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黎时明月 » 第23章 高丞相拒答皇太子,黎灵帝讲述沧浪水

第23章 高丞相拒答皇太子,黎灵帝讲述沧浪水

    太子看了一眼高合,满目慈祥,又看了看椅子,径直坐了上去。

    “太子问臣为什么要用那群官员,本相自然是回答不了你,但太子可记得朝堂之上圣上曾说过三十万两白银贯通运河。”高合不快不慢,一字一顿说道。

    “嗯?”太子抬起头,疑惑的看向高合。

    “这件事,何玄做不了,陈攀也做不了,朝野上那群自称清流的人更做不了,只有高昇能做。”高合接着说道:“圣上是要建千秋功业的人,谁能用,谁不能用,圣上心里有数,陈老太傅有陈老太傅要做的事情,臣有臣要做的事情,陈攀做不了的事情臣做,臣做不了的事情自然有别人做。”

    有些事丞相来做,有些事太傅来做,太子在心中默念着,细细思考着,他想起灵帝在朝堂之上拒绝推迟扩建猎场的议案,他想起棒打百姓的种矛的割百姓血的议案被父亲通过,他又想起了灵帝在朝堂上对着众臣说: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一代人做两代人的事。百官们都要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那天下的万千百姓呢,他们要吃几代人的苦啊。

    “丞相说的本宫明白了,可本宫请问丞相,百姓怎么办?”太子语气变软,不再像刚才那样有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高合淡淡的回复道。

    “丞相心中就没有百姓?”太子再问。

    “臣心中只有圣上。”高合回道。

    “本宫知道了,本宫告辞。”太子有气无力的起身,慢步离开。

    “殿下若是有什么不明白,可问一问圣上。”高合拱手道,又冲高昇,高平二兄弟小声言道:“去送送太子。”

    二人应声去了,过了一会,二人送完太子离去,大步往回走。

    路上高昇对着高平抱怨道:“看见没,看见没,咱们替他爹遮风挡雨,儿子却来问罪了!我想好了,等会你我,咱爹,连带着高桢,一起上书奏请辞官!”

    高昇是个大嗓门,扯着嗓子喊了这么一句满院都能听见,还未到正堂,就听到正堂里高合大骂道:“你个逆子,瞎喊什么!”

    高昇接着对高平言道:“瞧见没,爹心里的话,儿子帮他说出来,还得挨骂。”

    高平劝道:“爹做事谨慎,怎么办还是听爹的吧。”

    二人来到正堂,高平率先开口道:“爹,太子已经离开了。”

    高合却是眼一斜,一瞪。

    “爹什么爹,就你大哥刚刚那几句话,就能要了咱全家人的命!”

    高昇双头一拱,头却是歪着,极度不服气的言道:“是,是,是是是!儿子错了。”

    “瞧你那副德行,做事能不能沉稳点?还是个尚书。”高平瞪了高昇一眼,扶着桌子坐下了,对着二人说:“哎,太子被陈攀他们蛊惑的太厉害,我们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

    太子回到皇宫已是入夜了,月亮挂在天边,洁白的月光照亮着白玉台阶。

    太子本来想回寝宫,但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身朝灵帝的寝宫走去。

    带着满肚子的委屈,与疑惑来到了灵帝的寝宫之中,却被寝宫外的侍卫拦在了外面:“殿下,圣上交代这会不见任何人。”

    “怎么了?”太子疑惑的问道。

    侍卫,小声说道:“下午,圣上在御书房召见了卫光将军,把卫光将军大骂了一顿,再后来圣上就发着火回到寝宫不见任何人了。”

    听到把卫光骂了一顿,太子眼前一亮,对侍卫说道:“烦请禀报圣上一声,就说太子有急事求见。”

    侍卫面露难色,兀自在那思考着。

    这时,屋内传来灵帝的声音。

    “是太子吗?”

    侍卫答到:“回圣上的话,是太子。”

    “让他进来吧。”

    “诺!”接着侍卫打开门,又再次小声提醒道:“殿下当心,圣上这会心情不好。”

    太子进门,见一身龙袍的灵帝坐在板凳上闭目养神。

    于是就双膝跪地,叩首言道:“儿臣叩见父皇。”

    “平身吧。”

    “谢父皇。”

    灵帝依旧闭着眼睛:“下午去相府了?”

    “是,儿臣去相府了。”太子回答道。

    “太子好能耐啊,一国之相的府邸,甩着脸就进去了。”灵帝还是闭着眼睛,嘴里却阴阳怪气道。

    “非儿臣甩脸色,实在是丞相,实在是丞相......”话卡在喉咙,太子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

    灵帝突然睁开眼睛,目光直射过来:“只是什么?只是丞相任用贪官,残害百姓?”

    又接着说道:“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想去问责丞相?朝廷上的事你能看明白吗?朕想做的事你能看明白吗?”

    “儿臣不明。”太子再次双膝跪下,叩头道:“请父皇明示!”

    “哼!民间传言骂候忠节,你就跟陈攀他们商量着除掉候忠节,现在要杀贪官,你就跟着他们一起过来逼朕杀贪官。”

    灵帝身体前倾,怒目圆睁:“朕问你!朕把那群贪官杀了,让你去给朕扩建猎场去?”

    “儿臣不明,为什么老太傅,何大人就不能扩建猎场?”

    灵帝冷哼一声,言道:“一件事有一件事的做法,你让陈攀,何玄拿三十万两修运河,他俩修的了吗?光石料,劳役口粮都要多少钱你知道吗?”

    “可受苦受累的是百姓啊,父皇。”

    灵帝缓缓闭上眼睛,吟诵了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太子一楞,接着灵帝睁开眼睛,双目有神,言道:“陈攀、何玄、长孙纪、杨雄清就是我大黎朝的清水,高合、高昇、候忠节、魏忠就是我大黎朝的浊水,朕不会因为清水干净而只用清水,同理朕也不会因为浊水浑浊而只用浊水,因为......”灵帝突然顿住,许久后意味深长的言道:“朕也想只用清水,可我大黎朝没有那么多水可用。”

    三朝昏君,又有宦官当政,外戚乱政,灵帝继位之时,大黎朝已经岌岌可危,励精图治发动改革,推翻宗族氏族掌握的选官制度,又两征漠北,大败北方部落,随后又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好不容易才有一丝好转。

    “朕的儿子不喜欢浊水,那就由朕来把这浊水用干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