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鬼主沉浮 » 第十四章 柳暗花明

第十四章 柳暗花明

    刘启安左看看,右瞧瞧,目光在妻子与儿子中间来回巡视着,最终还是相信了妻子说的话。虽然对于刘恒杼在不耽误正常修行的前提下,只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捣鼓出来肥皂盒羽毛笔这两样的东西,超出了他对刘恒杼的认知,但是丰氏在修行的事情上绝对不会骗自己,毕竟二十年的夫妻,这点认知还是有的。

    一时间屋里安静了下来。刘恒杼是被审问的自然不敢开口;丰氏算是个旁听,在等丈夫说话;而作为主审的刘启安有点被震惊到了。。。

    最后还是刘启安出言打断了这份安静:“这东西你真只花了十多天就做来了?你是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的。”

    “怎么想起来做这个?当然是为了挣钱开脉!”只是这心里的实话不能说出口,不然一定会迎来一堆的问题。好在他早就想好了另一套说辞:“也不是特意去想做这个东西的,肥皂是因为有一次我把家里的猪油碰洒了,为了怕娘发现,就用锅灰盖住扫了,扔在装剩菜的垃圾桶了。结果发现这玩意可以去油污,效果还很好。刚开始是好奇,后来才想到用它去赚钱;而羽毛笔更简单了,就是那天给鸭子退毛的时候,脑子里灵光一闪就生出来就羽毛做笔的念头。”

    这通说辞本来是刘恒杼想出来应付刘子枫的,只是不曾想那家伙根本不关心这些,反倒今天在父母这里起了作用。

    “就这么简单?”

    “嗯,就这么简单。”刘恒杼回答道:“父亲,你知道的,我很就擅长这些。”

    刘恒杼擅长的当然不是发明创造,他擅长的是山寨,毕竟剽窃创意什么的,所有人都很擅长吧!

    “擅长这些?”刘启安闻言,先是发怔了好一会,然后缓缓坐下,丧气地摆摆手“唉,看来命中注定的东西,是强求不来的,罢了!罢了!!你先出去吧。”

    刘恒杼依言推出了房间,只是看着刘启安沮丧的神情,有些诧异自己只是随口胡扯,用来搪塞刘启安的话,竟让他如此大发感慨。

    “老爷,怎的如此沮丧。”丰氏看着半瘫坐在椅子上的刘启安,上前关切的问道:“恒杼没耽误修炼不是好事情吗?”

    刘启安看着发妻关心的神情,漏出罕见的软弱,缓缓的开口:“曾经我以为自己之所以在修行上比不上大哥,主要的原因就是少年时沉迷于医术,浪费了修行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一直反对恒机学医术,对待恒杼也是只教他修行,其它的一概不让学。只是现在看看他们兄弟二人,才明白这根子就出在我这里。古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诚不欺我啊!”

    “哼。。。”丰氏听完有些忍俊不禁,似乎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那按照你这个说法,你们兄弟俩可是一点都不随你爹,这都是遗传了谁啊?”

    “呃,这个。”刘启安大囧:“我们随娘。只是大哥遗传的多了些。”

    “要我说啊,你就不该和大哥较劲,个人有个人的活法。要我看啊,孩子健健康康长大,然后娶个漂亮媳妇,给我生七八个孙子才是最好。至于什么修炼不修炼的,那有这么重要。”丰氏的语气带着些抱怨。

    刘启安见妻子如此态度,连忙劝阻:“修炼还是需要的,须知万般皆下品,惟有。。。。。。”

    “惟有修炼高。我知道了,都说几百遍了。”见刘启安又要老生常谈,丰氏赶紧制止:“懒得和你说这些,我要去做饭了。”

    。。

    这边屋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有钱不用,非要用实力,给自己徒增烦恼;而那边屋里,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夫人,你说二郎这孩子怎么这么轴呢?咱们这么辛苦给他积攒银钱,好让他能不为修行之事担忧,但是我看他是一点也不领情啊。”躺在床上的刘启安现在还是不能理解自家儿子的想法,只能和自家夫人探讨下,毕竟对于少年心思这块,妻子还是比自己强上许多的。

    “二郎最近不是挺好的吗,又做了什么事让你操心成这样啊?”

