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谋主 » 第七章 唐国公府议事,鬼神般的推断(新年好)

第七章 唐国公府议事,鬼神般的推断(新年好)

    席间,四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诗词歌赋。

    李世民当即就把来膳厅路上李桓随口说出的两句佳句说了出来。

    李渊和斐寂一听便大呼好句。

    李渊拉着李桓,兴致勃勃道:

    “天择贤侄,我唐国公府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逢宴必赋诗。既然贤侄文采飞扬,那今日便由贤侄来赋诗一首吧。”

    李世民和斐寂当场大声符合:“对啊,今日便由天择赋诗一首,也让我等一睹天择之才华。”

    李桓一愣,哭笑不得。

    “叔父,想必您这逢宴必赋诗的规矩是刚刚定下的吧?这是想看小侄出丑吧?”

    李渊哈哈大笑:“哈哈哈,天择贤侄果真是聪慧。”

    李世民一旁猴急道:“天择,不管什么时候定的规矩,但规矩就是规矩,休要再啰嗦,快快赋诗。”

    李桓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好吧,容我思考一下。”

    嘴上说的无奈,但李桓心里是乐开了花,从小和爷爷练书法,写的可都是古诗词,尤其是唐宋的诗词,真的是可以倒背如流了。

    心想:这可是你们逼我装13的,想我一个堂堂现代有为青年,还会被古人逼着装13,真是时也命也。

    李桓右手带着节奏轻叩着桌子,做沉思状。

    几个呼吸后,李桓抬起头来,面带微笑:“有了。”

    三人一惊,同时心想:这么快?不知水准如何?

    李桓举起酒杯,轻声吟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吟罢,厅内鸦雀无声,李桓诧异,抬眼看去,却见三人目瞪口呆,震惊不已。

    良久,李渊赞叹道:“这诗,即应此宴,又明我等即将起事,行文流转,承接自然,且意境深远,宛若画卷。”

    斐寂也不由得感叹道:“短短几个呼吸,便做出此等能名传千古的诗句,天择,大才啊。”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世民略带感慨: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之上生死难料,略有大意便可能回不来了。

    天择也是在提醒我等,兵者,生死之道,不可大意啊。”

    李桓诧异的看向李世民,心说:这脑补,厉害啊。口中赞道:“世民懂我。”

    正在四人谈论诗词时,李渊的心腹敲门而入,向李渊禀报:

    “唐公,派去晋祠探查之人回来了。”

    “哦,传他进来。”李渊端坐道。

    “是。”心腹转身出去,片刻后将人带了进来。

    李渊直接问道:“探查晋祠有何结果?”

    “回禀唐公,小人按唐公吩咐,前去晋祠找那晋祠乡长,许以重利。

    那乡长对我言到,郡丞王威和武牙郎将高雅军让其准备的吃食等一应物资的量,远远大于他所见人数所需之量。

    且那乡长对晋祠及周边极为熟悉。

    他在送物资时,发觉晋祠后面的树林中藏匿着不少人。

    还有,小人在路过晋祠时,远远的观察了一下,发现晋祠的守卫极其严密。

    若是直接去探查,小人必被发现,从而打草惊蛇。

    唐公高瞻远瞩,小人敬佩。”

    李渊老脸一红,这哪是他高瞻远瞩啊,这马屁可拍错了地方了。

    挥挥手让此人下去了。

    李渊、李世民、斐寂三人齐刷刷的看着李桓。

    虽然三人之前对李桓的分析也是确信无疑的,但真的证实后,还是不免吃惊不已。

    李桓被三人看的有点毛骨悚然:“你,你们别这样看着我啊,我,我有点害怕……”

    李渊三人同时爆笑,李世民拍了拍李桓:

    “天择,我还以为你谋略通天,算无遗策,不会有害怕的时候。哈哈哈……”

    李桓没好气道:“我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害怕的时候,谋略通天怎么了?算无遗策又怎么了?该害怕的时候还是会害怕。”

    李渊点点头:“天择说的是,该害怕的时候还是会害怕。”

    随即,李渊气势大盛:“不过现在该害怕的不是我们了,而是王威和高雅军。”

    说完便招来心腹,让他去将刘文静、温大雅、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一众文武请来议事。

    回头对李桓歉意道:“天择贤侄,事发突然,急需处理,这接风宴……”

    李桓急忙打断李渊,道:“叔父不必如此,宴席空暇时随时可吃,但军中之事不可拖延,理当先处理军事。”

    李渊哈哈一笑:“贤侄果真通情达理,这宴席日后必定补上。一会还望贤侄一同议事,可否?”

