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118 章 兰台养病,磨勘虚设

第 118 章 兰台养病,磨勘虚设

    薛侨的官运确实太好了。

    贾至十七岁中状元,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少年才俊,但比起薛侨来不值一提。

    一来科举中第后还需铨选,才能获得散官资格,贾至耽误了一些年头;二来他赶上了进士很难出头的时候,李林甫开始当权了。

    这位权相任内,阻塞了无数后进之士。

    一方面,固然由于他嫉贤妒能,害怕新人争夺相位。另一方面,开元进士确实有些偏科。

    高宗、武后时期进士科文学、策论并重,取士成材率极高。宋璟、张九龄等名相都是进士科出身,也是那时培养的人才。

    后来开元取士,礼部认为读书人无从政经验,无需考策论,进士科主考文学,选拔了很多文翰华丽的人,却很难在理政上有所建树。

    加之门荫挤占大部分官位,晋升太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将,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四处用兵,而且越来越倾向于主动进攻。这样一来,立功的机会就很多。

    贾至三人对薛侨羡慕不已。

    “子昂,你屡战屡胜、勇武卓绝,这自然不必说了,我们都是极其钦佩的。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若非生逢其时,宝剑也难免蒙尘。”

    薛侨点头道:“秘书省可有好的时候?”

    王徽道:“也有,我中进士时正是张文献公为相,他就是秘书省校书郎出身。”

    贾至补充道:“历来公卿将相,常常从中级要员丞郎给舍中取。而这些中级要员,又从下级要员御史、拾遗、补缺、郎官取。这些下级要员,往往从清流文翰的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乃至正字取。因此秘书省虽然清苦,却是许多士子向往之处,只可惜……”

    说到这里,三人都叹了口气。

    薛侨对京城官场很不了解,正要请教他们,立即问道:“可惜怎样?”

    钱起道:“可惜现在,中下级要员都从翰林学士院取,秘书省和集贤院,真的就成了编书、掌管藏书之地。”

    王徽称谢道:“这也是为什么方才下官吃惊的原因。现在秘书监被称为宰相病坊,少监称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称为监察御史病坊。这些要员不堪重负、因事免职时,就授此职位……”

    话没说完,又捂嘴道:“失言!”

    因事免职,又说中了薛侨。

    薛侨哈哈一笑道:“不妨不妨,我确实是因事免职。能与中书门下的要员中书舍人、给事中受同等待遇,这是我的荣幸啊!”

    几人又聊了一些秘书省的事。

    贾至道:“晁太史其实很想有所作为,兢兢业业,只是既无朝廷支持,也无实任其事的僚属可供调派。要知道收集图书、著书立说,要么需要钱,要么需要大儒坐镇,现在都做不到。”

    薛侨道:“难怪晁太史也心生去意……”

    王徽点头道:“他是日本遣唐使,也难免想叶落归根。据说中秋时他已经向圣人提出辞官东归,圣人同意了,准备任命他为大唐使节回访日本。只怕不久就会卸任……”

    钱起叹道:“不知又是哪位宗室挂名……”

    此时秘书省不受重视,最高长官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常常让宗室子弟担任,也只是在资历上充充门面而已,并不会来几次。

    毕竟当今圣人对皇子、皇孙管理极严,在长安东北角设置了十王宅、百孙院,连太子都要住在十王宅中,若无特殊情况不得出去。

    当初东平郡王、建宁郡王来李泌府,也是借口请教学问,匆匆来看了薛侨一面就走了。

    酒菜已上,四人边喝边聊。

    王徽贫寒出身,从未到醉仙居,对酒菜、舞乐赞不绝口。

    钱起家境普通,也很少来这里,却也听说过醉仙居大名,他听了几首曲子,问道:“听说这里的头牌姑娘叫曼音,色艺双绝,唱曲的规矩也很有意思,怎么没见出来?”

    贾至却很熟悉,笑望着薛侨,解释道:“曼音姑娘有规矩……”

    王徽、钱起同声问:“什么规矩?”

    只听一名女子婉转道:“曼音的规矩是,薛郎来的时候,只服侍他这一桌,不唱曲……”

    清脆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时,美人也到了桌前,跪坐在薛侨身边,给他倒酒。

    三位校书郎更羡慕薛侨了。

    曼音道:“各位大人,你们继续聊,我为你们斟酒。”

    薛侨本意并不是来这里找曼音,也并非炫耀,但美人在侧,自己也不禁有些得意。

    “幼邻、季友,你们还没说升迁的事……”

    贾至十八年还是校书郎,十七岁的少年状元,已经消磨至中年。

    他叹了口气,说道:“磨勘给上官优等,下官次等,已经渐成风气。本来每年一小考,四年到吏部大考时,如果有一年达到中上,便加一阶。我十八年了,不过是勉强维持,中上的机会,都给了上官。”

    王徽道:“磨勘已经没什么用处,反不如侍郎大人战场厮杀,功勋明确,赏罚有依。”

    钱起望着两位前辈,对前途也绝望了。

    他宁愿寄情诗书文章,也懒得官场打拼,闷头在秘书省做个小官,倒也逍遥。

    曼音妙目望着薛侨,见他沉默不语,似乎在想着什么。

    “薛郎勿要消沉,总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她举起酒杯,递到薛侨面前,打断了他思绪。

    薛侨接过杯来一饮而尽,笑道:“我倒没有消沉,只是在想既然到了秘书省,总得做点什么……”

    贾至喜道:“子昂想重振秘书省么?”

    薛侨道:“我只怕没这个力量,钱和人都是问题,容我仔细思量一番。”

    王徽对薛侨还不熟悉,贾至和钱起却知道薛侨的人脉非浅,不由得憧憬起来:“子昂,你受圣人信任,品阶又高,如果继任秘书监的是为挂名的宗室,那秘书省就以你唯尊了,可以做些事情!”

    薛侨微微一笑,又接过了曼音的酒杯。

    这天薛侨了解了不少秘书省的事,三位校书郎也很有收获。

    回到留后院时,凌霜故意板着脸。

    “去找你曼音姑娘了?”

    “是宴请下属,那里毕竟有排面,人头混熟了以后事情就好办了……”

    “哼,只有这么家酒楼有排面么?”

    薛侨自己坦荡,也知道凌霜并不介意,携手走入正房,将她揽入怀中,低头就要亲吻下去。

    凌霜猛地推开他,脸上飞红,朝屏风后一努嘴。

    “子昂大哥,我第二次坏你好事了!”

    谢莹笑嘻嘻地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