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知否:我是袁文绍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曼娘再现

第三百二十四章 曼娘再现

    袁文绍沉吟了一会,问道:“那你认为,我们如今应该怎么办?”

    陈泽想了想,说道:“以末将之见,可以答应吐蕃大王子的请求,出兵帮助他稳定局势,让西夏投鼠忌器,暂时不敢出兵。然后上报朝廷,请求增兵。等援兵到达后,利用吐蕃大王子,彻底掌控吐蕃王都到大周的这数百里之地。

    届时既可以不让西夏彻底占领河湟,甚至还有机会吞并河湟,扩土千里。”

    陈泽越说越激动,若真吞并河湟,武雄军必然能够参与。

    开疆拓土之功,必然有他一份。

    袁文绍听完,微微摇头,陈泽能力是有,但是考虑的太过片面了。

    或者说只有军事头脑,缺乏政治头脑。

    别的不说,就单单先答应帮助吐蕃大王子,等援兵到来后,把吐蕃大王子的势力吞并,趁机占领吐蕃王都到大周这数百里地,就不现实。

    不是说拿不下,而是赵宗全和朝廷那边不会答应。

    汉家王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诸侯争霸内斗之时,各种阴谋诡计都能用。

    然而在面对外族的时候,却成了正人君子了。

    倒不是说在面对外族不用阴谋诡计,而是这种对外宣称帮助吐蕃大王子,等吐蕃大王子把大周兵马放进河湟的时候,趁机吞并吐蕃大王子的势力,有损天朝上国的名声。

    因此赵宗全还有朝堂诸公大概率不会答应的。

    陈泽见袁文绍摇头,问道:“侯爷,莫非末将说的有什么问题?”

    “你的计策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官家不愿意让西夏吞并河湟,为什么我们要拿下河湟?”袁文绍问道。

    陈泽沉吟了一会说道:“阻止西夏吞并河湟,是防止西夏实力增长。大周拿下河湟既可以完全杜绝西夏吞并河湟,也可以增长大周的实力,开疆拓土。”

    “你只说对了一半。”袁文绍摇了摇头,说道:“河湟之地贫瘠,虽然有千里之地,但是对大周来说,却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西夏占领河湟,能够增长实力,大周却未必。

    因为西夏本身就是多个部落组成,不仅有汉人还有羌族和吐蕃人。

    因此西夏吞并河湟,只需要几年就能消化掉。

    但大周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周占领河湟,却需要防备羌族和吐蕃。”

    “侯爷的意思,我们只需要防止西夏吞并河湟即可?”陈泽疑惑道。

    “对,也不对。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自然是大周把河湟拿下最保险。”袁文绍说道。

    陈泽张了张嘴,觉得袁文绍说的好像都是废话。

    这说来说去,还不是要拿下河湟。

    袁文绍笑了笑,说道:“是不是觉得我说的好像是废话?”

    “末将不敢。”陈泽连忙低头,不敢去看袁文绍。

    袁文绍刚刚的目光,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一样。

    袁文绍看向地图,指着河湟说道:“我之前的意思是,河湟要拿下,但是现在不是好机会。如今河湟内乱,西夏不会放任我们彻底吞并河湟的,一旦我们出兵,西夏也会出兵占据一部分河湟的城池。

    而河湟多是平原,除了和西夏大周交界的地方有些山外,其余地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若大周和西夏各占河湟一部分,届时就需要大量兵马来防守那些城池。”

    大周西夏和河湟之间好像一个L形。

    而大周和河湟接壤的地方是窄的那一面,而西夏和河湟之间则是长的那一面。

    而相连的地方,都是山川,有险可守。

    河湟被吐蕃和羌族占领,在夹缝中生存,不敢对西夏和大周动兵。

    加上有要塞在,只需驻守少量兵马即可。

    一旦大周攻入河湟腹地,又不能将河湟全部拿下,占领的那些城池,没有险关可守,就需要派遣大量兵马。

    而河湟之地贫瘠,根本养活不起那么多兵马,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虽说西夏也是相同的,但是西夏占领河湟一部分地盘,就能收降吐蕃羌族士卒。

