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七十三章 就在苦寒楼里宅着(求推荐票)

第七十三章 就在苦寒楼里宅着(求推荐票)

    从高霖踏入苦寒楼客栈后,他就再也没出去过。

    和别的进京述职的官员不同,他是皇帝命太子招见的,又是和朱棣一起来的南京。

    直接找太子朱标述职他品级不够,再加上人家现在妻子去世,正在处理丧事。

    哪里有时间搭理他啊。

    而朱棣那边也进宫了,他又不知道燕王在京城的府邸在哪,所以就让初九这几日去打听了。

    这天初九终于打听到了地址,随身带着名帖的他就来到了朱棣在南京的宅邸。

    这里靠近皇城,一路上初九看到好几拨带到的军爷从身边走过。

    这是应天府兵马指挥司的巡检,主要负责京城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

    “什么人?”

    见初九在门前徘徊,负责燕王府护卫的一个旗官叫住了初九。

    初九被吓的直打哆嗦,虽说少爷也是军中将领,但是他并没有接触过。

    初九颤颤巍巍的掏出怀中的名帖,上前交给旗官并道:“这是我家少爷的名帖,我家少爷让我来知会一声他住在苦寒楼里,要是燕王殿下找他,就派人去那里找他。”

    “你家少爷什么人?”旗官接过名贴一边念道着一边翻开了。

    只见上面写着延庆卫兵马副佥事高霖的字样,旗官立马知道了。

    前几日燕王殿下特地嘱咐了此事:“好了,我知道此事。等燕王殿下回来,我就上报此事。”

    见旗官答应了,初九也没多做停留。这里可不是他这种奴仆长留的地方,还是躲远点为妙。

    回到客栈,初九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就被唤儿抓到了。

    “名帖送到了?”高霖手里握着火炉看着书,根本就没抬头。

    初九使劲的往炭盆的方向挪了挪步子,并答道:“是的少爷,已经交给燕王府门前的侍卫了,说到时候他们会等燕王回来上报的。”

    高霖点了点头,翻过一页书后,抬头看着初九道:“你这两天给我找个先生,最好是那种能有功名的。”

    一听少爷要念书,初九眼泪都出来了。少爷这是开悟了么?要走正道了?

    高霖见初九的样子知道他会错了意,立即解释道:“你家少爷身上有品级,不用考功名。叫你找先生主要是这书上有的字太难认了,你家少爷一页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几个,所以要有个先生来教我识字,懂了么?”

    初九连忙点头,在他看来这都一样。不管是识字还是读书,少爷在家里面可从来没学过。这事要不要写信通知老爷一声?

    想到最后初九遗憾的发现这屋里能看懂书上写的啥的好像也就少爷了,可悲的是少爷还不能全懂。

    “对了,你在外面顺便打听打听这客栈背后的东家,我总是觉得这家客栈不简单。”

    初九方才还因为自己也不识字失落的样子,转眼之间就变的有神起来。只见他神秘兮兮的看看四周,确定无外人后道:“少爷,我早就打探清楚了,那天我给了店小二五两银子他告诉我的,这里是翰林学士宋大人儿子的产业。”

    听到是翰林学士宋大人的时候,高霖就猜到应该是主修过元史的宋濂了。

    这老家伙在这里弄个客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为了拉拢士子和官员?

    想到这里高霖就明白为什么这个苦寒楼里有这种独栋小院儿了,看来这些名儒大家真的有心了啊。

    “不错,不错。没想到你还挺会办事。”

    高霖朝初九表演了一句,别看这只是轻易的一句表扬,却代表了未来主家对他的认可。

    初九很是会来事的谦虚道:“少爷缪赞了,这都是跟老爷身边的人学的。”

    高霖心说.....原来他那便宜父亲身边还是有能人的,早说嘛,以至于他一直怀疑父亲是个败家子呢。不过到时候要找找看是谁,要是能要过来最好了。

    唤儿这时候轻皱着眉头过来:“少爷,刚刚隔壁的人家竟然将杂物扔到了这边来,弄得院子里可乱了。”

    高霖闻言也是皱眉,这躲到客栈里还能被人家欺负上门来也是头一次。

    于是他朝初九道:“去看看怎么回事,实在不行找客栈的掌柜出面处理下。”

    初九笑着道:“放心吧少爷,很快就能处理好。”

    果然过了一会儿,初九就带着一个人回来了,只见那人也是一身下人的打扮,正在院子里面收拾书籍什么的。

    高霖自感无聊,便走了出去看了看。

    “你家何人,竟然将这圣人之学扔入他人墙院?”

    那下人见询问之人竟是此院客人,便赶紧上前赔罪道:“还望公子勿怪,我家主人乃是会同前任知县,因听说匪首吴奤儿公破了会同,心中一时不忿才会如此施礼的。”

    “哦。”

    高霖听罢,若有所思。

    前任知县,那要么是辞官了,要么就是被革职了。竟然留在京城内不走住进了这家客栈,估摸着是后者待在这里找关系的。而吴奤儿的大名高霖前世也在史书上看过,因为这货闹得贼大,简直把贵州和湖南闹了个遍,最后又带着二十万人跑到湘黔桂边区自封为王。

    一直搞到洪武十八年朝廷集结了三十万兵力,才将吴奤儿俘虏,结果人家的事迹还在当地广为传送,成为了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颂英雄。

    而且这事吧还真怪不了人家,只能说明朝的殖民政策搞得有点够狠,肆意蹂躏,杀戮掠夺当地人民吧,最后还插标占地,把当地的苗,侗两族人民全给逼反了。就这破事搁到汉人身上,高霖估计汉人也要反。

    想到这里,高霖就对自己在辽地的政策反思起来。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不是提到了么,首先要满足的就是生理需要,也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这些。苗、侗两族为什么要起义,就是因为明军的到来,直接影响了他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才会选择了造反。

    看来以后要在这方面注意点,想明白了高霖在心里告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