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八十四章 官过如剃(求推荐票)

第八十四章 官过如剃(求推荐票)

    与其说大家是在吃饭,不如说是找罪受。

    三人轮番的将石子或是稻草从口中吐出,甚至还时不时出现被搁到牙的情况出现。

    好不容易都吃完一碗后,三人谁也无法盛下一碗了,这玩意吃起来忒糟心,而这还是改良后的做法,当地百姓吃的还不如这个呢。

    知道高霖是肯定有深意才这么做的朱棣率先开了口:“高兄,说说吧。”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高霖看着眼前还剩了一半的米盆,心情低落的感叹了一句。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说金圣叹》,其意思为:匪过来掠姿尘夺,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如册宏把家里财物都掠走,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仍有漏过的;篦子齿很细,形容兵丁过来掠夺,是明打明地,时间充裕,细细地搜刮,掠夺得比匪还要狠,不像匪至少还怕官府过来只好匆忙地掠过就走。而最后当朝廷的官员过来搜刮,就会像剃头一样寸草不生了;

    朱棣一拍桌子,怒斥道:“高霖,你这是何意?”

    高霖抿着嘴,抬头看向朱棣愤怒的表情,说道:“殿下何必与我发火,还是让顾兄跟你说说在贵州发生了什么?”

    顾常年心惊胆战的上前一步,俯身跪下哭诉道:“燕王殿下,贵州卫所将士洗劫当地百姓,在当地肆意蹂躏,杀戮掠夺。最后再将抢夺来的土地与官府勾结标为无主之地,卖与当地豪门富户之家。苗、侗两族百姓深恨朝廷不公,皆以毁寨躲进深山偏僻之地,长此以往必都从匪,成为我朝心腹大患啊。”

    说到最后,顾常年伏地哀嚎。

    朱棣也不淡定了,虽说贵州发生匪患之事大家都有耳闻,但是当地官员上报的情况却和顾常年所说的截然相反。当地知州、布政使和卫所指挥只是说当地百姓不服王化,经常半夜下山对百姓进行劫杀。

    而在听顾常年所说的这个情况,活脱脱的官逼民反的情形啊。这种惨烈之事从开国至今闻所未闻,怪不得吴奤儿振臂一呼,就造成了贵州当地匪患丛生的局面,原来这根在这里啊。

    “快快请起,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朱棣上前搀扶跪地的顾常年,然后有些不忍的看着这位竟敢孤身入京上报真相的官员。

    顾常年起身后,用衣袖抹了一把脸上的狼狈道:“微臣虽无证据,但可以用性命作保刚才所说的皆是实情。”

    朱棣点头道:“那好,不如你与我入宫去见太子,你将当地情况与太子细说,至于后事要看太子的意见。”

    顾常年立即点头表示同意,他此次来京的目的就是将当地的实情向皇帝禀报,可是这京中衙门哪个敢接他的诉状,现在听说竟能见到太子并亲自反应情况,心中自无不可。

    即将走到门外,朱棣想到其中还有高霖的事,这货坑了自己以后就打算躲在幕后了?门都没有。

    于是他又回头看向高霖催促道:“你还愣着干嘛,还不随我等一起入宫?”

    “啊?凭什么啊?”

    高霖心中抱怨着起了身,披上大氅后跟在了两人后面。

    几人入宫后,直接杀向了太子所在的奉先殿。

    此时的朱标已经重新开始处理政务了,而且他那坑儿子的爹积压的政务比较多,忙的朱标连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

    幸好高霖不知道这种事情,否则他会拉着朱标的手向他哭诉自己也有这样的一个父亲。

    “殿下,燕王带着高副佥事和前任会同知县求见。”

    朱标正在批改户部年底核算的条陈,闻言顿笔笑道:“快请,顺便准备茶点。”

    他是正好也感觉饿了,想在召见人的同时填一填肚子。

    “见过太子殿下。”

    “请坐。”

    朱标并没一上来就询问来意,而是示意几人坐下后可以享用下刚刚端上来的茶点。

    几人也是饿了,刚才在小院里面三人都是抖机灵谁也没敢多喝,差点一上来就以朱棣为首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顾常年本来还有些拘束,但是见到高霖竟然也敢失礼的从燕王手下抢过糕点后,他顿时就开悟了,这是谁手慢谁活该没得吃的节奏啊。

    朱标傻眼的看着几人飞快的把糕点用完,有些诧异的问道:“四弟这是?”

    朱棣粗狂的喝了口茶,待到把嘴里食物咽下后解释道:“大哥有所不知,今日高副佥事招待我用了一份贵州的百姓的当地吃食,那玩意即使改良了,都无法让人下咽。”

    朱标颔首,他小时候是吃过苦的,所以也能大致知道吃的什么,于是他愁苦道:“百姓多艰,当年父皇也是这么熬出来的,所以我等更不能忘本。”

    “对了,此次来找大哥还是因为有要事禀报,是关于贵州叛军的事情。”说完,朱棣就示意顾常年上前将事情详细的说一遍。

    顾常年俯首跪地,开始将贵州发生的人祸开始原原本本的控诉起来。由于朱标与朱棣的身份不同,讲的更是比之前更为谨慎,连官员与当地卫所如何分赃的细枝末节都讲了个大概。

    “硕鼠,这就是一群硕鼠。”

    朱标听到当地卫所甚至出现了插标卖地的情况时,顿时坐不住的破口大骂了起来。

    没想到自己在政务上竟然被一群文官武将合伙给蒙骗了,朱标心情郁郁的对顾常年道:“如你所说,当地百姓是被逼反的,那可还有招安的可能?”

    既然事情已经发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不救,而不是惩治官员。虽然朱标并不打算放过这帮人,但是这要等一段时间,等将叛军扑灭后再一网打尽。

    顾常年露出苦笑:“太子殿下,现当地苗、侗两族并不信任朝廷,招安一事恐怕颇为难办。”

    “我去。”

    朱棣起身插话,一是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子,这是他的责任。二则他希望此次前去招安,能够让父皇看到他的成长。

    高霖在一旁傻傻的看着出头的朱棣,心里纳闷这货去了会不会把当地官员的祖坟都给刨了。

    太子朱标看了看四弟的脸色,忍不住的提醒道:“你能不能去不是我能做主的,不要意气用事。再说你去了之后辽东都司怎么办?父皇还想委托重任于你。”

    听了朱标这话,高霖便立即垂下头。这种事他可不想落到自己头上,只得耷拉着脑袋当个鸵鸟。

    可是想躲没躲过,只听见朱棣大着嗓门朝他嚎道:“高副佥事,你倒说句话啊,这事难道不是你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