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19章 渊泉首战

第19章 渊泉首战

    光和七年夏天,气温逐渐升高。

    渊泉县不比广至,特别是以东地界,地势相对平坦,农地较多,根本找不到良好的天然设伏之处。

    于是张利领前军千名骑兵,在渊泉以东找了一块开阔地带扎营,基本扼住崔勇前进的要道。

    “报!五十里外发现敌军!”

    “报!三十里外发现敌军!”

    “……”

    斥候不断飞马回报,崔勇前军终于来了。

    张利自打当广至县尉以来,还没有领过如此规模的军队,正儿八经地去打仗。

    但所幸自己比较莽得,此刻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一点儿也不慌张,反而异常兴奋。

    毕竟是主场作战,他早就瞧好地形,选择了几处心仪的接战地点。

    随着敌军临近,张利命令游骑队不断上前试探,与崔勇方往来不断,最终双方确定下了接战地点,各自回营准备。

    根据斥候几经探查,崔勇部的情况逐步有所掌握。

    此次对手前军规模恐不足千人,比不上张利带来的人马数量。

    “哼!区区千人,劳师来此,不足惧之!”

    张利一听对手规模不过如此,便有些轻敌,一阵血气上头之后,便在前营帐中发号施令。

    “明日接战,我们行冲锋之阵,我誓要给他崔勇小儿来一记下马威!”

    王渠作为张利帐下军官,之前已经知晓中军计划,对于张利此番布阵感到疑惑,便问道:“张都尉,太守命我等且战且退,佯败以使其骄纵,若行冲锋之阵,将不好撤退啊!”

    其实王渠说的在理,要使佯败之计,核心全在如何退走上面。

    一旦摆出冲锋之阵,前锋精锐尽数排在前面冲杀,那还退个寂寞。

    对此张利不以为然,反而笑了笑,为王渠解惑。

    “我欲摆冲锋之阵,自然是没有想要撤退。不仅不撤退,我们还要一举将其前军击溃!”

    ??——

    王渠一听张利将要力战,大吃一惊,因为这样做与中军大帐的既定部署背道而驰,便对张利好言相劝。

    “都尉,我军主力远在广至布防,路途遥远,且不知我部计划,必不可能前来援助。此时对手中军位置尚未探明,不得不防啊!”

    张利哼笑一声说:“杨太守没在这前线,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实力。我看那崔勇前军不过千人,中军更是毫无踪迹,此刻兵困马疲,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估摸胜算能有八成以上!”

    王渠仍然忧虑万千,但又不敢违抗主将命令,便问道:“需要提前禀明杨太守吗?要不然我们先在此与其对峙,待杨太守批准后再与其厮杀。”

    “战场时机,瞬息万变,容不得耽搁。”张利不由分说,“太守那边我已经派人快马回报,但是却等不到回信,明天我们就需要与其会战,避免其援军赶来。”

    说完张利冲出大帐,大吼道:“斥候回来了吗?”

    没有得到回应,张利无奈折返,脸上挂着一丝忧虑。

    “都尉问的可是去探崔勇中军的斥候?”王渠问道。

    “对,还是没有消息,管不了那么多了。”

    张利说完便拉起王渠,在沙盘上布起阵来。

    “你明天……”

    ……

    广至,中军大帐。

    杨泉这边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盘算着崔勇部队的进军速度。

    他由于做过一段时间的广至县令,对于周边地形较为熟悉。

    这边地势相较于渊泉县东有所不同,有几处高矮落差较高的山谷,具备设伏条件。

    这段时间,经过不断考察和研究,杨泉已经初步选定了一处名为“牛子沟”的地方。

    崔勇若从渊泉过,选择大道,沿籍端水过来,就一定会经过牛子沟。

    若是在此埋伏一支劲旅,那崔勇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正当杨泉苦思冥想如何布置之时,一名信使快马而来,送来了张利请示力战的信件。

    杨泉接过信件,本来还以为就是寻常报告,没当回事儿。

    没想到越看脸色越发难看,看到最后竟然将那竹简往地上砸去。

    “张利这厮自作主张,要误事啊!要误我大事啊!”

