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新时代的漫漫人生路 » 第42章

第42章

    李虎自从承包了黄金岭土坑,一家就居住在福安公司为其搭建的集装箱房,他把全部身家全部投入黄金岭治理与土坑改造之中。夫妻二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汽油三轮车在乱石岗捡石头垒砌围栏和围墙。

    夫妻二人不知道磨坏多少副手套,光尖镐就用坏了数把,经过秋冬季和翌年春不懈的努力,围栏与围墙初见成形。翌年开冻之后李虎夫妻二人开始做围栏地锚件,用镀锌铁丝网罢黄金岭团团围圈起来,然后在围栏之内施工。宽大的围栏门正对着生产路,进门东侧是仓库,西侧是温室大棚,一条简易的沙土路直通土坑后面搭建在岭顶集装箱房。

    等一切准备好就绪,李虎自己开着工程车去运输房改后的建筑垃圾回填土炕,当土炕回填至剩下两米左右深时再用打夯机夯实回填土方,待土方回填至额定深度以后,开始做防渗层和土炕护坡。

    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土炕变成池塘,李虎在池塘放养几千羽麻鸭,还在池塘种藕养鱼,可谓是一举三得。

    麻鸭闻哨下塘,几千羽麻鸭每天争先恐后进入池塘,散养的麻鸭蛋肉质量优于棚养麻鸭,而且出栏快,见效快,为李虎挣得第一桶金。

    有了结余的李虎准备兴建蔬菜大棚,他咨询专家与查阅大量资料后开始建设现代化智能大棚,大棚设计跨度13.5米,长75米。每个大棚面积控制在千平方米左右,几个半圆顶的大棚中间平台可以上人,棚顶最高处约7米,两坡直立面高度2米以上。

    智能大棚是由工业学校设计,使用自动滴灌和自动通风技术,钢结构网架大棚全部由耐候透明纸和透明玻璃瓦封闭,不用草帘等保温,能够抵抗雨雪与大风。

    修建智能大棚需要很多资金,已经没有资金投入的李虎准备贷款,芦庄乡长傅斌已经为李虎做好贷款手续,罗飞知道以后,主动找到老同学李虎。

    “虎子,你不用贷款,我支援你建大棚,需要多少资金我都可以资助你。”罗飞说。

    “罗飞,建设大棚需要资金很多,傅乡长已经为我跑好手续。”李虎说。

    “贷款额度毕竟有限,会制约你们的发展,我给你使用两百万,如果不够你再贷款。”罗飞说。

    “够了,有这么多钱用,我可以不用再贷款了。”李虎高兴地说。

    “虎子,为了黄金岭以后长远发展,你还是找余东给你们安装一台变压器吧,太阳能发电容量毕竟太小,现在你还不具备安装大面积光伏板,黄金岭治理与开发电力不能成为你的瓶颈。”罗飞对李虎说。

    “嗯,太阳能用于照明还可以,但是用于大功率设备相形见绌,是应该安装变压器。”李虎听闻罗飞分析后若有所思地说。

    黄金岭变压器安装以后,李虎在岭西侧辟出一块地修建了养殖棚,养殖了千余只波尔山羊,这些羊都是从苍马集团养殖场引进的。佘卫国不仅仅为李虎提供种羊,还从技术上大力支持,让李虎免去不少后顾之忧。

    经过几年的发展,黄金岭表现出难以想象的的潜力,李虎又从岭附近村民手中租赁了荒地,使黄金岭的面积扩张到接近十万平方米,已具养殖规模黄金岭真的成了“黄金岭”,吸收黄金岭村不少闲散农民工作,为农民减负增收起到一定的作用。

    发展致富的李虎,开始为村里修桥补路,修通困扰黄金岭村与原孙家坡村之间的硬面路,使人们的出行与生产劳动变得极为便利,为此在黄金岭村换届选举中李虎以高票当选村支书与村长,这是村民们看到李虎可以带领大家致富的回报,是村民们对李虎的信任,使年轻一代有大展宏图的机会,是人们渴望幸福与安宁的期盼。

    黄金岭背依有隧道公路的藏马山,西临兴达路,东靠黄金沟,南面是新修的生产路。李虎计划在藏马山南麓缓平地带筹建黄金岭新村,将岭下的黄金岭村搬迁至黄金岭西侧,兴达路东侧。李虎的计划得到村党支部和村民们的认可,于是李虎着手新村的规划与建设。

    老书记李泽凯说:“新村建设可以使黄金岭村不再受黄金沟的影响,不再为担心黄金沟泛滥而头疼,人们的出行与生活将极为便利,使美丽新农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村民们说:“新村与孙家坡从服装厂一路之隔,使人们工作与学习几乎足不出户,在节约时间和便利方面犹如天助,为新农村建设与村民们致富加速度,是新时代发展必由之路。”

    李虎自己说:“为了新时代新农村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应该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党和人民。”

    乡高官傅斌说:“广大的基层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时代先锋和楷模,值得学习和尊重,他们是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写照,无愧党和人民的嘱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坐着不平凡的事情。”

    新时代背景下富农强农是国家战略方针,保障农民生产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黄金岭村利用农闲和枯水季大力建设生产渠,确保排洪和灌溉万亩粮田。

    黄金岭在滨海镇属于最大的行政村,全村人口约3600人,人均耕地3亩多,黄金沟两岸河道林带约有千多亩,是滨海镇地多烂河叉多的村子,因为交通和水利所限,是临江市苍源县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他们要想甩掉贫穷的帽子,必须自力更生,发展美丽新农村建设,利用现有的条件致富发家就必须水利先行,而且还要快马加鞭,大干特干。

    兴修水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黄金岭村在没有建完新村之前,还没有经济实力投入水利建设,只有搞好新村建设一个,才可能进行下一步建设。

