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栖云记 » 楔子

楔子

    洛川,源自极西北之地,浩浩汤汤一路朝东南而去,最宽处几逾千丈,混混沄沄,潦原浸天,声震震如龙吟如虎啸。窄处亦有数十丈之多,弯弯曲曲,波澜不惊。经年累月、日月轮转未曾断绝,最终横跨数十万里,汇入广袤不知几何的墟海之中。

    洛川沿途星点般留有湖、淀、潭、池等数十,更有滩、涂、泽、荡数百,世间有一支人族就是依附它们而生,千万年繁衍生息,以险水恶山为界,形成了数个大小不一的国家,地缘广袤的占据万里方圆,小的千里国土,相互之间也很少有征伐,勉强算得上相安无事。

    有一国居于洛川中段,发祥自号称三千里的青苍湖,号青苍国,内有湘、澄、淄、淇、沂五条支流贯穿其中,国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鱼米丰饶、稻原若海。

    而这青苍国内,除了临湖而建的国都青苍城之外,首屈一指的便是湘水城。

    湘水中下游,本是河道呈几字型将一片平原半笼其中,后来有迁民在此地建城,祖没孙继,垦田开山,勤耕劳种,铸就了一片蒸蒸日上的祥和之气。

    湘水城除了盛产稻米,更进一步生出天下闻名的湘水酿之外,更为传唱的则是不知从何时起,何故有的湘水祭的习俗了。论起自何时,百年千年众说纷纭,而缘自如何,更是千奇百怪莫衷一是,其中有两则传闻被众多城民所认可。

    传闻之一是许多年前,湘水城遭逢千古难遇的水灾,一位人仙以无上仙法庇护城中万万千生灵,最后踏水逐波而去,众生感念其恩德,便有了湘水祭。

    其二则是,有妖乱世,日啖人身三千,数月间,整个湘水城惶惶不可终。忽有一日,一剑自天上来,飞沙走石、天雷振振后,人仙将恶妖永镇湘水底。人仙去时有言,需要集众生之力,续永镇之法,以万年为期,以一年为周,行祭祀之法,作磨灭之功,待得万年光景,恶妖自灭,从而有了湘水祭。

    可是世间妖精鬼怪之物,也仅是记载于传说之间,大多也是为劝人向善之用,更遑论剑飞青冥的人仙之流几乎没有什么实证,湘水城的后人也未曾过于在意。只是这湘水祭经过许多年的变迁之后,倒是越来越热闹了,更是形成了每年小祭,十年、百年大祭的传统。

    每逢湘水祭,非但有抢彩头的船赛、传唱人仙大战恶妖的青衣戏、根据传闻中人仙形象所制的花灯展、人仙饮酒舞袖退水的酒剑舞等数十项祭祀看点,更有其他诸国的商人带着他国特产顺洛川经青苍湖而后进湘水前来参祭、互市。虽然不见得真是为了祭祀而来,但也越发的推高了湘水祭的影响力,青苍国国君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大开方面之门。

    说到湘水祭,就还需要提及十几户专精湘水祭的人家了。此类人家也是祖辈生活在湘水城,久远的甚至可以追溯到迁民于此的时候了。这些人家家中总能或多或少拿出些许与传闻中有关的祭祀器物,如钟如鼎如伞如铃,而且他们有的擅长青衣戏、有的擅长制作主花灯,林林种种各有所长,但他们秉承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规条,这种营生数千年间也仅仅局限于那十来户中,所以也没有扩散开,因此十几项祭祀环节,通常也由他们来担任每个环节的主祭。

    这些人家因为主祭的身份,也恪守不得依凭祭祀揽财的祖训,所以平日里也颇受邻里尊重,即便是无缘主祭的其他男丁,在湘水城里谋一份活计也是比较轻松的。

    湘水城建于平地,再加上当初的迁民并不多,因此最开初就定下了纵横交错、正南正北的基础,往后扩建,无非也就是沿用古制,因此到了现在,整个湘水城就成了一座四平八稳的方城。湘水城四面城墙当中央各开了一个城门,起止自四个城门的石砖路两两相交,就成了湘水城南北东西的两条主干道,南北向为湘安大街,东西向为湘康大街。以这十字交错的两条主路,西北处为众多官署所在,其他三处则各细分为六坊,总计十八坊。

    譬如东北处以泰字为首的泰安坊、泰福坊等为民居所在,西南处以富字为首的富临坊、富泽坊等为商易场所,而西北处就是以勤字为首的勤工坊、勤耕坊等百工所在了。泰安坊是湘水城中最早的一坊,且城守府隔着湘康大街对座。

    这一日,湘水城內一家典当行倒是如往年一般突然热闹起来。而那处格外热闹的典当行就位于泰安坊东侧,几近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