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女校长 » 第32章 求严修

第32章 求严修

    第二天一早,吕兰清顶着两眼乌青送走了秋闺瑾。

    回到大公报馆,却发现英夫人和凌芝两人正等着她。

    吕兰清很是吃惊,英夫人指着她对凌芝道:

    “你看吧,我就说她们俩相见恨晚,绝对会聊到天明!”

    吕兰清不好意思问:“英夫人,凌芝,你们怎么来了?”

    英夫人笑道:“你不是想办女学吗?我们有法子!”

    英夫人所说的法子,就是去找傅增湘如今的顶头上司——严修。

    吕兰清之前去拜访严修,只以为他是一个私塾先生,却不知道他还是直隶学务部的人,而傅增湘亦是学务部的人。

    严修得知几人来意,客气地接待她们:

    “我之前也曾想过推荐你,毕竟润沅确实需要人协助。不过后来听说润沅和唐总道共同举荐你,总督也没同意,我也就没有提了。”

    吕兰清闻言,向着严修深深鞠了一躬,恳求道:

    “还请严先生向总督力荐兰清!”

    严修抿了一口茶,劝道:“女学一事,实在不易。天津各界对此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更有不少人强烈反对,润沅总理此事已有半年,进度始终无法推进,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吕兰清巍然不动:“兰清不惧艰难!只求能为女学出一份力!”

    她接着说:“女学筹办迟迟无法推进,究其原因,一来是由男子之思想顽固,其惟我独尊之见,已深印入脑筋,牢不可破。中国闭关锁国久矣,男子忽闻女权,则嗤之为怪异;自然不愿为女学筹办出力,此事若无女子主动参与,又如何能成?”

    “二来是由独善其身之观念。女权之说,在外国已成旧例,在中国则为创举;外国视为公理,中国则视为背逆。自古新事创立,成败难预,成则千古留名,败则百年无依,若无大恒心、大毅力者,难以承受其中困苦,自然无人支持。”

    “女子公学,史无前例,较之国家创建、疆土扩展更为艰难。创国业者,犹众人之所共闻也;夺疆土者,历史之所共见也;而女子受压制之教育,千百年来已成习惯,更无一人发此问题,可谓创业之难!”

    吕兰清说到这,站直了身体,目光坚毅:

    “登山者,不可畏路径之崎岖;涉海者,不可畏风波之险恶。兰清既然决心投身女权振兴之事业,便不会畏惧事体之艰难,不会因顽固之阻挠而意兴颓败,更不会被世人之言辞而有始无终!”

    “还望严先生成全!”

    吕兰清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姿态又放得极低,严修为之动容,却依然犹豫。

    英夫人和凌芝对视了一眼,一左一右站到吕兰清身旁。

    “严先生,自丁酉、戊戌以来,女学始萌芽于上海。如今,上海女学校林立、女学会、女报馆也有不少,更有女子游学之风盛行,可见女学实为大势所趋。”

    英夫人劝道:“女学不过草创依始,为日未久,我等女子自当励精图治,人人皆应将此视为应尽之责任,竭力为之!”

    凌芝也道:“外国有哲学家曰:二十世纪为女权发达之时代,如今各国皆为女权初立之时,若中国不愿紧随其后,则又将落后于世界矣。”

    “我等女子心系国家,自然不愿再次落后,自请为国效力,还望严先生支持!”

    说罢,三人齐齐鞠躬,无比真诚。

    严修被她们的态度打动,立马站起身,将三人一一扶起。

    他叹气道:“诸位不必再说,此事我明日与总督商议,必定为诸位争取一线希望!”

    三人又一次齐身鞠躬:

    “多谢严先生!”

    从严家公馆离开,三人长舒一口气,彼此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吕兰清道:“人世间最幸运之事,莫过于遇到志同道合之人!短短两日,我竟遇到三人,实乃碧城之幸矣!”

    英夫人道:“我在京城的学业还没完成呢!今日愿同你前来,不过是不忍看你壮志难酬罢了!若你真能筹办女学,我可不一定能帮上忙。”

    凌芝点头,轻声道:“我倒是有心帮你,不过近日我的身体愈发困倦,恐怕到时也是有心无力......”

    吕兰清道:“今日若不是二位一同劝说,严先生怕是也不会同意我参与女子公学筹办,二位能来,便已经足够了!”

    她说完,抬头看向天空。

    天空一片湛蓝,万里无云,只有一轮朝阳立于树梢,正向世界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今天是个大晴天!”她乐道。

    凌芝不解:“晴天又如何?”

    “晴天,意味着我所求之事必定能成!”吕兰清十分自信。

    “噗!”英夫人掩嘴笑道,“哪有这种说法?”

    吕兰清将手背在身后,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潇洒道:

    “现在没有,等我回去多写几篇文章,说不定就有了!”

    英夫人和凌芝对视一眼,都被吕兰清的模样逗笑。

    “到底还是年轻!”英夫人感叹。

    “是啊,年轻真好,永远斗志昂扬。”凌芝赞同。

    三人出了天津城就分别了。

    英夫人要赶火车去京城,凌芝要去医馆看病,而吕兰清则去大公报馆上工。

    吕兰清回到报馆,张东君也正好回来,两人门口相遇。

    吕兰清心情很好,大方问好:“张先生!下午好啊!”

    张东君瞪大了眼,有些不可思议,又不知吕兰清今日为何如此反常,心中早已准备好的嘲讽被堵在嘴里,有些难受。

    他挠挠头,轻声嘟囔:“罢了,伸手不打笑脸人。”

    吕兰清不知他心中所想,坐到工位上,回忆着自己和英夫人、凌芝在严家公馆说过的话,心中涌起了无限灵感。

    她提笔,在纸上今日稿件的标题:

    她腹中文章自成,继续写:

    “登山者,不可畏路径之崎岖;涉海者,不可畏风波之险恶;创伟业者,不可畏事体之艰难......”

    不过半个时辰,一篇文章便已成型,吕兰清稍作修改,誊写后交给了刘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