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35章 贾诩你被表扬了呵

第35章 贾诩你被表扬了呵

    王渠率主力出山口之后,进入陈迄早已布置好的战场,由于尽是骑兵,被提前放置好的路障影响了路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冲锋效果。

    陈迄还算是个有经验的,知道不能任由王渠部队乱冲,便故意将大量路障放置在王渠进军方向的左侧,增加左侧进攻难度,争取将王渠主力导向右侧。

    而他自己则将本方主力三七分开,将七成兵马安排在战场左侧,排成雁形,专门接应敌军冲锋。

    同时再将三成兵马分布在另外一侧,其中配备更多骑射手和弓手,以提前设置的路障为掩护,不断交错放箭,寻求远程袭杀。

    王渠进入战场之后,很快便意识到陈迄准备非常充分,如果此时只顾莽冲,就会全数掉入陈迄布置的陷阱之中,不仅进攻战力大打折扣,一旦遇险将根本无法全身而退。

    但是此时号令已出,全军在鼓号下正吊着最强的那口气死命冲锋。王渠一时有些着急,他知道如此情景之下,已经不容得临时改变策略。战场局势又相对不利,一旦临时改变战术,很容易造成阵型混乱。

    阵型混乱倒不是最为致命的,相比于此,如果手下士兵胸中的那口气散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功亏一篑,无论如何变阵都会无济于事。

    所谓主将的能力,在此时此刻至关重要。目前各部军侯已经带领手下兵马按照既定安排进入战场作战,很难期望他们能够分心为战局提供变数,破局之道只能指望主将的临场应变。

    情急之中,王渠快速观察,终于发现了一处对方路障中的弱点。此位置相距较宽,中间留下一块并不起眼的空当,刚好可以为之一用。

    于是王渠不容得半点犹豫,示意旗手继续号令全军冲锋,自己则带领身旁精锐,拍马拐向左侧,径直朝着那个空当杀去。

    战场上分秒必争,所谓战机就是这样,当你没有发现的时候,稍纵即逝。但是一旦你发现了,并立即抓住,形势往往会突然转变。

    只见王渠全程怒吼,一路开大,身先士卒,全力率队冲击空当,很快便将此处路打开,得以直面对方脆弱弓手。

    打开破口之后,王渠一边指示旗手调整指挥,一边左右挥舞他的博浪锤,不多时便杀出了一条血路,从侧面朝着陈迄位置杀去。

    身后冲锋而来的骑卒训练有素,见旗号有变,都顺势拐向此处,跟随主将从侧翼掩杀。

    陈迄本身站在口袋后面请君入瓮,没想到王渠竟然能够撕开口子从侧翼而来,电光火石之间气血上头,拿起兵器就莽了起来,带队迎击王渠。

    王渠对阵陈迄,呃,那王渠是何许人,是杨泉重点打造的武将,87的武力在这凉州,虽然还比不上庞德马超等一众西凉豪杰,但是已经具备了挑战争锋的入场券。

    所以陈迄哪里会是王渠的对手,几个回合之后便开始自我重新定位,一番反省认知之后的结果就只剩一句话:我还是悠着点吧。

    于是陈迄连忙改变策略,不再一味正面迎击王渠,而是在左右亲卫的以身相护之下,且战且退,往其主力位置靠拢。

    王渠等的就是此刻,看见对方变了战术,稍有露怯,不再迎面而上,而是且战且退之后,便带头大喊起来:“陈迄逃跑了!陈迄逃跑了!”

    短短五个字,作用可大了去了。

    这句话的魅力在哪里?在于他的快速扩散和无可考据,像只幽灵一样快速动摇敌军心房。

    战场之上,大家都在乱杀,谁有那个千里眼去盯主将嘛。

    一开始那陈迄守军听说右翼有人掩杀过来,心情已经变得有些慌乱,但在信心之下,终究还是能够暂且保持镇定。

    如今听到到处都在喊陈迄跑了,神魂渐走,哪里还有心思继续搏杀。

    此刻又见攻方无孔不入,正往自己这边推进过来,心神更加不定,陡然慌乱不堪。

    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士兵瞬间变得和气氛组一样,撒丫子就跑。无论陈迄怎样整顿挥旗,都难以重拾刚开始的士气,很快便全面落于下风。

