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源鉴 » 第十九章 战争

第十九章 战争

    十五日前,弘通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幽州,大昌关山大营,中军大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坐在首位,老者神态自若,不怒自威,帐下十数位将军分列两侧,这些铁血悍将,各个身后血气冲天,明显都是尸山血海中拼杀过来的百战大将。

    此时,这十多位悍将立在帐下,毫无骄悍之色,均是目光狂热的盯着帐首的老者,这个老者正是镇守幽州二十六年的毅国公周广!

    “老夫已收到京城答复,万事已然具备!”帐首的周广目光扫过帐下众将,一字一顿的说道。

    十多位将军瞬时神色激动,杀气冲天而起。

    周广起身,目光远眺,正是关山之外!

    ......

    周辰周颖儿两人来到渡口后,找了一艘客船,租了两间相邻的客房住下来,往中州赶去。

    天色已经渐晚,房间内的周辰,躺在略微摇晃的床上小憩。

    来到这个世界七年,先是命垂一线,接着是每夜拼死抵扛毒气,到能够正常修炼后,又日夜苦修,周辰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次,这次在船的摇晃中反倒安下心来很快进入梦乡。

    朝阳升起,周辰久违的睡了一个美觉,简单洗漱后,来到了甲板之上,此时甲板上空无一人,江风吹过,耳清目明,神清气爽。

    “臭小子,精神不错哦,昨晚睡的很好嘛?”少倾,周颖儿也来到甲板,开启日常调笑周辰模式。

    “好久没睡得这么香了,姑姑休息的怎么样,在船上还睡得习惯么?”

    “习惯什么吖,这破船摇啊摇的,睡也睡不好,修炼也没法好好修炼,你看姑姑是不是都有黑眼圈了?”周颖儿说着,娇媚的脸庞距离周辰越来越近,整个身体都快和周辰贴在一起。

    周辰心里吐槽:“拜托,大姐,你可是金丹境啊,黑眼圈?你是国宝么...”同时身体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转移话题道:

    “姑姑,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仙道修炼的每个境界么?”

    “你听这个干什么?”周颖儿狐疑道。

    “额...我除了武道外,还同修了仙道,目前刚刚仙道筑基。”

    “嗯?万宗主知道么?”

    “师父是知道的。”

    还没等周颖儿从愣神中恢复,周辰继续说道:

    “其实我还同修了儒道,目前是儒道一阶敏学境后期...”

    片刻后,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周颖儿围着周辰转了几圈,缓缓说道:

    “臭小子,你还真是...让人吃惊。”同时心里暗道:“难怪万宗主如此优待...”

    周颖儿心情平复后,看着眼前长相俊美的少年郎,很难和印象中那个跟在自己身后哭着叫抱抱的小男孩儿重合。

    “当年那个只会哭闹的小屁孩儿,长大成人了哦。”周颖儿轻吐一芳气,讲解起仙道:

    “筑基境是修仙者的初始阶段,仙道的起始,你吸入体内的仙道灵气在这个阶段会慢慢转化为真元,当真元凝聚之时,就可入仙道二阶凝元境。”

    “凝元境则是要把全身灵气完全转换,并且开始进行神识的修炼,待转换完成即可进入三阶聚魂境。”

    “聚魂境修士,凝聚天、地、人三魂,神识强度大幅提高,凝聚完毕就可进阶。”

    “仙道四阶是炼心境,这个阶段往往需要入世修行,磨炼心境,有的人心境欠缺,多年也难以进阶,有的人却轻易就能进阶。”

    “进阶后就是我如今的境界,五阶金丹境。”

    “接下来是六阶元婴境、七阶化神境、八阶渡劫境以及九阶仙尊境!”

    “后面几个境界距离你还太遥远,况且我也没有什么经验能告诉你。”

    听完周颖儿的讲述后,周辰对仙道修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又问了一些自己的疑问,在得到解答后,周辰感觉收获满满,随后两人在闲聊过程中,甲板上慢慢开始有人员走动,随即两人便回到各自房间。

    两人也都没什么胃口吃东西,周辰进屋后便开始修炼,周颖儿则说要再休息一下,让周辰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去找她。

    接下来几日,周辰除了偶尔和周颖儿一起吃饭外,其余时间都在修炼中度过,在蔡峰赔付的灵石加持下,周辰顺利将武道境界提升至二阶圆满,同时仙道境界也提升至一阶筑基中期。

    周辰对待修炼,努力认真的态度,以及境界的变化,看呆了同行的周颖儿,短短五天时间,武道、仙道均有突破,她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

    第六日,午时时分,客船终于靠岸,周辰周颖儿两人下船上岸,行人很多,无需刻意去听,耳边就传来贩夫走卒的交谈声:

    “听说了么,北方又开始打仗了。”

    “上次和狄族打仗还是七年前吧。”

    “希望这次毅国公能把那些杂碎彻底打疼!”

