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野君王 »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下邳县邳桥上,常有一个年轻人在这里散步,这个人就是张良。张良是韩国人,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韩国灭亡之后,张良散尽家财要为国报仇。他曾经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铁锤,雇佣一位大力士,来刺杀秦始皇。他们趁秦始皇巡游的时候袭击他,大力士抛出铁锤,击中了副车,没有击中秦始皇。于是,秦始皇在盛怒之下,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他们。张良便跑到下邳躲了起来。

    这一天,张良又在邳桥上闲逛,对面来了一位布衣老者。老者走在桥的边缘,一抬脚的时候,脚上的鞋掉在桥下去了。张良见了,正要往前走,不料老人却却对他说:“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给捡上来。”

    张良有些生气,要按着他过去的冲动性格,早上去两拳把老头打趴下了。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流亡,他也成长了不少。

    当年散尽家财,只为了杀掉秦始皇,抱国仇家恨。可是却失败了,没有击中秦始皇。其实就算击中秦始皇,又能怎么样呢?秦始皇就算当时死了,秦国还在,韩国也不能恢复了。

    刺不刺杀秦始皇,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做与不做,对他张良的生命来说,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幸亏当初跑得快,如果跑不及时,被抓住的话,现在的自己早就化为了尘土。一生毫无意义地结束了。

    就算跑得快没被抓住,现在也落得隐姓埋名流亡异乡,无所事事,蹉跎岁月。一次的冲动就会影响一生啊!

    如果真有大志,应该忍耐等候,谨慎行事,虑事周密,使用谋略来实现,而不是冲动行事。

    张良思虑片刻,又看看这是一位那么年长的老人,就平静了心态,走下桥去,把鞋给捡上来。

    没想到,老人并没有道谢,反而坐下来,把脚一伸命令道:“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顿时火往上冒,刚要发作,又想到,既然鞋都给拿上来了,就按要求给他穿上吧,不就是给穿上鞋吗,算什么大事吗?想到这里,就蹲下身来,半跪着给老人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没说什么就走了。

    老人走后,张良觉得这老人非常奇怪。看气度,不像是蛮不讲理的人,倒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一位长者,在一面不识的人面前这样的举动,不太正常啊。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呢?

    张良一边思考这事,一边来回地踱着步。

    忽然,那个老者又回来了,对张良说:“看你这年轻人,是可以教导教导的,五天之后,天刚亮的时候,你在这里等我!”

    张良觉得这个不一般的老者,不一般的举动,应该有什么深意,看来果然是有深意,便下拜应诺。

    接下来五天的时间,张良都在期待中度过,他不知道老者要教导他什么,只是预感到老者要教导他的东西会改变他的一生。他早就想脱离现在这种没有方向和目标的日子,盼望生命充满色彩。

    约定的时间到了,第五天的一大早,张良就起身往邳桥走去。谁知刚到邳桥,就见老者已经早来了。看到迟到的张良,老者很生气,对他说:“和老者约会,反而后到,太不像话了,今天你先回去吧,五天后再来,要早点!”

    张良只好回去了,特别后悔自己的迟到。

    又过了五天,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这回可不能迟到了。谁知到了那里一看,老者又早到了,见到张良,又很生气地说:“这次又来晚了,五天后再早一点来吧!”

    第四天晚上,张良想: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再晚了。于是他就不睡觉了,等到天黑以后,还不到半夜他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就到了。张良想:这次幸亏没睡觉,如果睡一觉再来,恐怕又迟到了。

    老者见到张良后,很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随后拿出一本书递给张良说:“这本书拿回去好好地读,读明白了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天下即将大乱,会有一位君王兴起,你会辅佐他平定天下。记住,这书上的内容会使你增长知识,再有就是你今天早上表现出来的这种处事态度非常重要——为了不迟到,连觉也不睡了。对于重要的事、关键的事,就要用心、用力、执着,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做。这样的态度就是可成大事的态度!当你读明白这本书之后,按其中的谋略去指导人,如果有人能够领会,那就是你要辅佐的人,你就跟随他!”

    张良再次拜谢:“感谢您老人家的教导,我记下了!”

    老者一摆手道:“不必谢我,我是为天下安定来找你的。记住:当天下安定了。你一定要功成身退!”

    说完,老者头也不回地走了,他要去找下一个人。

    淮阴人韩信,才智无双,只是非常贫穷。没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自己又不去做生意维持生计,便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大家都很讨厌他。

    有一段时间,韩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吃。亭长或许觉得韩信这人将来会混个一官半职,到时候就可以回报自己,所以就任由韩信来家里吃饭。韩信这回找到地方吃饭了,就一直来吃饭,一连吃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特别讨厌韩信,就把饭提前做好,端到屋里,他们一家在床上吃。到了饭点,韩信去亭长家,见他们不再给自己准备饭,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一气之下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韩信饿着肚子来到河边,有一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棉,见韩信可怜,就拿出饭来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丝棉漂洗完毕,韩信都过来吃老大娘给的饭。韩信高兴地对老大娘说:“吃了您这么多饭,将来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

    老大娘不高兴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不是为了得到你的报答。”

    在这之后,韩信混迹于街市。这一天有一个屠户看韩信不顺眼,就挑衅说:“你这家伙长的高大,还喜欢佩带宝剑,我看也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要是真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周围有许多看热闹的人不怕事大,都来起哄。韩信非常生气,他沉默着,慢慢地把手凑到剑柄,想要拔剑杀了这个欺人太甚的屠户。这时,身后忽然有一个声音低低地说:“大丈夫忍人所不能忍,成大事者生命何等宝贵,岂是一个匹夫能相抵?”

    韩信回头一看,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布衣老者,老者用眼盯着他,目光中露出信任、赞许、肯定的神色。完全不像他常常见到的那种讥诮、嘲讽、轻蔑的眼神。这眼神确定了他一贯对自己认知——卓尔不凡;同时也给了他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他慢慢地把要抓剑柄的手放了下来。

    看热闹的人似乎没有注意到韩信在片刻之间的举动,仍然在起哄;屠户仍在仰面朝天,趾高气昂地挑衅,丝毫没注意到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一瞬间,他的项上人头险些离开脖子。

    韩信平静下来,俯下身子从屠户的两腿中间爬过去。然后起身,在一片大笑中慢慢地离开。

    见韩信离开,布衣老者也从人群中离去。白袍老者让他找的人,他已经找到了。只不过他没有跟上韩信再去嘱咐几句,他确信,从此之后韩信不会再犯傻,和匹夫搏命;一旦遇到机会,他一定会展示他的才能,遇到赏识他的人,他就会为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