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无因见 » 第三十三章 假日

第三十三章 假日

    今年的冬日,少了应有的白雪皑皑;却让人领会到了,萧萧寒意和不寻常的干冷。

    离孙福才回上海,已经过去几周有余了;双方合作的趋势,恰如这冬月里的涓涓细流,凝固了;使得李奉烨和庞颖两人的热切,渐渐地,像是被这寒气给稀释掉了。

    眼看要到元旦了,近郊的同事都要回家;可剩下的外地孩子,就没那么便利了。

    张海洋住在公司附近,和本部门的一个同事合租;俩人离家都很远,放假不回去,就想假期里喝点儿酒。

    “要不吃火锅吧!”那位同事提议。

    “是个主意,天冷,吃涮锅还暖和。”张海洋很赞同,稍一寻思,又建议道:“咱俩吃,不热闹。要不…叫上其他的同事,一块热闹热闹?”

    俩人一合计,都觉得是个主意。

    “好呀!明天发动发动;咱们就搞个‘跨新年,涮火锅’的活动,也不错啊!”那位同事道。

    “那就这么办。”张海洋道。

    翌日,一统计,不想…愿意参加的人,还真不少;可却、唯独没有应欢雨,看着被列入名单的成员,张海洋心里有些着急。

    于是,张海洋主动做了邀请;可却没得到确切回复,只是答应考虑考虑。

    应欢雨不是不想参加,一方面、作为部门领导,能有跟下属,打成一片的机会,她是不想浪费的;另一方面,她猜测这是一个,类似单身派对的活动;她知道张海洋对她的企图心,多少有些顾忌。

    在放假的最后一天,应欢雨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都需要团结研发部;而自己对于技术领域,简直就是一个外行;她需要张海洋在未来的时间,为她所用。

    至于情感方面,她还是决定采用、一贯的三不原则:即“不主动,不拒绝,不答应”。

    应欢雨清楚的知道:“想要驴拉磨,少不了胡萝卜。”只是这“胡萝卜”,得吊在驴眼前;可以让它看得见,但却不能让它吃得着。

    活动的时间,安排在了假期的第一天;当天上午,大家陆陆续续地到了、在张海洋的出租房,有十多人。

    人一到齐,就该准备了;喜欢张罗事儿的应欢雨,自荐的站了出来;她要做这次活动的“策划人”,大家都很赞成;除了她是在座大多数人的主管之外,别人也懒得操这份儿闲心。

    应欢雨先组织大家,开了一个碰头会;给每人都大致做了分工。

    先采购,待买的材料分为;畜肉类、加工类、禽肉类、水产、蔬菜、干货、酒水、饮料等;材料买回来后,需要处理;人员要做分工;负责摘菜的,负责清洗的,负责改刀的…等等。

    随着一阵欢腾,十多个人就出发了;由张海洋领着,就进了附近的菜市场。

    一进去,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开始扫货;先完成任务的,就等在菜市场门口;跟大家会合后,再一同回去。

    人多又分工明确,做起事情来,效率就是高;效率不仅体现在买菜上,回家处理材料上,也是如此。

    一通忙碌后,很快,房间里就摆好了桌子,桌子上架起了两口鸳鸯锅;先加底料,再添水,不大工夫,有红油的一边,先开了锅;清汤锅在后,慢腾腾地撵上了;“咕嘟,咕嘟”地…都开了。

    锅开,下料。

    火锅四周,摆满了花花绿绿的;有蔬菜、有水果、有海鲜、有牛羊肉等等,满满的;还有喝的,有饮料,有啤酒…也围满了;大家找好位子,相继坐下。

    人前一只小碗儿,里面有自己调的蘸料;今天是假期,同事又在一起,还不需要谈工作;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轻松;看着锅里的涮肉,一个个的,都伺机而动…

    见应欢雨坐在旁边,张海洋心里乐开了花;表面上却极力掩饰。

    一高兴,不自觉就举起了杯。

    “大家能来我这儿吃饭,今天很高兴;来,我先提一杯…”

    众人相随,都举了杯;之后,则开始了轮番。

    趁张海洋跟同事举杯的间隙,应欢雨则将锅里煮好的菜,不停地夹到张海洋的碟子里。

    恍惚间,酒还没喝几口,张海洋就沉醉了;跟酒不相干,是爱,是恋爱的度数太高;只一眼,就上头了…

    张海洋很幸福,幸福得难以言表;从这一刻起,自信应欢雨已经是他的人了…

    酒局继续进行,张海洋渐渐醉了;内心的激动与酒精产生了呼应,彼此相辅相成;越喝让她越高兴。

    到下午四点,舌头开始大了,说不清话了;人也控制不好动作了,忽快忽慢的…于是,大家相继告辞;张海洋坚持要送应欢雨;只不过,最终还是被他室友按下了。

    假期第二天,应欢雨一直在家躺着;期间,跟郭伟一起逛了逛商场,啥也没买;去了超市,要了点儿水果。

    最后一天,应欢雨去找了冯雪。

    冯雪服装店的生意…眼见得不好;原因也不复杂,是经营者的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冯雪根本没用心。

    要说起,开这服装店的初衷,完全是李翰凌的意思;人或多或少都有占有欲,他也不例外。

    冯雪原来工作的地方,乌七八糟的不说,还鱼龙混杂;时间长了,总是让人不放心的;李翰凌不想让她在那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想独享冯雪,就得把她养起来;可是人不比物,人有需求;比如,想去哪儿旅游?想买什么东西?什么、包包款式旧了;什么、看上一款鞋子;什么、谁家的腕表出新品了;谁家的项链…等等。

