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奸商 » 第九十三章 贫富

第九十三章 贫富

    冯梦龙听了,双眉微微蹙起,眼睛转向地面,口中念念有词,思索片刻,忽然哈哈一笑:“不错,这个想法不错。”又起身道:“贤侄稍坐,我去把这段情节记下来,免得过后忘记。”

    邓源虽略觉意外,但名士高人行事作风自然与凡夫俗子不同,冯梦龙醉心创作,于待客之道便不甚在意。比如两人都落座交谈这许久了,居然连一杯凉茶都欠奉。当下起身笑道:“冯老自便。”

    冯梦龙拿起书稿,走到正房门口喊了一声:“玉娘,代我陪陪客。”

    厢房那边出来一个女子声音:“就来。”

    这应该就是方才邓源在门外听到唱歌的女子了。都说冯梦龙乡居之时放浪形骸,结交了不少戏子、歌姬,看来果然如此。

    冯梦龙向邓源一挑眉毛:“这是天外天的一位红倌人,时常来寻我讨曲子,也不是外人,你们聊聊。”

    天外天?红倌人?邓源尴尬地笑笑:“也好。”忽然意识到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即将首次正式接触到这个有技术的女子群体,心里便有些紧张加兴奋。

    只是,那女子的声音怎么有些耳熟?

    没等邓源回过味儿来,厢房那边已然走出一位女子。

    那女子身穿鹦哥绿的长裙,袖子挽了起来,露出两截雪白的小臂,手握一只竹箫,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

    邓源一愣:这女子还真是见过的。

    那女子走到门前正要行礼,忽然也僵住了:“哟,是、是邓相公啊。”

    冤家路窄,这人居然就是昨日偷偷摸道邓源床上、自称叫墨荷的那女子。

    邓源摸摸鼻子:“还真是巧啊。”

    冯梦龙看看两人:“你们认识?”忽然脸色有些不好看。

    倒不是老家伙和年轻人争风吃醋,而是他没想到邓源会认识一名青楼女子。

    在归昌世的信中,他读出了一些不寻常的意味,那位老友对这年轻人青眼有加。可这年轻人在苏州日子不久便结识了青楼女子,似乎失于检点了。

    邓源反应很快,赶紧解释:“这位姑娘,昨日去过我家里,偶然见过一面。”

    那女子掩口一笑,对冯梦龙说:“先生不要误会了,邓相公不是我的恩客——这里头有好长一篇故事呢,回头慢慢和你细说。”

    冯梦龙这才放下心里来,点点头,转身坐到了书案后面奋笔疾书起来。

    那女子坐到邓源下首,未曾开口人先笑:“邓相公今日可是来寻奴家的?”

    邓源连连摆手:“不是不是,不过在此地再次巧遇姑娘,也算是缘分。现在你能告诉我,你的真实姓名了吧?”

    那女子撩起裙摆翘起二郎腿:“勾栏人家哪有真实姓名?妈妈给奴家取了艺名叫玉海棠,熟人都唤奴家作玉娘。”

    邓源“哦”了一声,拱拱手:“玉姑娘。”

    玉海棠有些意外:“逛院子的那些公子哥儿,都巴不得和奴家熟上几分,争着抢着管奴家叫玉娘,邓相公怎地如此生分?”

    邓源道:“想一想昨天那件事,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若不是我临危不乱,岂不被你们拿捏了?”

    玉海棠一撇嘴:“一个大男人,却这般小心眼。”

    邓源笑道:“不能只记吃不记打啊。”

    玉海棠笑了:“好了,既然今日有缘得见,奴家向邓相公赔罪,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过小女子这一回吧。”

    邓源挠挠头,假装为难:“也不是不行···不过,你得告诉我,这损主意到底是谁出的?”

    “还能是谁,那宋妈妈呗。”

    邓源暗暗点头,果然不出所料。

    玉海棠继续说:“那老婆子抠门得很,起初答应下二百两银子做酬劳,后来见邓相公您没有中招,便找理由要给我打折扣。哼,姑奶奶是好欺负的么?二百两,一分都不能少,要不然就嚷嚷开去,看谁脸上不好看!”

    邓源忍不住笑了,想想那老婆子偷鸡不成还蚀把米的表情,多少是出了一口恶气。又感慨道:“演一场戏就二百两银子,玉姑娘还真是财源广进啊。”

    玉海棠不屑道:“就这奴家还不愿去呢。堂子里的官价,打茶围便是五十两银子起价,酒局一百两,出堂差二百两起价。昨日这一场,只算寻常堂差。”

    邓源默默算了一下,苏州果然是繁华渊薮,只不过这奢靡气象也已经无法遏制。富商高官找一位红倌人喝茶聊天,便要五十两起步,这都够寻常百姓五户人家一年的花销了。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穷苦百姓焉能不造反?

    玉海棠瞧了瞧书案后的冯梦龙,又说:“奴家来冯先生这里,他是不花钱的,反过来,奴家还要破费些许。”

    邓源想起北宋“奉旨填词”的风流才子柳永,便笑道:“冯老先生是当世的柳三变,玉姑娘倒是慧眼识英雄。”

    “哟,邓相公还知道柳三变呢?”

    “很奇怪么?”

    “当然有些奇怪了。奴家见过的男人也算上千上万了,不读书的人自然不晓得他;读书人多半也只认识孔孟程朱,认识柳三变的可真不多——还都是些不应举的名士。”

    邓源再次感受到这个年代“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之间的壁垒,多少生出一些卖弄的心思,悠然道:“那有什么稀奇?宋人说,有水井处,皆可歌柳词,那可是举国追捧的大才子。可惜怀才不遇,半生潦倒,晚年穷愁贫病,死时囊中如洗,无亲人祭奠。还是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真应了那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玉海棠眼波流转:“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能说出这话的,也是个看透世情的人。只是,这是哪里的老话,奴家怎么没听说过?”

    邓源心里嘀咕,难道这两句还也还没有问世?他依稀记得这是这两句话也是出资明末某位才子的手笔,但是在想不起是谁,嘴上只好胡诌:“是我老家那边的俗话。”

    玉海棠笑道:“怕是邓相公自己说的吧,但碍于你也是读书人的身份,便说是老家的俗话···”

    正说话间,冯梦龙那边已经告一段落,起身走了过来:“玉娘,我这贤侄,见识不俗啊。”

    玉娘笑道:“那是,您这华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寻常人哪能登您的门?”

    冯梦龙拿手一指她:“这巧嘴儿,把自己一起夸了。”又对邓源说:“贤侄,明日虎丘会,有兴趣去瞧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