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有神仙 » 第53章 尴尬事

第53章 尴尬事

    腊月二十二雪突然停了,而且晴空万里,太阳光亮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

    明天就是北方小年,也就是民间送灶神的日子。

    火红的灯笼高挂前门大街两旁,大街上热闹非凡,采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

    这时,一阵车轱辘声传来,从永定门方向驶来一支车骑马队。

    骑在最前面马上的是风尘仆仆的薛蟠,此刻他正兴致勃勃的打量着热闹的街市,不愧是天子脚下,果然比金陵繁华热闹的多。

    这一刻,所有的埋怨在他的心中都烟消云散了。

    从金陵出发,薛蟠就一直心中不舒服。先是香菱被薛姨妈留在了身边当丫头,后来在扬州又被贾瑛收拾了一下,刚进入直隶就赶上了大雪,河道结冰,只得弃船登陆,然后换乘马车前往京城。

    一路上寒风呼啸,雪花飞舞,薛蟠刚开始还感觉新奇,仅仅过了半日他就后悔了,即使坐在马车里裹着被子抱着手炉,也被冻得瑟瑟发抖。

    这让他心中的不舒服变成了埋怨,埋怨薛姨妈非要选择这个时候进京。

    好容易到了通州,薛姨妈的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彻底打碎了他的美好愿景。

    在进京的路上,他就从薛姨妈那里得知舅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京查边去了。薛蟠本想没了娘舅的管束,自己能尽情领略京城的繁华。

    没想到,薛姨妈放着自家的大宅不住,执意要前往荣国府投靠姨母王夫人,过寄人篱下的日子。

    这让他不解,也很不情愿。

    虽然心中极为不甘,薛蟠还是遵从了薛姨妈的话。

    正当薛蟠浮想联翩之时,一名小厮骑马赶了上来。

    那小厮:“大爷,太太说了,等快到了宁荣街再打发人去荣国府报信。”

    “知道了。”

    薛蟠一纵缰绳,整个车队的马蹄声、车轮声都加急了......

    宁荣二公不仅为子孙们挣到了可以世袭的爵位,还置办了很多的田庄地产。

    每年小年之前,替贾家管理庄子、田地的庄头都要来给贾家送年货,交租。

    今年宁荣街上更热闹,送年货的大车这时都挤满了一条街,宁国府门前更是站了一溜儿候见的庄头。

    贾母早就不管事了,就连一些亲戚家的女眷都不见了,更不会管这些小事,都是交给王夫人和贾琏、王熙凤处理。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今日贾母一早便来到了宁国府,不仅亲自来了,还将邢夫人、王夫人等人全部叫了过来。

    尤氏上房里,吃过饭的贾母正坐在炕上与林黛玉、迎春、探春和惜春姊妹说笑。

    正说着话,伺候贾母和林黛玉姊妹吃饭后,匆匆吃了几口的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李纨走了进来。

    尤氏亲手把茶捧给贾母。

    贾母接过喝了一口,问道:“他二叔的腊赐领了没有?”

    尤氏答道:“一早我打发蓉儿关去了。”

    贾母笑着点了点头。

    探春听了,先是望了望林黛玉,这才对惜春笑道:“惜春妹妹,今年你的压岁钱要少了。”

    惜春皱了皱鼻子,没有理她。

    迎春笑了笑,接着在林黛玉耳边低语了几句。

    贾瑛每年的腊赐是固定的,十个五两一个的足金金锭,迎春、探春、湘云、宝玉、贾环、贾琮、贾兰和秦可卿一人一个,惜春两个。

    现在又来了一个林黛玉,正好一人一个。

    林黛玉扑闪了几下眼睛,转头对惜春说道:“除夕晚上我给你压岁钱,大年初一再给你一份新年红包,怎么样?”

    惜春歪着头看了看她,犹豫了好久,才说道:“不要。”

    林黛玉一怔:“为什么?”

    惜春扑闪了几下眼睛,说道:“哥哥说了,不能拿小孩子的钱。”

    迎春和探春相对大笑。

    林黛玉撇了撇嘴没说话。

    正说着话,秦可卿捧了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

    尤氏:“蓉儿呢?”说着接过那黄布口袋递给贾母。

    秦可卿答道:“回母亲,大爷被老爷叫去了,好像是替林姑姑管理田庄地产的庄头们来了。”

    尤氏:“告诉蓉儿,捡一些好的送过来,请老祖宗替咱们把把关。”

    此话一出,所有的人的目光都望向贾母。

    贾母的心思大家都明白,无非是让众人亲眼看看东西,告诉所有人,她外孙女没有占荣国府一分一毫。

    “宝玉和湘云的那一份我拿着了。”

    贾母从黄布口袋里取出两锭金元宝递给鸳鸯,又对迎春等人说道:“今年的压岁钱,我替你们二哥哥发。”

    贾琮的压岁钱迎春代领,贾环的探春代领,没有扭捏,林黛玉大大方方领了这个压岁钱。

    这时,门外传来婆子的禀报:“哥儿来了。”

    尤氏:“让他进来吧。”

    稍顷,贾蓉捧着一摞账簿进来。

    贾蓉:“老祖宗,替林姑姑管理田庄地产的庄头们来了,这是年货账目。”说着将那一摞账目放在炕桌上,一边说道:“父亲从年货中挑了一些好的送来,说请老祖宗把把关。”

    一语未了,门外传来了马车的滚动声,接着传来了赖升家的声音:“快!都搬下来!轻一点......”

    尤氏对贾蓉说道:“你出去看看。”

    贾蓉:“是。”

    贾母拿起几本账簿翻了翻,接着将账房整理出来的总帐目递给李纨,“你给大家伙念一念。”

    李纨:“是。”接过总帐目看了看,这才念道:“大鹿五十只,獐子五十只,暹猪三十个,汤猪三十个,龙猪三十个,野猪三十个,家腊猪五十个,斑羚二十只,北山羊二十只,家汤羊五十个,家风羊五十个,活鸡、鸭、鹅各两百只,风鸡、鸭、鹅两百只,野鸡、兔子各两百对,各色杂鱼二百斤,熊掌二十对,鹿筋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银霜炭上等两千斤、中等五千斤,柴炭三万斤,胭脂米八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两车。外门下孝敬二爷虎骨两副,虎皮两张。”

    尤氏笑着说道:“一会先拨一千斤上等银霜炭过去,免得凤丫头小里小气的。”

    说的大家一笑。

    贾母笑道:“告诉小厨房,熬一锅红稻米粥,下晌摸完骨牌吃,干菜也预备些。”

    尤氏:“是。”

    贾蓉又走了进来,禀道:“老祖宗,东西都摆放好了。”

    话音未落,周瑞家的匆匆走了进来,在王夫人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夫人吃惊地向她望去。

    周瑞家的压低声音:“二门上已经将帖子送去老爷书房了。”

    王夫人没想到薛姨妈竟一声招呼不打就来了,明白定是兄长王子腾的主意,暗暗一怔,斟酌了片刻,这才走上前,对贾母说道:“老太太,金陵姨太太全家来了,已经到宁荣街了。”

    贾母没有吭声。

    王夫人:“如此匆忙,想必是有要紧的事。”

    贾母望着她。

    王夫人:“估计她们是听说宝玉舅舅出京巡边,这才登门叨扰......”

    贾母望着她,仍然没有吭声。

    王夫人:“这一路又是雪又是风,也难为她们孤儿寡母的了......儿媳去领她们来给老太太请安!”说着福了下去。

    贾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