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古榕树,庇佑一方百姓千年! » 第十二章 资助私塾

第十二章 资助私塾

    唐朝时期武则天都能称帝了,宋朝时期连个女才子都容不下?

    符安对此也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能看到李清清能健健康康成长,学问和才识得到提升之后,他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而且这些年了,他发现真的很少有女孩童送来官学和私塾读书啊,这些女孩子今后的命运会如何?

    读书改变命运,符安对于李清清充满了期待,而这些日子由专业的塾师符安指导下,百名孩童都受益匪浅。

    尽管资历有限,许多小孩很多内容都听不懂,但是能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

    而且院外还有不少家长也在听着,圣贤书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平时大家都没有机会接触到,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肯定要好好听听。

    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榕树底下好纳凉啊,宋朝没有空调房,纳凉只能到阴凉的大树底下或者桥洞河边之类的。

    可是村民们选来选去,只有躲在荣耀这里才是最凉快的,加上有圣贤书的洗礼,村民们也都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了不少。

    符安在教书的时候,院子内外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人。

    里面是村子的孩童,外面则是大人,教育的普及向来任重道远,只是没想到城东村的学习热情这么大。

    张伦也闻听了此事,赶来的时候正值符安在教儒家经典《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名孩童齐声诵读,场面还是很震撼的,而且这种户外读书比在室内更深入人心。

    《孟子》作品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其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思想核心为“心性“二字,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内而外地影响世界。

    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这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符教喻真乃神人!”张伦不由得赞叹道,不单单是稚子的读书声,而是这种读书的环境,如今榕树私塾已经成了建安县的金字招牌了,翠娘为了不打扰学生们读书也都搬到了酒肆居住。

    张伦这次过来也是看看名声大噪的榕树私塾到底是什么样子了,现在看来影响力不止如此啊。

    荣耀也没想到自己的能力居然成了普及儒学的神器,户外的大课堂最忌讳的是酷暑,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是圣人专属的,平头老百姓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一个舒适的环境下才能让人有心学习,荣耀的绿意盎然能力真正意义上让榕树私塾成为建安乃至福州的最高等级的私塾。

    有钱人自然想方设法地过来了,如同后世的家长一样,心系教育的话就要为孩子找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学区房就应运而生了,榕树私塾同样如此……

    “张大人,我儿……”

    “林员外,我尽力而为,但你也知道符老的脾气。”

    林奎是建安县最大粮店的老板,平时与人和善,经常接济贫苦百姓,城内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与张伦有些交情,平时喝酒聊天的时候,听闻城东村老教喻符安重新开设私塾。

    而且还招收了神童李清清、张伯玉,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子女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啊!

    林奎虽然是商人,但是在宋朝对于商人还是很宽容的,与唐朝的工商杂类人“不得与士齿”,禁止“工商杂类”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相比较宋朝允许商人参加考试不说,官员从商的例子也不多,林奎的员外正是捐钱捐来的。

    “只要我儿能进榕树私塾,我将资助榕树私塾的百贯大钱!”要知道北宋时期的一贯钱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等于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

    这么算起来的话,林奎员外为了儿子的一个“学位”直接砸下了约等于后世的二十万现金!

    事实上随着榕树私塾的名气越来越大,用钱的地方自然会越来越多,符安这些日子都是自己垫钱。

    一般宋朝的官员都是古稀之年退休,作为老教喻他每个月也是有一笔退休金,教喻退休每月仅有两石退休金。

    自给自足尚可,但是要维持私塾的运转,光他那点退休金还是不行的。

    张伦还在考虑是不是从县衙内拨款过来,如今直接来了“活财神”了。

    这种赞助的话不要白不要,何况去官学和到私塾都差不多,只是这里的话有读书气氛,名气大而已。

    “我试试。”除了林员外,县城的许多员外都盯上了榕树私塾,从古自今的有钱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很看重。

    不论花多少钱,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都觉得值,何况林员外亲自跟着张伦过来。

    看到这么一个场景,本身林奎也是读书人,只是碍于资历较差,从小没怎么好好读书。

    所以也没有一个功名傍身,还是觉得很可惜的,所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读书考取一个进士……

    宋朝重文轻武,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考取进士当官!

    而且是大官,考到了进士是真正的进族谱留传万世的!

    特别是在福建这边,读书的热情更高,这也跟如今宋朝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都空前发展起来的原因。

    晨读过后,张伦好不容易挤进去找到了符安,要知道他可是建安的县令啊。

    不过在符安的眼中他只是自己的学生,算是不成器的那一拨……

    “老师,伯玉近日可有长进?”张伦在官场这么多年了,依然对自己曾经的启蒙老师符安尊敬异常,他们一家三代都跟符安有旧。

    “伯玉的潜质可比你强多了。”符安喝了一口张伦亲自煎制的龙团饼茶,能喝上县令亲自烹制的茶水可见符安多么受到尊敬了,老师这个职业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受人尊敬的。

    福建的制茶技术极为先进,龙团饼茶就是福建进贡的贡品,这是今年第一茬龙团饼茶。

    张伦带了些给符安尝鲜,随着聊天的进度,张伦见符安心情不错,便说了县城商贾要进榕树私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