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知否:我是袁文绍 » 弟七十二章 康姨妈再登门

弟七十二章 康姨妈再登门

    袁维昌沉默了一会说道:“官家这是在敲打你,让你以后不要自作主张,凡事先上奏请示一下。”

    “可是之前官家说了让我便宜行事的啊。”袁文绍疑惑道。

    要是没有官家这句话,他肯定会先请示一下。

    “没错,官家是让你便宜行事,但是这和上奏不上奏是两码事。你要记住,官家让你便宜行事,并不代表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袁维昌摇了摇头,袁文绍还是太过稚嫩了,对官场上的事情一点都不通透。

    “这么说官家是生气了?”袁文绍问道。

    “生气倒是不至于,不满是肯定的,不然官家也不会叫你过去。以后你记得三天两头上奏一次,把练兵的进展和一些想法都写上。”

    袁维昌提醒道:“官家不满的并不是你擅作主张,而是你做了什么,他却不知道。”

    袁文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好像明白了袁维昌的意思。

    说白了官家要的是任何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袁文绍做的事情,没有上书,虽说不是什么大事,却是个不好的兆头。

    万一袁文绍以后养成了习惯怎么办?

    因此官家把他叫过去敲打敲打。

    袁维昌见袁文绍想明白了,又给他传授了许多官场经验,让袁文绍获益匪浅。

    等马车在忠勇伯府停下后,袁维昌说道:“以后做任何事之前,切记要三思而后行。”

    “多谢父亲教诲,孩儿记住了。”袁文绍恭声道。

    “好了,下去吧。”袁维昌说道。

    袁文绍下了马车,躬身一礼,等马车离开后,才进入府里。

    后院

    华兰在袁文绍上朝去后,又睡了一会,起来后,便让厨房做好早膳,等袁文绍回来。

    见到袁文绍进屋,华兰招呼着下人一起伺候他换了衣裳,然后吩咐翠蝉,让厨房把饭食送了过来。

    夫妻二人在桌子前坐了下来,华兰见袁文绍有些走神,关心道:“官人可是早上起的太早,精神不好?要不一会用了饭再睡一会吧。”

    “没事,我就是在想早朝的事情。”袁文绍摇了摇头说道。

    他在想早朝时被弹劾,是无意的,还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因此有些出神了。

    “早朝出什么事了?”华兰疑惑道。

    袁文绍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华兰说了一下,只不过他隐瞒了后面被官家单独叫过去的事情。

    他被弹劾的事情根本瞒不住,等华兰从别处听到消息,反而更加担心。

    华兰听完后,担忧道:“官人不会有事吧?”

    “哈哈,放心吧,这可是官家准许的,能有什么事?”袁文绍故作轻松道。

    华兰闻言松了一口气,说道:“虽然如此,官人以后还是要小心些。”

    “我知道,放心吧。对了,你这段时间可以准备准备礼品的事情了,再等几日,我像官家告假,陪你回扬州去。”袁文绍说道。

    “官人,要不还是算了吧,现在官人刚刚上任,事物繁忙,还是公务重要。”华兰说道。

    她自然是想回去的,却又担心影响袁文绍的正事。

    “哈哈,放心吧,等那时候训练就已经进入正轨了,每天只需按部就班即可。”袁文绍说道。

    “真的不耽误?”华兰有些怀疑道。

    “伱别多想,要是耽误的话,官家也不可能准我假。”袁文绍说道。

    吃完早饭,袁文绍换上盔甲,前往军营。

    华兰则是琢磨着带那些礼物回娘家。

    像这种事情,一般来说都是婆婆准备的。

    毕竟新媳妇一般嫁过去都不掌家,而且亲自准备,要是准备的丰厚了些,难免会有人说闲话。

    但是华兰直接就当家做主了,一时间有些拿不定注意。

    华兰想了想,准备去忠勤伯府那边向袁夫人请示一下。

    然而她刚想吩咐人准备马车,就有人前来禀报,康姨妈前来拜访。

    华兰闻言眉头微皱,还是让人把康姨妈请到了正厅。

    然后换了一身衣裳,前往了前厅。

    康姨妈本以为来到忠勇伯府,会受到华兰热情的迎接,没成想只是来个下人,将她带到了前厅,因此脸色十分不好看。

    等丫鬟送上茶水点心的时候,康姨妈问道:“我那外甥女怎么还不过来?”