    杨泉看明白了张利擅自做主,要临时改变计划,气得自言自语一通乱骂。

    可是此时光骂有个卵用,杨泉立即亲自给张利回信,命他必须遵照最初计划,退回广至会战。

    看着送信骑卒冲出营寨,杨泉眉头紧锁,已经在琢磨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局了。

    ……

    张利这边一夜未睡,虽然给杨泉送去了请示信,但是还不如说就是告知他一下。

    且来往书信又不是瞬息而至,即便快马,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主将真的发现有好的战机,临时自作主张也是有的。

    而在张利眼中,如今就是战机,稍纵即逝,不可多得。

    翌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张利已经整军完毕。

    不时,旗号发出,战鼓擂动,军阵齐动。

    那边崔勇前军,似乎心有灵犀,与张利军几乎同一时间,抵达会战地点。

    张利举起手中长枪,示意排兵布阵。

    手下几位曲军候闻令而动,带领各自骑卒,按照冲锋队形排列,得到的命令都是力战,争取全歼敌方前军。

    对面崔勇前军则将部队一字排开,似乎欲正面接敌,并无特别。

    此接战地点,地势较为平整,场地开阔,非常利于骑兵作战。

    双方之所以都能接受此地,也暴露出两方主将的思路,想必都想在此好好较量一番。

    这边张利率领骑卒千人,对手崔勇前军则是八百上下,加上天时地利,张利的确还是有较大胜算。

    两军对垒,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

    经过一番程序化的叫阵试探之后,张利一声令下,全军率先以锥形向对手冲去,如洪水般,浩浩荡荡。

    张利作为主将,身先士卒,确实莽得,自己带领精锐顶在锥子的最前面,让王渠率部在右侧冲锋。

    那边崔勇似乎有所准备,在双方接近之后,立即在阵型上做出变化。

    只见崔军号旗变换,本来一字排开的站位,向两边分散开来,中间部队快速向后退去,形成一个口袋,将张利前锋尽数放了进去。

    同时分散开来两侧的部队,保持了一定的人数配置,形成了能够在侧面掩杀张利军的战力。

    张利不是没有经验,当下一看被反包,也有所准备,命人摇旗示意拆他两翼。

    自己则领兵拐向右侧,与王渠形成配合,主要袭杀右侧敌军。

    双方如此接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搏杀,张利军以逸待劳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再加上全员装备齐备,士气高昂,逐渐占了上风。

    几经冲杀下来,崔勇前军有些吃不消,特别是自己左侧,减员严重。

    眼见崔勇前军一侧即将溃散,对手却再次变换旗号,开始主动后撤,似乎有暂退迹象。

    张利看见对方且战且退,心里大喜,示意本方鼓手加快频率,号令全军乘胜追击。

    却不料追杀途中,从自己左侧,也就是张利和王渠的对面一侧,突然冲出来一支援军,打着崔勇旗号,喊声震天,快速掩杀过来。

    这边本身还在后退的崔勇前军,见援军来到,立马又换回进攻鼓号,与张利军相持起来。

    不用多说,这支援军正是张利内心担忧的对手中军!

    领头一人骑高头大马,架一鲜红马鞍,身着重甲,举着大刀,正是崔勇。

    张利观察对手援军,立刻就能判别出来,其规模绝非一般,心里大叫不好,中了崔勇诡计。

    场上战局,随着崔勇中军杀到,瞬间出现一百八十度的急转。

    张利军负责拆左翼的部队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夹杀,损失惨重。

    领兵的一名曲军候双拳不敌四手,被对手骑卒围杀,一下子倒地毙命。

    军侯被杀对士气影响极大,一时间,张利军队乱成一团,连擂鼓举旗的都完全失了节奏。

    王渠紧跟张利,大喊:“都尉,对方援军太盛,不可相持,下令退军吧!”

    张利哪里能不知道,此时不敢再莽下去,一咬牙只能下令撤退。

    但是经过刚才冲锋,此刻张利全军已经深入敌阵,哪里是说撤军就能马上撤得下来的。

    最终在身旁亲卫搏命掩护之下,张利和王渠率领残兵,终于突围而出,往渊泉县败去。

    首战过后,张利所率前军,死的死,逃的逃,最终仅带回三四百人,可谓狼狈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