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 第两百零二章 广而传之

第两百零二章 广而传之

    大同府,乃是山西重镇,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13里,高4丈2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明朝军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

    根据耿如杞的建议,任宏利率兵攻打大同府。

    发展到现如今,任宏利手下兵员七千,但实际在大同府城外列军依旧有些不够看。

    府城高大巍峨,城墙宽阔。

    任宏利看着眼前这庞大的城墙心中着实捏了一把汗。

    “耿大人,我看这城头上兵卒众多,这大同府并不像是兵力空虚的样子啊。”

    任宏利盯着城头,城墙上每个墙垛的间隔之处都能够看到有士兵,周围的火盆熊熊燃烧着,更是有强弓劲弩,似乎就等着他们来此地攻城。

    “任团长不必忧虑,”耿如杞捋着胡须,他看着远处的大同府城,大同府城乃是大明边塞之地,是京师的重要屏障,若是能够拿下大同府,对于灶王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虽然看起来,大同府容易被辽人乃至于大明夹击,但如此高的城墙,配合灶王的神兵利器,多少人来此处也难以将大同拿下。

    兵马消失不见,没有任何踪迹,似乎从天上来,到地下去。

    任宏利忍不住问道。

    “眼下,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边镇重兵,是否会来驰援大同。”

    耿如杞猜测的也没有错,大同求援,朝廷调集太原,汾州,平阳,辽州的兵力两万,朝着大同而来。

    一开始大同巡抚还以为是灶王兵马的阴谋诡计,假意撤军,是他们放松警惕,毕竟灶王兵马从永和而来奔波百里。

    小时候他爹给他讲过这种故事。

    “全军听令,朝平阳进发!”

    这样做是绝对值得的,几千人,只有一千五百正兵,其他的都是近些时日召集而来的残兵游勇,流民灾民,这样的人,奔波月余,拿下府城,是天大的功勋。

    大同府,平阳府,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横跨一个行省,耿如杞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断,是看出来了灶王的财大气粗,还有队伍庞大的凝聚力,也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举措。

    而今虽然只是灶王的一部分军队,灶王未能亲临,但是想必这队伍依旧有灶王手中那神奇兵器,故而派出两万兵马并不算多。

    “大同府城内的兵力定然是不会太多的,这些人大抵是在诈我等。”

    “耿大人,我等为何要撤军,对方支援眼下似乎并未来到,若是按照您所说大同兵力空虚,并且人心浮动,我等应当能够在对方兵马驰援之前拿下大同。”

    假装打这个实则是去打另一个。

    “进攻大同,不仅是边镇会派出兵马,周围府城巨县亦是如此,山西乃至于朝廷大部分的目光都在大同,我等便可以直取平阳。”

    而调派来的兵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声东击西,”任宏利道了个成语出来。

    军队南下,一路绕开官路,耿如杞微巡地方,对于这些人迹罕至的小路十分了解,道路上就算是有过路打劫的匪徒,见到他们如此庞大的队伍也不会有丝毫想法。

    而近些日子才加入的流窜之兵,还有受难之民,也无任何怨言,毕竟加入任宏利队伍以后,他们不仅仅有俸禄可拿,每日还都管饭。

    大军都快要来到大同府了,却有令兵告诉他们,灶王撤军了。

    “传令下去,队首变队尾,”任宏利短暂的犹豫过后将命令下达,军中只能够有一个大脑,灶王派出耿如杞来协助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一日两餐。

    耿如杞朝着北边眺望,九边有边镇重兵,是大明为了抵御辽人建立的巨大屏障。

    耿如杞挥手说道。

    若非粮草军饷不足,再多调集来一倍的兵马也不过分。

    “嗯?若是驰援,我等岂不是陷入了夹击之境,”任宏利面露愁容,他的人马看起来比之前多了很多,但是人员质量却是下降了不少,这一路急行军,队伍训练时日也不足,大军开拔甚至还有不少掉队的。

    换做朝廷的士兵来,这样奔波,估计早就军心涣散,哪里还能够进攻府城呢。

    虽然说情报上进攻大同府的灶王兵马只有数千人,但是,那可是灶王的兵马,任谁都知晓,当初五省围攻灶王,多出来了数倍的兵马,最后还是惨败。

    队形也十分散乱,若不是和他一起驻守永和的老兵们在中间作为军队的‘骨",恐怕现在大军散乱的已经不像样子。

    任谁也不会相信这些人会直接撤退。

    奔波一个多月,就为了进攻平阳府。

    说出的话让任宏利面露愕然之色,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耿如杞会从嘴里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他们辗转半月有余,一路来到大同府。

    一时间周围的几个府城人心惶惶,都担心灶王兵马袭来。

    就靠着这些人,怎么可能能够抵御边镇大军呢。

    每个兵卒都没有异议,跟着任宏利的正兵,早就是灶王的死忠,就算是让他们以年为单位去奔波也毫无怨言。

    手下兵卒就指望着这一战拿下大同建立功勋,他任宏利也做好攻城准备,一切的行动都在按照耿如杞的计划来,而今耿如杞竟然说直接要撤军。

    耿如杞面带笑容,任宏利毫不犹豫的让队伍队首变队尾,让他对于这个团长又高看了几分。

    “撤兵,现在便撤去。”

    甚至有兵马因为没有及时发放军饷而产生哗变的。

    但是后面大同巡抚才发现,灶王的兵马竟然真的撤退了,他们竟然不去攻打大同,那他们奔波数百里干什么。

    虽然不会让他们吃的太饱,但是,对比以前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有可能饿死的流民生活,眼下的生活已经幸福太多。

    大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他们的兵马从永和一路小路北上,眼下,来到大同府城前,对方估计已经派人去边镇传递消息,朝廷应当也会急派兵马驰援。

    两万大军还未和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