    “请康家大娘子稍歇,我家大娘子一会就来了。”丫鬟说道。

    “行了,你下去吧。”

    康姨妈本想发作,想到自己有求于人,最终还是压下了脾气。

    等了好一会,华兰才在几个丫鬟的拥护下来到正厅。

    “姨母安。”

    华兰道了个万福礼,笑道:“姨母,出嫁前,母亲还叮嘱我要去拜访拜访姨母,我这刚刚掌家事情多,本想着过两日去拜访,不成想姨母竟然先来看望华兰了。”

    康姨妈笑道:“我和你娘是亲姐妹,你成亲的时候,作为娘家人也不好前来。我想着你都成亲好些日子了,实在放心不下,便来看看。”

    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般女子出嫁,女方是不会来人的。

    当初盛维几人因为是送嫁而来,才能出席的。

    而康姨妈脸皮厚再厚,在华兰成亲那日,她也不好意思过来。

    上次在袁家被袁文绍拒绝,康姨妈回到家后,就给王氏写了封书信。

    虽说她们之间因为当年的事情闹的很不愉快,好些年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康姨妈很了解她那个妹妹。

    她在信里先是诚恳的认错,又说了些这些年在康家的不容易。

    王大娘子那個人怎么说呢,性子软,没有什么心眼。

    康姨妈在康家的情况她也听说了一些,她想着当初要不是康姨妈抢着要嫁到康家,嫁到康家的人就是她了。

    加上又是亲姐姐,一想到康姨妈这些年的生活,她气也消了,反而有些心疼康姨妈。

    给康姨妈回了封信安慰了康姨妈,还说等华兰嫁到汴京后,让华兰去拜访她。

    康姨妈收到信后,可高兴坏了,想着等华兰嫁到汴京,来康家拜访,到时候她说些好话,让话兰在袁文绍耳边吹吹枕边风,袁文绍便会帮着她儿子谋个不错的差事。

    没成想左等右等,成亲都六七日了,也不见华兰上门,康姨妈终于坐不住了,直接上了门。

    “呵呵,多谢姨母挂念。”

    寒暄了几句,华兰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康姨妈等华兰坐下来,笑道:“华兰,成亲好几日了,袁伯爷对你如何?”

    “官人待我自然是好的,还说过些时日,陪我去扬州住几日呢。”华兰笑道。

    康姨妈看到华兰满脸幸福之色,心情十分复杂。

    作为一个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康姨妈自然想着天下女人都和她一样不幸才好。

    但是华兰越受袁文绍喜欢,她的目的才越能达成。

    “能看到你们夫妻和睦,姨母就放心了。”

    说到这里,康姨妈眼睛一红,侧过头去,拿出手帕,擦起了眼泪。

    华兰虽然不喜欢康姨妈,但是毕竟接触不多,对于康姨妈不怎么了解,见她抹起眼泪,关心道:“姨母,你怎么了?”

    “没…没事。”

    康姨妈擦了擦眼泪,挤出一丝笑容道:“就是听着你们夫妻和睦,为你们高兴。一时间想到了自己,心里有些难受。”

    “我当初嫁给你姨父,他成婚没多久就开始纳妾,嫡子嫡女尚未出生,庶子庶女就生了一堆。开始我那公公还在,虽然致仕了,门生故吏不少,还是有些面子的。”

    “你那姨父也是进士出身,有着官身,日子倒也还能过的去。后面我那公公去世后,他只能丁忧在家,谁成想他丁忧期间不检点,孩子生了好几个,被言官弹劾,官家直接罢了他的官。”

    “罢了官,家中没有了收入,祖产都被变卖了。到现在家中度日,都靠我当初出嫁的嫁妆。”

    康姨妈本来是想打打感情牌的,但是说着说着悲从心来,大哭了起来。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康姨妈之所以那么歹毒,除了从小被宠坏了,康姨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华兰看到康姨妈苦的那么伤心,一时间倒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康姨妈到底不是常人,很快从悲苦中脱离,想起了来的目的,说道:“我本是想和他和离的,但是却怕有损王家脸面,也放心不下你表弟表妹他们。”

    康姨妈虽然心思歹毒,但是对于自家的孩子还是十分爱护的。

    一旦和离,她是能过的潇洒自在,但是她的几个孩子在康家,日子就难过了。

    除了这一点外,她也很不甘心。

    这些年她贴补嫁妆才把康家撑下来,不甘心就这么和离放弃。

    而且这种联姻,不是说离就能离的,得顾及到两家颜面。

    王家不支持的情况下,她根本和离不了。

    康姨妈擦了擦眼泪,说道:“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其实我都已经习惯了。只是苦了你那些表弟表妹。你那姨父把康家名声都搞臭了,以后他们说亲都不好说。你大表弟晋哥儿,今年都十五岁了,摊上这样的人家,还没个官身,到现在婚事都没有着落。华兰,姨母想请你跟袁伯爷说说,看看能不能给晋哥儿谋个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