    刘启安把今日的事叙述与妻子听,罢了还补充道:“要是当年我父亲愿意出钱帮我破境,我开心还来不及呢。可是二郎这小子一脸的不情愿。”

    “就你这样还好意思说儿子轴呢,我看呐,你还不如他呢。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刘母说着,给了丈夫一个嫌弃的白眼“二郎现在这个年岁正是好面子,要强的年纪。大郎自个争气,这突破没有花费家里的钱,那二郎能好意思花吗?当然也想表现一番了,要我说啊,二郎没准还真能捣鼓出有用的东西呢,这孩子虽然浮躁了些,但是大小就机灵。你看,他能捣鼓出来那个劳什子的羽毛笔,以后没准也能捣鼓什么刀,枪的这些。”

    听着妻子的絮絮叨叨,刘启安心里若有所思,或许自己知道怎么去帮助儿子了。

    。。

    翌日一早,刘恒杼就跟着父亲骑着马出门,方向不是自己的医馆,而是顺着街道向东而行。就在不久前,刚刚完成日常修行的刘恒杼,就被父亲告知要带他拜访下族中长辈。

    二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沥阳东市,骑马走在城中,河面吹来的微风拂过脸庞,温柔的像是母亲的手,河面荡起阵阵波纹给人以安静的感觉,河水两岸满是翠绿的垂柳,映得水面碧绿通彻;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景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宋代词人柳永描写宋代钱塘的盛景。不过现在,刘恒杼觉得这词用在沥阳郡很是应景。连绵数千里,浩浩荡荡的沥水养活了周边数以亿计的生灵。滚滚沥水从西向东,奔腾不息。沿途中又有各支流向外延伸,沥阳城内便有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作:茨淮河。自沥阳南城起,到沥阳东城偏北而终,在河水不断冲击下形成一片不小的湖泊。沥阳城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沥阳东市便设立在湖边。

    “爹,怎么突然的要让我去学打铁啊。”在路上已经知道了此行的目的:让他去跟随族里的五长老学习锻造兵器的技术。对此刘恒杼是百思不得其解,印象之中,自家父母一直期望兄弟二人习武有成,毕竟在这个讲究暴力可以解决一切的世界里,武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武者是最尊贵的职业。至于打铁?呵呵,旁门左道耳!

    “你不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秘药吗,我和你娘商量过了,制作笔是肯定不行,但是你要是能对兵器进行改进,捣鼓出来一个新的兵器,那么这个功劳足以让你使用秘药。”顿了顿,刘启安接着说道:“等会见了五长老,切记不要说打铁,他不喜欢这个叫法,要说是来学习锻造兵器的。”

    刘恒杼点头应下:“孩儿知晓了。”看来这个五长老有职业歧视啊。

    与刘恒杼原本想的路线不同,父子二人没有沥阳东市,而是来到东市附近的居民区的“易安坊”。在一处占地极大地宅子前,刘启安勒停马儿,带着刘恒杼前去敲门。不一会,大门从里面打开,开门者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壮汉,看到立在门口的刘启安,言语中带着几分诧异:“呦,启安兄长怎么来了,真是稀客啊,快快进来吧。”

    刘启安笑着抱拳道:“文铭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我算哪门子的稀客。对了,恒杼,这是你四叔,快来拜见。”

    刘恒杼连忙上前作揖,“侄儿刘恒杼拜见四叔。”

    “文铭,此次前来是拜见五长老的,不知现在可在家中”一番寒暄后,刘启安说起此行的目的。

    刘文铭回答道:“在的,就在后院锅炉房呢,你们先坐会,我去叫下父亲。”

    刘启安连连摆手,说道:“哪能如此让长老麻烦,你直接带着我们过去就行了。”

    “也好,随我来吧。”

    不一会,三人就来到后院锅炉房里,见到五长老,皮肤黢黑,身材粗壮其貌不扬,但是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平添了几分威严。在来的路上,刘恒杼就从父亲那儿得知,五长老名字叫做刘远山,修为达到武道第四境——天门,是家族的话事人之一。

    在听完刘启安说完打算让刘恒杼跟着自己学习锻造的技艺后,刘远山很是诧异:“启安呐,你家的娃娃不和你好好的学习医术,反而要跑到我老头子这来学习锻造?”

    刘启安听完,摇头叹气的说道“哎,说来惭愧啊,二郎这孩子打小性子就跳脱,一看书就犯困,哪能学好医术。反而喜欢刀枪武器这些。这要是说道锻造武器,您老的技艺那是咱们沥阳郡都首屈一指的,我就琢磨这让恒杼在您手下,哪怕就学到个皮毛,也够他以后吃上一辈子的了”

    “哈哈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真想不到这话能从启安你个闷葫芦嘴里说出来,该不会是你媳妇交代你的吧。”刘远山睁大了双眼,对刘启安说的话一副很是诧异的样子。

    刘启安赶紧摆手否认,“没有没有,都是肺腑之言,肺腑之言”

    。。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经过刘启安一番恭维,加上原本就是本家,刘恒杼学习锻造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如此这般又过了半个月,刘恒杼除了日常锤炼体魄外,就是来到东城学习打铁,虽然五长老很不喜欢打铁这个说法。

    其实打铁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很难让人升起兴趣。但是刘启安有句话说的很对,刘恒杼确实非常喜欢刀枪剑戟这些冷兵器,无论在前身还是现在。正所谓爱屋及乌,因为对兵器的喜欢,才让刘恒杼对打铁没有抵触,认认真真地跟着学习了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