    黄金岭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工程进展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村在勤劳的人民手中经过不懈努力建成。全村的搬迁进入倒计时,公正摇号结束,人们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居,学生们也进入新学校愉快地读书,黄金岭新村呈现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在歌唱共产党,歌唱新中国,歌唱改革开放,歌唱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村之中,也把黄金岭村房改一并完成,鳏寡孤独残被安置在特别安置房,村党支部和村委没有落下一户,为他们能够住上和住得起新房而竭尽所能。在新建党群中心第一次会议上,李虎和村两委领导决定来下一步建设方案,齐心勠力建设水利设施,全心全意致力于富农强农建设。

    李虎在会议上强调说:“水利设施的建设利村利民,两委成员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号召大家顾全大局,不要因为蝇头小利阻碍黄金岭新村的建设和水利建设。”

    “我们一定响应建设,不给村集体建设拖后腿。”党群们纷纷赞同。

    “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依不靠,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绘建我们的家园。”李虎说。

    “齐心勠力,众志成城。”党群们说。

    “众心齐泰山移。”李虎坚定地说。

    黄金沟经过机械挖掘疏浚河道,众人齐心协力垒砌河堤,把弯弯曲曲的黄金沟取直,使河道在不影响流水和分洪是前提下利用河滩造田百余亩,使河顺了、水清了、两岸灌溉方便了,而且使过去泛滥的河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道治理结束,李虎把自己退下来的集装箱房捐给村里当做护林管理房,集装箱房有自己的独立供电系统,也是志愿护林的李庆福夫妻的家。李庆福是革命伤残军人,一生无儿无女,他们主动照顾孤儿李爱国和李娜二十多年,并把二人培养成了大学生,取得硕士学位的李爱国参加工作以后,数次接李庆福夫妇去南京去住,李庆福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最终选择留在家乡生活。

    李庆福义务为村里护林,不要村里给予的所有补贴,李虎只能与村委会商议,尽最大努力改善李庆福夫妇生活和居住条件。

    “李庆福为咱们村义务护林防火,而且不要村里的任何补贴,我想村委会给李庆福购买一个冰柜如何?”李虎在村委会议上问。

    “李庆福不愧是革命军人,不光义务为村里护林防火,每季都会烧好水给农忙的人喝,这么好的一个人,村里给他买冰箱我们没有意见。”村两委成员们说。

    村委会买来冰箱以后,李庆福坚决不收,李虎只能告诉他们说:“福叔,这是村委会为护林防火点配备的生活用品,也是对护林员身体健康的保障。”

    “那我就谢谢村委会和书记了。”李庆福说。

    “福叔,要说谢谢也只有我们谢谢您。”李虎说。

    “虎子,咱们河道的大树可以买,但是那棵老槐树要保留,改革开放的春风刮来,老槐树下召开过分田到户、土地承包责任制动员大会;老槐树那张布满裂纹的树皮上,张贴过告示、通知、榜单。老槐树就是村里的一个天然会议室、宣传栏,是新闻传播据点,是茶余饭后谈资论道的场所。如今村子面貌发生了巨变,成立了村委会,有了专门的村委会办公场所,老槐树下召开会议的功能自然消失了。但老槐树默默地记录着这曾经的一切,曲直是非不做任何评判,任由历史见证。”李庆福对李虎深情地说。

    “那棵老槐树,犹如一本厚厚的记事簿,记录着村里的喜怒哀乐,见证着这里的生生死死。每当看到老槐树,记忆的长河就会泛起层层涟漪,在脑海翻滚,让你欲罢不能。因为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曾经岁月里的点点滴滴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李虎说。

    “时过境迁,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槐树依然威严地矗立在那里,数不尽地迎来送往,看不出它丝毫的疲惫、焦灼,而更加显得苍劲、雄壮!不禁让人感慨,老槐树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好卫士,她心里有众生的重托,护佑子民,保一方平安!”李庆福说。

    “福叔,这棵老槐树的顽强久远的生命力象征一种精神,我们要把它当成为文物被保护起来,它是二级保护古树,是我们村个瑰宝,我们打心底对槐树有了敬畏。”李虎说。

    过去夏夜的凉风习习,老槐树下乘凉的人们嬉笑的声音随着风飘荡,在村子上空盘旋,打破夜的寂静。望着星星闪烁的天空,还有那高悬在槐树顶端明镜般的圆月,槐花的香味随风弥散,是那样的幽长,刺得人鼻翼翕动,喷嚏连连。白天天空中有来回飞舞的喜鹊,阵阵的清风荡来,一会儿追逐,一会儿飞落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

    现在很难有过去那种场景,成了几辈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李虎好奇地询问李庆福关于老槐树的一切。

    “老槐树有年份了,他记事起就存在,具体的时间无法考证。槐树是个宝,槐米有药用价值,盛开的槐花过去人们还用作染料,槐树还是当官的象征,家有槐树会代代出官呢。”李庆福说。

    经过林业专家论证,这棵树干高约3.50米,胸围两个大人抱不过来老槐树,已经经历700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冠幅10余米,覆盖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岁月在树身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在黄金岭村人的心里,这棵树早已经成了家乡的符号,成了乡愁的寄托,在村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如今这棵散发着乡愁的老槐树,遇到了千载难遇的好年景。复壮后的老槐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嫩绿的枝丫又从它苍老的枝干抽出,迎风挥舞,惹人爱怜,它也要为这大好年景唱一曲母子颂歌!

    2010年10月10日,临江市政府给老槐树上轧了钢印牌子:“临江市古树名木、二级保护古树,编号:610124135014。《国槐》。二〇一〇年十月。”落款:“临江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