    而且,不上班会有大把的时间,这些时间没地方消磨,就会消磨到亲近人身上;情感上需要慰藉,心灵上需要人陪,肉体上…可是,李翰凌没那么多时间,除了忙工作,他还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陪;根本平衡不了。

    想独享,又不想太麻烦;那怎么办?要不…“创业吧!”哇呜!这是个伟大的创意。

    租个门面,一年顶了天,也就二十几万;服装进货,更花不了几个钱;相比赠送附属卡,买包,买表等等…单说成本这一块,节省得就不是一星半点儿。

    问题是,人还被困住了;开店嘛,总不能天天让客户,见不着人吧;主要是,女方也愿意;为啥?

    “我在创业…”这话…说出去有面儿,还好听。

    而且,钱的来源也好解释;“我创业赚的…”

    这样一来,社会地位也高了,女强人啊。

    别人问起时,总比说自己,在风月场所工作,要好张口得多吧,要有面子的多吧。

    所以,当时李翰凌一提出来,说要帮她做事业;冯雪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可做事业真的很累啊,还不光是体力上的,主要是心累;你一片热心,不一定就换来等价的反馈。

    时间一长,冯雪就懈怠了,这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不是那块料。

    很快,三天假期就过完了。

    上班第一天,坐在应欢雨对面的同事、刘佳妮,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业务;做不了,又不好直接推掉;于是,就反馈给应欢雨。

    应欢雨确认了一下,单据类型有风险;确实不能做;于是,她便对刘佳妮道:“这种类型的单据,咱们公司确实做不了;

    这样,把客户转给我吧;我来跟他解释,你先去忙别的吧!”

    刘佳妮点头,随即就发了过来。

    收到后,应欢雨没有找客户谈,而是直接联系了杨国魁。

    “忙吗?”应欢雨道。

    那头的杨国魁,正翻腾着桌上类似票根的文件;听见电脑端,通信软件的响动;便点开对话框。

    一看、是应欢雨,眼里有光,欣喜中;忙回复道:“啥事儿?说。”

    “哦,我这边儿刚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单子;”应欢雨直奔主题地说道:“我把资料发你,你看一下;看你那儿能不能做?”

    “哦,”看是探讨工作的事儿,“你先发来吧;我忙完手边的事儿就看,”杨国魁有些小失落道:“看完、我会回复你。”

    “行,那你快点儿啊!”应欢雨道。

    “嗯,很快;”杨国魁道:“怎么…你那儿很急啊?”

    “算是吧,主要是客户在等。”应欢雨顿了一下,又说道:“没关系,我让客户等会儿也行。”

    “好。”杨国魁道。

    “那先这样,”应欢雨道:“一会儿联系。”

    “哎,你等会儿;”杨国魁像是想起了什么事儿,便直接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应欢雨拿起手机,没第一时间接;而是站起身,开始往外走;觉的安全了,才接通。

    “啊?”应欢雨道:“怎么了?”

    “怎么这么久…我是说上回,你送来的单据,我已经兑过了;有几个地方,好像稍有偏差;最近两天有空吗?”杨国魁道:“要不你抽个时间,过来一趟吧!正好、我这边也有一些单据,需要麻烦你们来处理;咱们也好对接一下。”

    “你来我们公司不行吗?每次都是我去你们那,好远又好累。”应欢雨语气中,佯装嗔怒。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儿庙小,人手还少;时间调配不开啊。”杨国魁很为难,又接着道:“再说了,你哪次来…不都是请你吃大餐呀。”

    “我又不稀罕。”应欢雨道。

    “让你来你就来,哪那么多废话;跟你讲哈...”杨国魁利诱道:“我又发现了一家,很不错的馆子;上回,我带刘文清去过一次;一次就让那小子吃上瘾了。

    现在、那小子天天打电话,联系我;要让我带他再去,我都不乐意。

    像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你确定…不来尝试尝试?”

    “切,真的假的?”应欢雨道:“我不信。”

    “是真是假?来了…”杨国魁道:“你就知道了。”

    “那行吧,”应欢雨妥协:“我抽个时间,就过去。”

    “行,我忙了。”杨国魁道。

    “等下,那个…刚刚发你的这个…”应欢雨欲言又止。

    “行了,我知道;不走公司的账呗。”杨国魁道。

    “嗯嗯…”应欢雨默认。

    至此,通话结束。

    自打上次,三家谈完合作,随着业务越来越深入;杨国魁和应欢雨的交集,越发紧密了;俩人的关系,也比之前更加熟络了。

    有时因为工作需要,应欢雨不得不,亲自去到杨国魁的公司;因为杨国魁对应欢雨的好感,每次去,他都会盛情招待。

    开始时,应欢雨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不必那么铺张浪费。

    每次都劝说对方:“现在挣钱多不容易啊,省下来的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好吗…”云云。

    次数一多,杨国魁就嫌她啰嗦;后来就改说辞了:“看你公司两三个人,怕把你给吃穷喽。”

    杨国魁也会回怼,说她是猪,因为只有猪,吃得才够多;才会担心吃破产的问题…

    尽管杨国魁嘴上这么说,但在他心里,却更觉得这姑娘难得:“面相不错,心地还如此善良…”

    类似这样的瞬间,出现的多了;杨国魁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对应欢雨有了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