弃了当初的生活,已经习惯了领兵饷的日子,有不少人家眷也带在军城中。

    当他们交头接耳时,反抗声渐渐变大。

    薛侨的身边,只有一队亲兵和几位参军。

    这五百人喧哗起来:“以前姜军使、齐军使都没有解散我们,怎么薛军使一来就要断我们的活路?是不是忌恨当初我们把他交给羽林军,押解长安!”

    有的人激动得几乎涌到薛侨面前,被李珏率人仗剑拦住。

    这些人的反应,比薛侨想的严重些。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讲道理。这些军士没什么文化,自己猜测什么就说什么,着急上火是再正常不过的,但不能让他们酿成兵变。

    “各位,听我说!”

    薛侨抬高了声音,示意大家安静。

    “你们当初是奉命行事,我也是军人,我怎么会忌恨尊令的士兵?你们再看看,我才带着几个人?真的是断你们活路,我有七百选骑,难道不会带过来么!”

    这些人终于冷静了些,不再逼近。

    有个带头的军士嚷了起来:“薛军使,为何要解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