    此时此刻,一丝不好的预感从陈迄的脑海中闪过,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初成为主战派,但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就只剩一条路了,那就是撤退。

    幸好他还是个识时务的,没有过多犹豫,变换旗号示意撤军,在大军掩护下往隘口方向退去,企图利用隘口守军再图反攻。

    王渠脑袋是清醒的,见陈迄道口主力已破,一下子就想起来了杨泉吩咐的第三点,赶忙遣出多匹快马飞报张利这边战况。自己则全力加速,继续追击陈迄,以图能够取其首级。

    王渠一边追赶陈迄,一边在心里盘算距离,因为此刻估计南边部队已经收到了北面不利的消息,一旦有援军北上,自己过于深入将置于险境。

    过了不久,王渠发现已经远离道口,心想作罢,不打算再追。正要指挥全军停止追赶,就看见远处烟尘四起,出现了一队酒泉人马,打着段字旗,正朝着自己方向飞马杀来。

    王渠心里一惊,大叫不好,赶忙让部队停住,转换队形回撤,以避免陷入被围境地。

    原来这股援军正是段煨带领,身旁跟着贾诩,正指挥着一营精锐骑卒飞奔而来,驰援陈迄。

    陈迄本身还在狂奔逃命,见援军前来,突然一下子觉得自己又行了,便号令队伍一百八十度调转马头,与段煨一起朝王渠杀去。

    因为杨泉叮嘱过提防援军,所以王渠早就有所准备,追击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警惕,如今见援军果然到来,便快速掉头遁走,原路返回,顺利进入山道撤退。

    段煨一行率军到达山道口之后,暂时不敢冒然进军,挥手示意全军暂停前进,询问身旁的贾诩,是否应该继续追击。

    贾诩心思缜密,时下并不同意再追,理由也非常简单通俗。

    他认为留在山道以东,自己则占据地利优势。一旦进入山谷,则与王渠成为均势。若是不能再山谷中将其擒杀,被带出山谷抵达玉门地界,自己更会成为劣势。

    舍优势而取劣势,实在是不智之举。

    不过这样的道理并不是人人赞同,一听贾诩献计就此作罢,刚刚吃了大亏的陈迄哪里肯听,便上前请战。

    “段太守切莫保守,以我观察此役玉门已经倾巢而出,现在又分兵隘口,王渠回撤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如若不追,来日定追悔莫及!”

    段煨正在犹豫,这时一名斥候飞马来报,正是从南边大营过来的:“报!太守!张利军已经撤退,全数离开隘口!”

    “太好了!”段煨一脸的兴奋,开始猛夸贾诩,“文和啊,你是怎么知道南边一定无碍的?”

    贾诩骑在马上稳如老狗,又摸了摸胡须,说道:“以我对张利的观察和了解,他此番进军隘口以西扎营,纯属虚张声势。前日我去他营中试探,发现其与杨泉已生嫌隙,此次更不可能舍自己部曲而为其火中取栗。”

    段煨一听张利和杨泉之间有机可乘,便追问道:“张利和杨泉已生嫌隙?是否可为我所用?”

    “今天这一役不就正是为我所用了吗?我要是没有十足把握,也不敢令段太守弃隘口而援山道了!”贾诩说完又有些遗憾,“只是张利撤军以后,我们更不能追了!”

    “这是为何?”段煨一时想不通其中道理。

    贾诩胸有成竹,像是早就洞悉一切:“张利退兵必会经过山道西口,他部以逸待劳,如果在此处协防于他,我们将难以有所斩获。”

    “哎呀!”陈迄知道劝不动段煨了,便将手中兵器一扔,骂道:“气煞我也!气煞我也啊!”

    旁边段煨此刻和陈迄完全不同,倒是乐不可支,心情大好:“哈哈哈哈!杨泉小儿,乳臭未干,真乃外强中干啊!”

    随即当着陈迄这个主战派,对贾诩一阵猛夸:“前番成功离间张利杨泉二人,今日又料敌如神无往不利,实乃足智多谋之大才……”

    还没说完,段煨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脸色有些变化,没有将话讲完,有些尴尬地转向陈迄:“当然,这头功还应该算在你陈迄头上!敢于一战,身先士卒,乃我段煨不可多得的大将也!”

    段煨的这一番操作,让贾诩心头有些不快,再次想起曾经杨泉和他讲过的话,面色渐渐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