    “叔父这是哪里话。小侄既然已投奔叔父,一切理当以叔父为主。”

    “哈哈哈,好,那随我一起,去中堂议事。”

    说罢,李渊领着李桓、李世民、斐寂前往中堂。

    一炷香的时间,李渊、李桓、李世民、斐寂、刘文静、温大雅、长孙顺德、刘弘基等齐聚唐国公府中堂。

    众人见过李渊后,刘文静率先问道:“唐公急招我等入府,不知是为何事?”

    李渊轻笑道:“诸位莫急,我先为诸位介绍一人。”

    说着,拉着李桓的手来到众人面前:

    “这位是李桓,字天择,是世民幼时好友,因天资聪慧,天赋秉异,被鬼谷门收为嫡传弟子,现如今已学成下山,特来助我平定这乱世。”

    李桓听的一脑门子的汗,这李渊比自己还能扯啊。

    众人大惊:鬼谷门传人,还是嫡传弟子,学成下山就来投奔李渊了?就是不知本领如何?

    这时,李渊也把堂中众人介绍了一遍。

    李桓一揖:“见过诸位先生。”

    众人也作揖还礼。

    李渊这时才道:“今夜将诸位请来,确是有一要事与诸位商议。世民,你将此事说与诸位。”

    随即,李世民就将白日里李桓和李渊的分析,及刚刚探子探查回报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

    众人在李世民详细解说之时就频频看向李桓,心中皆是叹服:盛名之下无虚士,鬼谷门果真恐怖。

    待李世民解说完毕,李渊问道:

    “现已查明,那王威和高雅军已怀疑我们要起兵,欲擒拿我与世民,到中都与炀帝邀功。诸位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渊话音刚落,刘文静便站起身来。

    这刘文静是晋阳起兵时,李渊阵营的主要谋士,晋阳起兵的很多重大谋划都是出自他之手,可见刘文静的谋略。

    刘文静道:“既然王威、高雅军准备谋害唐公与世民,那我们不妨先下手为强。”

    “哦,如何先下手为强?”李渊问道。

    “明日以商议确定晋祠祈雨时间为由,将王周二人招至晋阳府衙,在府衙埋伏好刀兵。待二人进入府衙后,尽起刀兵,杀之。”刘文静面带杀气道。

    “不妥。”温大雅起身道:“不能就这样杀了,唐公起兵在即,无故杀害属官,会极大的损害唐公的名声,不利于起兵之事。”

    斐寂道:“那将王周二人骗入府衙后,遣一人到唐公面前告发二人谋反,这样就可以将二人名正言顺的擒下了。”

    温大雅点点头:“这到是个办法,只是谋反这一借口太过于牵强,日后难免有人将此作为把柄,用来损害唐公的名声。”

    此时李渊开口了:“大事为重,些许名声,损便损了。”

    “叔父,开国之主的名声还是挺重要的。”李桓轻声道。

    ‘开国之主’这四个字可真说道李渊心里了,李渊笑眯了眼:“差点忘了贤侄乃鬼谷门人,想必已有计较,快快说来。”

    李桓轻轻一笑:“三位先生所言皆有道理,天择以为只需将借口改为勾结突厥即可。”

    温大雅摇头道:“这借口太虚了,还不如谋反呢。”

    温大雅及堂中几人暗自摇头:这鬼谷门人也不过如此啊,还是太年轻了。

    “如果几日后突厥来袭,这借口还虚否?”李桓不以为意,继续轻声道。

    “什么?突厥来袭?”堂中众人皆大惊。

    “不可能,现在是五月,正是草原牲畜繁衍的季节,这个时候突厥根本不会来袭。”

    刘文静驳斥道,心想:这乳臭未干的小子真是鬼谷门人?不会是骗子吧?

    “按以往的经验的确不可能。”李桓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

    “但今时不同往日。

    东突厥汗国崛起达到极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臣属于东突厥汗国。

    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势力也臣属于东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号称控弦之士百万。

    近年来中原大乱,各地起义层出不穷,隋军被各地义兵牵制。

    晋阳又是隋朝军需储备之地,突厥早已盯上了晋阳。

    而,三月刘武周兵变后投靠了突厥。

    至此,突厥南下一路畅通,可直接兵临晋阳城。

    从刘武周投靠突厥的时间开始计算,突厥发兵准备及路上的时间,

    差不多10日内应兵临晋阳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