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女校长 » 第93章 回家

第93章 回家

    严维新还是第一次坐火车,一上火车就哇哇大叫,看什么都新奇不已,连着窜了好几个车厢,左看看、右瞧瞧,引得其他乘客纷纷侧目。

    吕蕙如忍无可忍,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把他塞到靠窗的位置上,自己则坐在外面堵着他。

    不能乱跑了,严维新也不觉得失落,把脸贴在窗户上,看外面飞驰而过的风景。无聊了,便冲着窗户哈一口气,用白雾将窗户变成画纸,把手指当成画笔在临摹大作。

    对孩子而言,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不存在任何无趣的东西。他的自娱自乐和泰然自若,让两个小姨目瞪口呆。

    当然,这份惊讶,更多源于吕蕙如今天的强硬和果断。

    吕美荪道:“长姐,你这样一言不合就带走维新,会不会不太妥当?毕竟他们也算咱们的家人啊。”

    吕蕙如语气淡然:“不是你说的吗?他们早就知道,严象贤在外面养了外室。”

    “这...我只是推测啊!”

    吕蕙如扯了扯嘴角,冷笑道:“舅舅跟严象贤长期通着信呢,连他被打都知道,更别说外室了;何况,舅母今天的话,你们也听到了,维新是严家的种,我不是。”

    严维新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回过头好奇问:“什么是种?”

    吕美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解释道:“就是能继承家业的人。”

    “噢——!”严维新点了点头,“那娘亲就是吕家的种?”

    “噗!”吕兰清被他的童言无忌逗笑了,道:“算是吧!”

    说完,她看向吕蕙如:“那你准备怎么安排维新?敬业学堂可不收这么小的。”

    吕美荪惊讶:“那长姐怎么要到名额的?”

    她问出口后,自己就想通了:“长姐,你现在都会诈人了!”

    吕蕙如笑了笑,道:“回去把咱们还空着的那间屋子给他理出来,然后再找个小学堂让他读书。”

    “若舅舅和舅母找来了呢?”

    吕蕙如沉默了一会道:“走一步看一步吧。维新是我从小带在身边的,小时候我稍微离开一会,他就会哭个不停,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我一看不到他,就难以安心。”

    严维新听到这话,扑进了吕蕙如的怀里:“娘亲,我不会离开你的!”

    他这一声,喊的吕蕙如心都化了,吕美荪和吕兰清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到了天津时,天已经黑了,再购置被褥也来不及了,严维新就被安排着和吕蕙如一起睡。

    躺在床上,吕蕙如轻抚着严维新的脊背,轻声细语地为他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才将他哄睡。

    这一晚,严维新将吕蕙如抱得紧紧地,一刻也不曾松开,生怕一觉醒来,母亲就消失不见。

    睡梦中,他还时不时发出呓语:

    “娘,你在哪里...别丢下我...”

    吕蕙如每一次都轻声答:“娘就在这里,哪也不去。”

    对吕蕙如而言,她和严象贤其实并没有感情,有的只是亲上加亲和利益互换,这么多年来,他们俩聚少离多,仅有的联系,也就是严维新了。

    所以当吕蕙如知道他养了外室后,没有质问、没有哭泣,更没有急得跳脚,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他没有爱,也没有恨。

    只是午夜梦回时,吕蕙如多少有点难以接受,不明白他怎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将责任和承诺抛之脑后。

    这一晚,吕蕙如想了很多,甚至动了和离的念头,她想,如果那个外室真的怀孕了,那自己成全他们又如何呢?

    但念头终究只是念头,吕蕙如决定采取“敌不动我不动”的方针,等对方真正找上门了,再和他商讨这事。

    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严维新拜访了附近的小学堂,为他成功报了名。又到了裁缝铺替他添置了几件新衣,买了一套被褥,几册新书,以及笔墨纸砚若干;紧接着就为严维新打扫房间、安置家具......

    一整天下来,就没有休息过。

    她这边忙得焦头烂额,吕兰清和吕美荪却逛得正开心。

    明天董事会要开会,重新商定开学时间,并且讨论准备事宜。

    因为大部分开学所需物资,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备好了,明日还需商讨的也只有校服一事,所以两人今天并不着急。

    在家中吃过早饭后,吕美荪就提议去逛一逛北洋女子公学的校园,也能让她熟悉熟悉。

    吕兰清欣然应允,带着她慢悠悠地从家走到学校。

    吕美荪先绕着学校走了一圈,感叹到:“你们学校的位置可真不错!虽然周围还在建设,但将来好歹也是政治中心。”

    “你以前的学校很差吗?”

    吕美荪摇头:“倒也不是差,就是太远了,在郊区,虽然有宿舍,但每次进城都要花很多时间。不像这里,前面是新城,后面是老城,政治经济两手抓,就连吃食也有不少。”

    吕兰清笑道:“上海尺土寸金,经先生把校舍选在郊区,也是迫不得已的。”

    吕美荪自嘲笑道:“饶是如此,不也还是因为经费不足停业了?说到底,学校还是得公办。若没有官府支持,仅靠几个有志之士的家业,要么学费昂贵,要么难以运营。”

    吕兰清赞同地点点头:“我们学校有总督大人支持,至少他在职期间,我们肯定不会为了经费而发愁。”

    吕美荪担心道:“袁总督终究是个汉人,满清能放心他在天津卫做这么多事?”

    吕兰清冷笑一声:“不然他们还能指望谁?满清能干事的人,早就被慈禧推出来顶罪了,除了倚仗袁世凯,他们还能怎么办?”

    吕美荪蹙眉:“也是,袁总督的确是个能人,我看天津在他的统领下发展得还不错,虽然还没有上海繁华,却已经是北地重镇了。我还听说他最近在改革军制?”

    吕兰清摇头:“军事方面的事儿...我倒没关心过。不过日本人和俄国人在咱们地界上打仗,朝廷就算再中立,心里估计也是悬着的,总要想办法增强一点实力,不然,等他们俩打完,不就要往南打了?”

    “唉——”

    吕美荪摇头感叹:“大清太弱了!”

    吕兰清拍了拍她的肩头:“所以吾辈当自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