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九章 榕树课堂

第九章 榕树课堂

    女神童李清清在福州一举成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建安县,本身这里出了一个状元就让他们为之自豪了。

    没想到还出了一个女神童,据说还要亲自到东京开封府参加钦点的童科,随时都可能做官!

    这也让李威祖屋的榕树有了名气,各种传言都来了。

    据说榕树是文曲星点化,在榕树底下读书能开悟之类的。

    有点类似于后世高考前夕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发挥好,父母可谓是用心良苦。

    旗开得胜、鱼跃龙门,拜孔夫子之类的,反正各种操作下来都是为了能让孩子考到一个好成绩。

    不论是不是心理作用,只要心安就行了,同理,福建老百姓对于子女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

    特别是科举制度下,平民要实现阶级跳跃,读书是最容易的渠道。

    “咋都来我这里读书了?”荣耀有些无奈,随着榕树的营养不断提升,树的高度也逐渐提升,枝条也都伸出了院子外。

    所以说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在院墙外开始读书,所谓红杏出墙来春满院,榕树出墙倒是成了榕树课堂了。

    这段时间李清清、张伯玉都不在建安,榕树底下静悄悄的,颇为不习惯,如今书声琅琅,倒是多了些乐趣。

    “汪汪!”

    院外的稚童的读书声惊扰了小黄,平时翠娘早早地就去酒肆了,院子内就小黄和树枝上随时警戒的小金,还以为“大战”将至!

    “小黄,别吓人!”可能是院内的狗叫打断了小孩的读书声,底气有些不足了,荣耀可不希望小黄赶走这些小孩,便用心灵感应阻止了小黄进一步的行动。

    可能是发现狗狗没叫了,孩子们的朗读声更大了,这也坚信了这些父母带着孩子来榕树底下读书的心思,似乎在合理读书,孩子们的胆量更大了,读书的动力也更足了。

    荣耀知道这些小孩的想法,无非是大早上到人家门口读书吵闹,惹得人家没法睡觉不是很有意思吗?

    可是在家长看来就是到了榕树底下读书才会让厌学的小孩能比平常更大声的读书!

    荣耀之所以阻止小黄的举动,无非是害怕吓坏了小孩,到时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加上他发现小孩子们的读书声居然能增加李清清、张伯玉次生树的才气属性!

    “李清清才气+0.8!”

    “张伯玉才气0.9!”

    ……

    ……

    荣耀虽然没有才气属性加成,不过作为自己的树友,才气越高自然是越好了。

    而且这段时间的话,两棵次生树不仅长高了不少,树叶也是郁郁葱葱的,围绕着他的主树逐渐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景。

    而此刻翠娘得知了自家院外成了私塾之后,颇为生气。

    建安县的捕头杨忠刚好在酒肆,平时也经常出手帮忙,毕竟知县大人张伦罩着的,又是状元夫人,哪里敢怠慢。

    听店小二说店家夫人的家中院外成了私塾,杨忠顿时来气了,在他的辖区居然有扰民的行为?

    “店家夫人,下官闻听嫂夫人府上可有麻烦?”

    翠娘知道杨忠脾气火爆,如果到了那边看到院外聚集的孩童,指不定要拳脚相向。

    到时候他们一家子的名声就不好听了,都是乡里乡亲的,犯不上暴力驱赶。

    “多谢杨捕头美意,只是一些小麻烦,我回去处理下就行了。”

    翠娘这几年成长了不少,三教九流接触多了,感受到了李威虽远在东京却能辐射到建安。

    也是因为李威的官声,张伦才会如此照拂他们母女俩,手头下的捕头、教头、都头才不敢乱来。

    如果是普通女人开酒肆,免不了要和这些地头蛇打交道,各种皮肉的交易是明里暗里都会有的。

    翠娘如此美丽,却能安然无恙,无非他是状元夫人。

    而且李威在东京官运不错,据说还有可能调到福州做太守,到时候可是张伦的顶头上司啊,哪里敢得罪。

    “嫂夫人如有不顺意之事,可言语一声,我杨忠定照拂一二。”

    “多谢了。”

    杨忠脾气虽大,却知进退,懂事故,翠娘的背景之大,不是他一个捕头敢于去挑衅的。

    只有奋力巴结,指定那一天李威回来之后,他也跟着沾沾福,这也是为什么酒肆这边没有敢于闹事的缘故。

    翠娘在酒肆内照应了几句,匆匆离开了清风酒肆。

    在路上她一直在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觉得堵不如疏,清清他们这几日在福州考试之后,休整几日就要北回建安了。

    到时候前往东京参加殿试的时候,翠娘也决定要一起前往,除了担忧李清清之外,也是想去东京见见李威。

    毕竟几年不见了,到底李威在东京是不是忘记他们娘俩了,翠娘也没有定数。

    刚好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前往东京开封府,酒肆的生意停几天也无关紧要。

    刚进村子就听到朗朗读书声,全是一些穿着破布麻布的乡村小孩,从落魄教书先生哪里捡来的半本《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稚子们读了不下百遍,因为没有专门的教书先生,加上书本的不齐全。

    村子里面的孩童都只能读着半部《论语》一直到长大。

    “翠娘……”看到翠娘来了,孩子们都吓了一跳。

    邻居葛大妈与翠娘关系还算熟稔急忙过来解释道:“翠娘,听说清清通过了州府的童科了?她可是我们建安的大才女啊。”

    葛大妈一个劲地夸奖李清清,最终把话绕到了主题上,习惯性悄咪咪地说道:“我听说院子内的榕树是文曲星点化了,神着呢!”

    “神不神也不能在我家院子外就这么上课了啊。”翠娘话锋一转,似要算账的意思,看到村子里面的“舆论组”准备出动了,无非是说翠娘的闲话之类的。

    在村子里面你背景再大也抵不住闲话碎语,本身前面李威不辞而别多年在东京做官。

    翠娘就被说成寡妇了,如果不是张伦他们多番照拂,指不定就有夜闯寡妇门的事情出现了。

    “葛大姐、李大姐,我的意思是让孩子们进去读书,而且别这么偷偷摸摸的,我还打算雇建安县城的符举子授课!”

    “符安大人?”

    “是的,符安大人近日告老还乡,一直心系我们建安学子的教育,张伦大人有意请他出任建安塾师。”

    “那太好了!”

    “我们城东村的小孩有福了。”

    关乎他们自己小孩的教育问题,大妈们都发自内心的称赞,毕竟老师和教学的地方翠娘一家子都出了,哪里还敢说什么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