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女校长 » 第39章 两难处

第39章 两难处

    第二天一早,吕兰清没等到舅舅,却先见到了傅增湘。

    “碧城,昨日我说错了,其实官办也不是只收官绅之女,我们也会同样会招收平民,只是人数和天赋上有一定限制。”

    吕兰清有点犹豫,傅增湘毕竟算是自己的上司,待自己也十分不错,不仅为自己引荐,更是愿意为自己指点迷津。

    但她又清楚的知道,傅增湘想筹办的女校与自己的追求相悖,可能无法让更多女子受到女校的引导。

    傅增湘一眼就看出了吕兰清的纠结,他道:

    “我知道,你觉得只招收官绅之女太过空泛了,可你有没有想过:

    “这时代又有多少女子读书?官绅之女尚且只能学《女儿经》,更何况平民女子?她们识字吗?

    “我们开设的是女校,又不是蒙养院,不可能从‘横撇竖捺’教起。若是没有一点学习基础,如何能跟上我们的教学节奏?”

    吕兰清有点动摇。

    她幼年时也教授过家中的丫鬟小厮,自然知道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有多难教。

    傅增湘接着道:“再说了,学习自古以来就是昂贵的事情,平民能承担得起我们的学费吗?

    “我们开设女校,仿的是日本华族学校,建的是新式学堂,且不论教材、教具,光是聘请洋人当老师就得花费不少,这笔学费,他们能付得起吗?”

    吕兰清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犹豫了。

    但她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选择保持中立:

    “傅先生,此事先不急。我今日还要准备女校章程,至于学校性质,咱们日后再聊!”

    傅增湘见她不为所动,只好悻悻而归。

    他刚走不久,英敛之和英夫人随之而来。

    “我刚刚看到傅先生下楼了,他跟你说了什么?”英敛之好奇问。

    英夫人瞪了他一眼,亲昵地拉着吕兰清的手进了门,坐在沙发上,英敛之则站在一旁。

    吕蕙如此时刚梳妆打扮完,身上穿着吕兰清定制的藕色棉布旗袍,素雅至极。

    见到几人进来,她急忙站到桌边,浅笑问好。

    英夫人见到吕蕙如,顿时眼前一亮:“昨日见面就想问了,这位是?”

    吕兰清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为两人互相介绍。

    英夫人又把吕蕙如拉到身边坐下:

    “你们姐妹三人都生得如此好看!气度又非同一般!我真是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才能成就你们这一门三姝?”

    吕蕙如笑道:“英夫人才真是令我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稳重大方了,今日一见,方知皇家气度和我们官家女子的区别。

    “相比起来,您的气度犹如泰山,而我不过就是田间地头的一块界石罢了。”

    英夫人笑得两眼弯弯如月牙,亲切道:

    “哪有你这么作践自己的?我不过是爱新觉罗家最没落的一支罢了,只是表面上撑着面子,私下可不如你呢!

    “就拿对西学的了解来说,我第一次听碧城念‘若安达克’时,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吕蕙如道:“可您之后不就连夜入京学习了吗?人说,活到老、学到了,可又有几人能始终如您一般虚心求教?”

    英夫人笑得更开心了。

    吕碧城听着她们互相吹捧,有些无聊,却又震惊于姐姐搜集消息的能力。

    英夫人的家庭背景自己从未与她提及,可长姐却知道她是皇室中人。

    更别提英夫人入京学习这事儿,自己也才刚从张东君嘴里知道没几天,但姐姐却如数家珍,能清楚的找到要点,夸奖对方。

    “咳咳!”

    英敛之轻咳了几声,引得英夫人又瞪了他一眼,娇嗔一声:“猴急!”

    她还是收住话题,对吕蕙如道:

    “蕙如妹子,我与你一见如故,也想跟你深入聊聊,但今日我们是为了女学办学性质而来,所以不能与你长聊。

    “这样吧!过两日我亲自登门拜访,届时我们再互话家常,聊聊志向,如何?”

    吕蕙如欣然同意。

    吕兰清小声道:“刚刚傅先生来找我,也是为了办学性质一事。”

    英敛之追问:“噢?他怎么说?”

    “他说女学不能招收毫无基础之人,且办学成本昂贵,平民难以承担学费,故还是官办为上策。”

    英夫人不置可否,英敛之却皱眉道:

    “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我不认可。

    “我幼时靠偷听学习、靠捡烟纸练字,能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实属不易。所以我深知贫民之痛楚,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没有渠道、没有办法!

    “我主张民办,一是可以为贫民女子提供义务教育的服务,创立一条学习之路;二是可以为家境贫苦之人提供助学资金,确保其有能力完成学业。

    “教育非一日之功,贫民之人或许现在没有基础,但我们可以开设蒙养学堂、开设女子小学堂,却不可能因为现在他们不识字而选择官办、选择不收他们。”

    英敛之顿了顿,看到吕兰清和吕蕙如脸上若有所思的表情,接着道:

    “再说学费一事,我承认如今的教育成本太过昂贵,校舍、师资、教材都是极其费钱的事。

    “而这也是我主张官助的原因,这些资金看着很多,其实均摊到每个月也就那么一点:

    “校舍一旦建成,每年仅需一点维护费用;教材,一学期也就买一次,学生之间还可相互传阅;至于师资,加上两三位外教费用,每月也不过一百元左右。”

    “这笔费用,若是官府愿意支持,那么我们便足以维持学校运营。

    “因此,我主张民办官助,一来有利于女权发展,二来也能确保资金来源。”

    吕兰清心中的天秤已经完全倾倒向英敛之。

    不为别的,只因为英敛之所说的内容,已经将傅增湘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

    但她还是有点纠结:

    “可傅先生才是女学筹办的主理人,我不过是他的助手。”

    英敛之笑道:“此事不难,如今你已与总督大人取得联系。只要能得到其他女学筹办者的支持,便可直接求得总督大人的恩准。”

    吕兰清低头沉思,吕蕙如却挑眉反问:“直接越级上报?这样既驳了傅先生的面子,又愧对他往日照拂,如此行径,与小人何异?”

    英夫人笑道:“洋人不是说过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英敛之也点头道:“我知道碧城女史能够参与女学筹办,实际上是傅先生一手策划的,于你们而言,确实有伯乐之恩。”

    “可具体要选择官办还是民办,就要问问你们的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