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暴(四)

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暴(四)

    然而随着徐时霖被抓进了诏狱,此事便再也无法瞒下去。

    高悌还没怎么用上大刑,徐时霖已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招了出来。

    外带着一些听来的东林隐私之事,也全盘托出。

    高悌原封不动的将徐时霖的供词念了出来,史可法、高弘图等人听的是面红耳赤。

    尤其是周镳、周钟这两兄弟,一个是东林里的后起之秀,享誉天下;一个则是复社领袖,久负盛名。

    在东林一众官员坚持联虏平寇的关键时刻,周钟却被爆出这样的丑闻,无疑让东林以及复社诸位君子脸上蒙羞。

    而一向有直名的周镳,却故意隐瞒了此事,经高悌当朝爆了出来,可说是让东林丢尽了脸面。

    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人恨不得将头深深埋下去,最好是听不到高悌的声音。

    就连和周镳一向交好的顾锡畴,也是默不作声。

    然而高悌难得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自不会让他们如愿,朗声说道:“皇上,臣以为,此事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个周镳这么着急的上疏,其目的有三,一是在天下士子面前惺惺作态,博得直名;二是给皇上和朝廷的压力,驱逐阮大铖;其三就是为墨然居之事辩白,将他的弟子徐时霖救出去。”

    朱慈烺皱眉问道:“那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闹的风风火火,只是为了名声和私利?”

    “正是如此。其他人的奏疏,大体与周镳的意思相通,都是想借着此事给朝廷压力,以得天下士子倾心。”

    朱慈烺叹道:“朕在北京就听过周仲驭的名头,听说他不畏权臣,雷厉风行,颇有海刚峰的遗风。朕本想等改元之后,重用他一番,哪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竟是这样的人,连朕也被他给骗了!”

    刘孔昭在一旁听的心花怒放,当下接口道:“圣明无过皇上,这些读书人,惯会舞文弄墨,邀名射利,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让他们说起治国方略,个个口若悬河,仿佛管仲萧何复生;若是让他们治理一方,保管是不知所谓,弄的一团乱麻。”

    一众人朝着刘孔昭怒目而视,吕大器忍不住斥道:“诚意伯,咱们就事论事,像你如此说,那可就没意思了!”

    刘孔昭嘻笑了起来,“吕侍郎多想了,我可不就是在就事论事吗?方今各地都有乱子,闹得人心惶惶,各位先生既然都是名声在外,又对我大明忠心耿耿,何不学马贵阳那般出镇一方,不但可以安皇上之心,更能解百姓于倒悬。还是你们根本就没有安天下之心,只想赖在朝堂之上,每日里做口舌之争?”

    顾锡畴当即大怒,指着刘孔昭道:“我等守在皇上身边,就是为了防止你这等奸人作祟!”

    “哼,你们这群沽名钓誉之辈,还有脸说别人是奸臣,有你们在皇上身边,朝政早晚要被你们给搅和了!”

    “顾尚书,何必做这些无谓之争!”

    顾锡畴还要反驳,一旁的刘宗周当即止住了他,其他那些本来还蠢蠢欲动的朝臣也都停了下来。

    刘宗周颤颤巍巍的走到朱慈烺面前,说道:“张慎言今日致仕,便有御史闹出这等闹剧,可见都察院不可一日无主。请皇上尽快选定左都御史人选,也好约束一下御史言官,免得再生其他乱子。”

    史可法也道:“左都御史一职涉及重大,请皇上亲自拟定人选!”

    有了这两人的话,姜曰广、顾锡畴等人也是极不情愿的附议,表示一切听从皇上的安排。

    朱慈烺勾起了嘴角,心知这是东林清流的示弱之举。

    都察院掌控着朝野舆论,和礼部一样,一向是东林清流们的大本营。

    自万历至今,东林的那些领袖,大多出自礼部或者都察院。

    这么紧要的地方,待时机成熟,自然是要收到自己的手中,这才能掌控朝野舆论。

    不过考虑到刚即位一个多月,就算拿着左都御史的位子,也约束不了下面的那些御史言官。

    倒不如继续让清流做着,看看他们接下来还有什么破绽。

    就当他准备当场指派人选的时候,刘孔昭突然站了出来,说道:“臣知道皇上一时半会儿没合适的人选,臣愿以微末之身,为皇上分忧!”

    “你……要做左都御史?”

    饶是朱慈烺一向反应迅速,也被刘孔昭这句话惊到。

    不错,刘孔昭的祖上是开国谋士刘基,在民间至今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虽然刘基诗文传家,但传到刘孔昭这一代,已经看不到诗书之家的影子。

    动不动喊打喊杀的刘孔昭,整日里与那些闲散的勋戚混在一起,反倒更像是一个武将。

    这样一个人,先是在前几日闹着要入阁,今日又主动请缨,去都察院做左都御史,不但朱慈烺吃惊,其他人也是纷纷猜测,不知刘孔昭打的是什么心思。

    见皇帝和所有人都是一副惊诧的表情,刘孔昭摸了摸鼻子,叹道:“我就知道,你们看不上我。好歹我也是中了举人的人,既然你们都看不上我,皇上,臣听说右军都督府还缺个提督,不如就让我来做吧。”

    朱慈烺啼笑皆非,这个刘孔昭,以退为进用的当真是炉火纯青。

    左右五军都督府如今都是闲差,提拔个刘孔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朱慈烺允了请求,刘孔昭当即大喜,连连提出了谢恩。

    经过他的这一打岔,殿内原本严肃的气氛,登时荡然无存。

    朱慈烺想了几息,这才想到心中左都御史的人选,笑着说道:“那朕就当仁不让了。”

    朱慈烺毫不迟疑的看向了人群,“姜曰广,你一向立身持正,刚正不阿,自明日起,就由你来掌着都察院罢。”

    殿内又是一阵骚动,所有人都是不解,不明白新君为何把唾手可得的权利又给让了出去。

    姜曰广当即拒绝道:“老朽年事已高,恐不堪大任,请皇上另择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