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粮二代 » 030民为重

030民为重

    天蒙蒙亮,刘远一行出发。

    刘川、邹玉霞、邹青青、宁雀儿和杜冷眉送他,一路把他送出了门。

    门外,沮授、陈群、李儒、邴原、赵达、王脩、国渊、孙邵为他送行。

    “主公,凉伯方已经答应留下来了,他说主公行事光明磊落,值得追随,不过需要等到杀了孙氏一族他才能正式上任主薄。”

    国渊轻轻道,刘远大喜,认真道:“太好了,我离开青州之后,余下来的就托付给你们了,以公与为首,重屯田。

    还有,继续清剿流匪,要让青州再无一名流匪,这样的话,百姓的生活就安宁了,长文,过几日你去济南吧。

    让乐进陪着你去,你带走一万兵,济南各县之中,也尽量安排我们的士兵,原来的士兵如若是精兵可以留下来。”

    “主公放心,我等不敢懈怠!”沮授应声道。

    一群人行礼,刘远翻身上马,一路出城。

    春光明媚,微有寒意。

    刘远其实并不想出门,毕竟现阶段青州的发展更加重要,不过有沮授在,他也放心。

    赵达让他去接蔡文姬,他总觉得有点担心,这神棍倒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

    典韦和庞德守在他的两侧,随身带了一千名亲卫营的士兵,其中有两百人骑马,刘远的目光扫了几眼,心生满足。

    算算时间,其实蔡文姬应当收到他的信了。

    这段路要走上八日,来回半个月,这都算是快的了。

    青州很安宁,到处都是开荒的,刘远一路看着,还算是不错。

    路边处,一名老者正在种地,此时他的两个儿子在往土里埋种,他在一侧喝水。

    “老丈,最近有没有黄巾贼来骚扰?”刘远翻身下马,轻轻问道。

    老者看了刘远一眼,轻轻道:“没有,最近刺史一直在剿匪,所以我们这里没有出现黄巾贼,我们的粮食种得也差不多了。

    我们家有十亩地了,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还有三个孙子,再加上我们老两口,一共十一口人,足够我们生活了。

    这次开荒的地,种出来的粮食,我们交一半,自己留一半,不用再给其他任何人,所以青河刺史是明主啊,我们都在家中立他的长生牌。

    说起来,我们都是从并州逃难来的,并州那边更乱,黑山贼肆虐,还有世家的压迫,我们生存艰难,只有青州给了我们活路。

    我们现在开荒,官家还会给我们发粮食,足够我们吃饱,今天中午吃的是菜梗和粟米,管饱,我们也有力气。”

    说话时,他一脸开心,这都是简单的人。

    其实历朝历代的百姓皆是如此,别无所求,只求生活安宁,能得饱、穿得暖就好了。

    刘远轻轻道:“老丈,你没养几只羊吗?”

    “准备养了,我们要先建房子,青河刺史说要发放小羊,每家每户都要养,还要发猪仔,我们准备养几只,回头卖了换钱。”

    老人笑着,接着看了刘远一眼道:“先生也是大官吧?之前是国渊国子尼先生一直过来的,他是刺史府主薄。”

    “老丈,这就是我家主公,青州刺史。”典韦乐呵呵道,笑得很开心。

    老人一怔,接着跪倒在地:“老儿见过刺史大人!刺史大人如同我们再生父母!”

    汉末时不能轻易称呼“大人”的,这是对父母以及最敬重的人的称呼。

    地里跪倒了一大片人,刘远扶起老人,接着扬声道:“乡亲们,好好种地,种收之后,我保证你们以后再也不会挨饿了!”

    上马离开,路边跪着的人延展出十里。

    刘远的心情有些复杂,他其实也没觉得做了什么,没有这些人,那就没有人为他种粮,而且他还要收走一半。

    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依旧在感恩,透着淳朴。

    所以无论如何,他这个刺史一定要当好,要照顾好青州百姓,以民为重。

    一路出了青州,进入了泰山郡,路上也没有遇到过黄巾余部。

    目前青州的黄巾贼就只余下管亥部了,但他似乎也退入了兖州境内。

    抵达山阳的时候,正是中午,刘远一行人也没入城,毕竟人多,刘家粮店送了一批粮食出来,一行人就在城外扎营。

    煮了饭之后,典韦在一侧练戟,除了一对大戟之外,他还打了一些飞刀,别在腰间,足足有二十把。

    “主公,这一路很太平,但也让人淡出鸟来,那些流匪怎么就不出来了?”典韦扬声道,有点闷闷不乐。

    前方出现了一行人,领头的是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面容坚毅,国字脸,一看就是那种冷酷的人。

    陪着他的有八人,腰间挂刀,应当是他的门客。

    他的目光扫到了刘远的身上,再看了看典韦和庞德,怔了怔。

    刘远也看了他几眼,他的身上有一种风尘仆仆的感觉,应当是赶了挺远的路,鞋子上都是灰。

    “远来的朋友,过来喝杯茶吧。”刘远扬声道。

    他喝的茶并不是什么好茶,这一年也制不出那些名茶,就是刘川从扬州采买的,应当是绿茶吧,喝起来微苦,但很提神。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茶也很金贵,不是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

    男子点了点头,走了过来,坐下。

    刘远为他倒了茶,满满一杯,他的随从坐在一侧,庞德看了一眼,也没在意,但却握紧了腰间的刀。

    喝了几口茶,刘远和男子都没说话,直到放下茶杯,男子这才拱了拱手:“多谢,这茶真解渴,在下满宠,字伯宁,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刘远刘青河。”刘远也拱了拱手,心中一片异样。

    这就是满宠?三国酷吏之一,重律令,而且能文能武,在整个三国之中都属于最厉害的几个人了。

    上马就能打,而且还会练兵,真正的名将,文可治世,最重要的一点,他的酷是针对官员的,不针对百姓,这就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刘远深吸了一口气,再打量了他几眼。

    满宠怔了怔,一脸错愕地看着他道:“原来是刘刺史,刘刺史贤名已经传遍天下了,刘郎笔极为好用,而且诗才无双,更是心怀慈悲,收容难民,这才是圣贤之人。”

    “伯宁现在山阳郡为何职?”刘远问道。

    他的名声传得这么快,显然是有蔡文姬在背后推动的功劳,除了刘郎笔之外,还有他写的诗,这让他直接名满天下了。

    满宠苦笑:“辞官了,无处可去,就回乡来了,宠准备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