    一个皮肤黝黑,佝偻着身子的老汉恶狠狠的说道:

    “老子要是再年轻二十岁,定要参军去,灭了狄族,以报当年三郡之恨啊!咳..咳..”

    ...

    周辰周颖儿两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吃惊之色。

    两人没有多言,到车马行中买了两匹千里良驹便往京城方向赶去。

    ......

    五月初十,京城,皇宫大殿。

    现年四十九岁的弘通帝李陌轩高坐龙椅之上,一言不发,目光深邃的看着下方。

    以户部尚书曹桂为首的一众大臣,正在和以兵部尚书彭嗣为首的一众大臣争论不休。

    “陛下!毅国公兵出关山之外,进攻狄族,半月有余,至今还未有战果呈现,臣恳请陛下下令,令毅国公不可贪功冒进,如果还是无法攻克,就早日退守关山!”曹桂出列躬身高呼道。

    “曹桂!毅国公率领众将士正在和狄族那些狗娘养的血战,你却在这里妖言惑众,我看你是收了狄族的好处,专程来扯后腿的,是也不是!”曹桂刚说完,一个留着络腮胡,异常英武的大汉便出列,对着曹桂一顿输出。此人正是,成国公姚鼎的儿子,周辰的舅舅,兵部侍郎姚维!

    曹桂被姚维气的一时说不出话来,指着姚维说道:

    “你,你,老夫看在成国公的面子上,不和你一般计较。”

    “我看你是心虚了吧,现在是朝堂论理,陛下还在,曹尚书不必看谁的面子。”姚维反手又是一招,曹桂被气得几欲吐血。

    “目前国库的情况刚刚曹尚书也说了,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争,时间拖久了会把我大昌拖垮的!”礼部尚书傅德也出声说道。

    “傅尚书,曹尚书,当下毅国公已经在关山外和狄族大军死战,此时诸君请旨撤兵,无异于资敌之举,置毅国公于何地!置前线数十万将士于何地!毅国公驻守幽州二十六载,大小战事无数,此战,必胜!”兵部尚书彭嗣语气激动的说道。

    弘通帝看着下方几人争吵,面色沉静,目前很明显,兵部是坚定的主战派,户部和礼部则不想继续打下去,目光扫向位于文武大臣左侧最前方的老者,看老者眼观鼻,鼻观心,对当下的争论充耳不闻,弘通帝的嘴角直抽抽,又看到右侧自己三个儿子也是低头不语,瞬时怒火渐起,沉声说道:

    “够了!”

    大殿顿时安静下来,弘通帝看了看左右两侧,继续说道:

    “不知丞相和太子有何看法?”

    左侧为首的老者,丞相张贤出列,躬身一揖,说道:

    “陛下,开弓没有回头箭,吾等只需静待毅国公捷报。”

    右侧为首的太子李胤也出列说道:

    “父皇,儿臣也相信毅国公可以战胜狄族,扬我大昌之威!”

    弘通帝目光一凛,没有说话,起身,在众大臣的恭送声中离开。

    李陌轩登基二十五年,登基之时,整个大昌可谓是千疮百孔。

    先帝隆享七年,蛮族入侵楚州,双方在交山郡激战数月,死伤无数,最终双方停战,在交山郡外对峙至今,朝廷每年都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以防蛮族出兵。

    隆享九年,海州发生叛乱,海州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三人皆被反叛军杀死,隆享帝派遣重臣入海州镇压叛乱,叛乱持续一年有余,最终虽被镇压,但原本富庶的海州却也从此一蹶不振。

    隆享十二年,江州水灾,无数人流离失所。

    隆享十四年,中州大旱,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

    隆享十六年,狄族入侵幽州,清平、安原、渔阳三郡至今还在狄族手中...

    再一年,隆享帝驾崩,留下满目疮痍的江山给到弘通帝李陌轩。

    大昌立国已近千年,早已进入腐朽末年,朝廷腐败,社会黑暗,部分贵族穷奢极欲,腐化堕落,内有叛乱,外有强敌。

    弘通帝在位这二十五年,任用贤臣,重视武将,惩治贪腐,一扫前几代之积弊,大昌国力方才有所回升。

    但是弘通帝心里清楚,积弊难返,做再多的事情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沉疴需下猛药,必须将坏死的脓疮一刀切掉,才能让外敌环伺,内部也是暗流涌动的大昌起死回生,否则这一切就只能是回光返照...

    大昌急需一场大胜...

    朕,急需一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