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了他大明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棣到了会同(求推荐票)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棣到了会同(求推荐票)

    父子二人合起来给大家演了一出戏,把在场的阿鲁灰和舒尔布都给骗了,即使是随同而来的舒日台也是一头雾水。

    刚刚还要你死我活的俩人,现在竟然两句话就把事情给敲定了,多少是让人有些意外的。

    很快看明白过来的阿鲁灰和舒尔布就无奈的笑了笑,合着这戏演的把他俩都搭进去了,而且俩人谁还说不出什么来。

    而高霖之所以演这出戏就是为了能名正言顺将整个辽东都司的代理权全权交给他的父亲,他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势这么干,可是等燕王朱棣回来以后知道了此事会怎么想,徐达派人来了知道了会怎么看他,这都是他要考虑的。

    所以定一个一般人不能接受的价格,再威胁自己的父亲吃下它,这独家的经营权还有谁能挑出理来。

    而且高霖和高经述父子二人早就私下对这么高的价格达成了共识,其实这个价格现在看来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辽东再停止对关内贸易半年的时间,货物涨价的趋势就不可避免了,尤其是这些还都是辽东的特产商品,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

    看着现在是高经述吃了很大的亏,但是高家毕竟家大业大,家里有大笔的银子可以用来囤货或是往南方铺设商铺。

    在吃下目前辽东所有的货物后,用半年的时间将商业渠道打通,正好能赶上这批商品涨价的时机,还顺道解了高霖目前缺银子的财政危机。

    官商勾结果然就是香,而且是真香,想怎么搞就能怎么搞的那种香。

    朱棣站在已经沦为废墟的会同县的土地上,看着兵灾过后的百姓们如同难民一般在废弃的房屋内寻找着还可以一用的物什。

    顾常年抹了抹眼角的的泪水,半年前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鱼米之乡,虽然他这个知县并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但是他治下的百姓还是能够做到三餐无忧的。

    可再看看现在,满目疮痍啊。

    “燕王殿下,已经派人联系叛军的匪首吴奤儿了,同时辰州卫指挥杨仲名也在带兵朝我部集结。”

    邱福跪地禀报道,他本来是朱亮的手下,后来在进延庆卫不久后被调任到了朱棣的亲兵重骑营里,又在辽东积功升了个副百户所以这次回朝的时候就跟在了朱棣身边。

    朱棣点了点头,他这次南下父皇给他拨了三万大军的兵马,其中三千亲军左卫随行。剩下的将士还在朝他这边集结,而这辰州卫由于比较近,所以是能最先赶到的人马。

    朱棣颔首,他心底是想避免打场仗的,但是现在他看到这些被洗劫过的难民后,心里的这個想法有些动摇了。

    于是他对邱福吩咐道:“就地驻扎,然后派出哨骑探查吴奤儿的虚实,不可让他脱离我们的监视。”

    邱福古板的脸上更加的严肃了,说了声是后就带的手下出发了。

    一旁的哈丹巴特尔很是羡慕看着邱福的背影,和对方相比,自己就像是个保镖,一步都不能离开朱棣身边。

    朱棣也是看出了哈丹巴特尔羡慕的目光,于是便对他道:“这里是关内,你一个蒙古人在这里肯定会多有不便,等回了辽东我安排你去延庆卫当个重骑百户,到时候你可别给我丢人啊。”

    哈丹巴特尔郑重点头道:“放心吧,燕王。这一阵子我都有在练骑术的,到了延庆卫肯定不会给您丢人。”

    而将军事处理完了,朱棣还有的忙,于是他便对着身旁还在唉声叹气的顾常年下令道:“你也别在这里感伤了,赶紧组织人手进行救灾,再耽搁下去这民心一失,到时候招降吴奤儿的计划就走不下去了。”

    顾常年是懂这个道理的,匪乱过后最怕的就是百姓沦为流民,这流民活不下去了再成为匪祸洗劫别的地方,越滚越大。

    于是他便收拾了下心情后,带领着亲军左卫的人马开始进行救灾,至于会同原来那些县衙里的官员和衙役,早就跑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和空手北上的高霖不同,南下诏安的朱棣可是有后台的,老朱给他调配了不少的粮食和银钱。可以说他现在就是一个财神,要不是朱标拦着,整个湖广今年的赋税今年都要交到朱棣手中用来调配,就这他现在也是个大财神。

    不仅如此,周围的军屯也调拨了粮食来孝敬这位藩王。说白了吴奤儿领人造反的事情就是他们逼出来的,朱棣这是来给他们擦屁股的,所以害怕被朱棣算旧账的这些军屯将领自然而然的花钱买命。

    朱棣也是不客气,对所有来拍他马匹的孝敬是招收不误,不过每笔他都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了,这些证据是等吴奤儿这边的事完了以后,用来砍他们脑袋的。

    对于匪灾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那些受灾的百姓沦为流民,有钱有粮的朱棣直接开了个粥场来给灾民们放粮,不过这粮食也不是白拿的,如果要是拿了他的粮食就要给他干活,拿一天的干一天的。

    而这活儿就是修缮会同县城,还有一部分懂种地的百姓要组织起来抢种庄稼,在这还能播种的季节的尾巴上,抓紧种出一些口粮出来,免得秋收之后又闹粮荒。

    高霖之前跟他说过,这种办法叫做以工代赈。是一种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的方式,可以避免这些灾民只会等、靠、要的消极意识。

    朱棣当时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所以他便让顾常年去组织安排做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百姓们都是很自觉的接受了这种新出现的赈灾方式。而且有的受灾比较严重的家庭还很是积极,全家老幼齐上阵的来官府设立的粥场领饭食,吃完了又全家一同去城里收拾废墟,并没有什么怨言。

    就在朱棣组织救灾的同时,辰州卫的杨仲名带着自己的卫所士兵赶到了会同。

    本来他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的,这吴奤儿的声势闹得太大了,几个月前连靖州卫的副指挥过兴父子都被这群造反的乱民给打死了。所以杨仲名也是颇为忌惮的,不过这回好了,当今陛下派了燕王充任总兵官,调集了三万大军是要平荡这伙贼寇,一听到燕王已经到了会同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兵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