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野君王 »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百零六章

    在刘琨的并州失守的时候,被匈奴人抓获杀掉的还有一个智囊卢志。此人很有谋略和见识,当初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作谋士,成都王如果听从他的话就不至于败落。司马颖败亡之后,他投奔了刘琨,是想着发挥价值、建功立业的。可惜,在刘琨这里他没发挥上价值,在这次的兵败当中他父子几人被杀。一个有先见之明的智囊,在这乱世既没能保护国家,也没能保护自己,非常可惜!是智力和志向都短缺导致了不能有大的成就!

    刘琨的格局导致他难成大功,白白浪费了中原人盼望复兴的感情。

    刘琨的好朋友,比他更知名,格局也更大的祖逖做得更好,影响也更大。

    祖逖,其父曾任上谷太守,他是一个官二代。官二代的毛病是容易腐化堕落,优势是一旦走正道,那就有的是资源,比如衣食无忧,如比读书不用借,比如有能力就会有用武之地。

    祖逖十八九岁之前纨绔过几年,可是十八九岁之后,性情大变,开始博览群书,而且过目不忘,见过他的人都称赞祖逖有旷世之才。

    匈奴汉国大肆侵占中原的时候,祖逖带着亲族邻里数百家从河北向南方逃亡。一路上,祖逖将所乘的马车让给老弱病残的人,自己则徒步而行;把药物、粮食拿出来供给同路的人用;路途中,遇到散兵游勇或土匪袭扰,就带领人把他们打退。众人见祖逖有谋略、重义气,便一致推举他为流民领袖。

    到了南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安顿下来,祖逖就招募了一批勇猛的壮士,准备等待时机打回去。

    在健康的司马睿听说祖逖到了江南,就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心里始终想着被占领的国土,和那些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难民。他上书请求司马睿兴兵北伐,表示自己愿意效命。

    可是,司马睿并不愿意北伐。一则他想在南方发展,稳固根基;再则,如果北伐成功,北伐军大将就会功高震主,他担心控制不了;还有,就是万一在北伐中找到血统离皇室更近的,他这个本来被边缘化的琅琊王就不能执掌政权了。这些宗亲只懂得争权夺利,把国家败光了,也不能为了大义,为了百姓而舍弃自己的利益,可叹!

    司马睿心里不愿北伐,但是这话不能说,因为北伐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是中原人民的政治正确,谁敢反对北伐那就是全国公敌。

    司马睿象征性地给了祖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没有一兵一卒,要他自己去招兵。祖逖率领自己的家兵和随他南逃的一百多户人家,租了几条大船,渡江北上。望着滔滔江水,看着无数南下的难民船,祖逖感慨万千。他回想起年轻时与刘琨闻鸡起舞立下的志向,看到如今山河破碎,百姓遭难。激动之际,他用手狠狠地击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就当如这大江一样去而不返!”同行的人都被他这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慨然志气所感动。这就是成语“击楫中流”的来源。

    祖逖过了江之后,就招募士兵,收聚流民,收编各地组织自保的队伍;帮助民众种粮植桑,发展生产;对于俘获的敌人,他从来不杀害,而是款待后放他们回故里。这些人回去后感念祖逖的恩德,很多士兵纷纷背叛后赵而依附祖逖。

    这个时候的石勒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赵王,历史上把他的政权成为后赵。石勒正在北方扩大地盘,发展势力。他对祖逖稳扎稳打的发展方式非常忌惮,没有好法对付,只好一改往日的用武方略,以温和的态度面对。为了讨好祖逖,他安排人守护祖逖家的祖坟。然后,他写信给祖逖,要求互通使者,建立互相贸易的市场。

    祖逖对石勒的建议不做公开回应,却默许南北通商。祖逖的做法非常智慧,因为当时的中原人虽然在军事上被少数民族打的一败涂地,但是有文化上的优越感,瞧不起胡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原人只能接受赶走胡人,而不能接受与他们平等相处的结果。至于被人家打败了,被动屈服那是没有办法的。这种心态,一直保持到清朝末年。

    祖逖不公开回复石勒的建议,避免引起中原人的愤怒。他又默许双方的贸易往来,赚取贸易之利。其实中原与少数民族谁都需要贸易,不过比起技术发达的中原人,少数民族什么都落后,物产也缺少,他们更需要贸易。中原人看不起少数民族,自己不缺乏,也不愿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少数民族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没办法,只好来抢。如果中原人,照顾到他们的需要,不轻视他们,让他们的需要可以通过贸易解决,应该会减少许多战争。

    搞贸易,中原人比少数民族精多了。祖逖利用物资丰富的优势,抬高价格到十倍,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很快,祖逖所占据的地盘民富而政府强。这句话太别扭了,应该是民富而国强。可惜祖逖作为晋朝的忠臣,无意建国。在他的辖区,不能说民富国强。

    祖逖资财丰富,兵强马壮,威震中原。如果照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不用动武,单单通过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祖逖就能不断扩展地盘、增加人口,壮大势力。这要赶上少数民族政权内部出问题,很容易就能恢复中原。

    可是,事情不会照这个方向发展。

    祖逖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司马睿的恐慌,他怕祖逖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便任命了一个苟且偷安的南方人为豫州都督,接替祖逖。祖逖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被一个指头也没动的司马睿给收回去了。为了平稳安定,也为了保持忠臣的名节,祖逖选择了顺服;他放弃了自己辛苦经营的土地,放弃了大好的局面,放弃了恢复中原的梦想。

    祖逖受到这样的打击,随后又听到自己的好友刘琨被杀的消息,更是忧心如焚,终于病倒了。不久之后,祖逖带着大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世界,终年只有五十六岁。

    忠臣有品格有能力,奈何受制于昏君;奸臣不受制于昏君,奈何品格低劣,无意拯救天下;身在君位者,奈何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胸有大志者,奈何不在君位。到哪里去找胸怀大志,心忧天下,德才兼备,只忠于苍生,不受制于他人的王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