    再加上他们占领了一部分河湟地盘,解放出来一部分原本用来防守和河湟交界要塞的兵马。

    这些兵马加在一起,完全够防守了。

    只是把补给线稍微延长了一些外,其余并没有任何损失。

    两相比较下,大周反而要多消耗钱粮兵马,属于吃亏的一方。

    对峙的越久,对大周越不利。

    陈泽很快就明白了袁文绍的意思,神情凝重道:“可是就算我们不出兵,西夏还是会动兵的。”

    “没错,我们肯定要有所动作的。”

    袁文绍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河湟防御大周的要塞,只要过了这个要塞就是一马平川了。只要我们把这个要塞拿下,整个河湟就暴露在大周的兵锋之下。即便河湟之地的吐蕃和羌族投降西夏,你觉得西夏敢占领河湟么?”

    “侯爷用兵如神,末将佩服!”陈泽躬身道。

    若说之前,他只是因为袁文绍的官职,加上袁文绍解决了武雄军的军饷,他才像袁文绍靠拢的。

    现在他对袁文绍就是真的佩服了。

    “哈哈,陈指挥使就别拍我马屁了。你说说看,要如何才能拿下御龙关。”袁文绍说道。

    “侯爷心里应该已经有了决断,如此问是准备考验考验末将,那末将就献丑了。吐蕃大王子想让大周出兵帮助,就必须放我们进御龙关。不过他肯定会防备大周乘机夺取御龙关,因此必然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来一个假途灭虢之计。”陈泽说道。

    “哈哈,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接下来就要看吐蕃大王子那边什么时候有回信了。”袁文绍说道。

    ……

    武雄军的军饷解决,袁文绍也放松了下来。

    他并没有继续名人彻查那些根底不干净的富商。

    虽说这些人大多都没干什么好事,袁文绍恨不得把他们都宰了。

    但是他知道这种事他管不了那么多。

    杀个几个,虽然有麻烦,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

    若是继续杀下去,赵宗全想保也保不住他了。

    见袁文绍没有进一步查下去,不少准备举家逃走的富商也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们生怕袁文绍什么时候还会动手,纷纷联系自己后面的靠山,想要把袁文绍这个不稳定因素给弄走。

    袁文绍不知道这些,即便知道也不在意。

    等了几天,吐蕃大王子那边总算有了消息。

    冯如山让格桑罗布反攻,逼迫马维斯回军,准备在半路埋伏马维斯。

    但是格桑罗布也不是傻子,先不说西夏有没有吞并河湟的想法,单单说马维斯若是被西夏灭了,他拿什么来抵抗羌族。

    格桑罗布现在已经有些明白父亲当初的想法了。

    就算当初把王位传给他,马维斯必然会造反,届时羌族来犯,吐蕃就危险了。

    不过格桑罗布也不后悔,他没有天真的以为西夏真的会这么好心帮他。

    他原本的打算就是请西夏那边出兵,解王都之围,逼迫马维斯和他谈判。

    格桑罗布算盘打的很好,只要和马维斯暂时停战,他就有了喘息之机。

    而马维斯部落和羌族接壤,马维斯也能帮他挡下羌族,给他发展的时间。

    他以后有的是机会对付马维斯。

    西夏却准备灭掉马维斯,格桑罗布自然不能答应。

    马维斯灭亡,他只能完全依靠西夏,届时他就成了西夏的傀儡了。

    格桑罗布把主意打到了大周的头上。

    他派人告诉袁文绍,那些条件都能答应,并且愿意尊大周为宗主国,请求大周派兵三千,帮他解国都之围。

    之所以只要三千兵马,格桑罗布也是有他的算计在。

    他不觉得马维斯的人如今敢对大周的兵马动手,一旦大周出兵支援他,马维斯留下围困的兵马自然会停手。

    有了大周做靠山,他就有了和马维斯谈判的资本了。

    之所以不要更多的兵马,他也是担心大周会反客为主。

    袁文绍听完,也基本猜出了他的想法,直接答应了下来。

    他本身就打算带着兵马去河湟之地走一圈。

    如今吐蕃内乱,羌族有机会一统河湟,必然不会放弃。

    就算逼迫西夏暂时不对河湟动兵,羌族统一河湟,对大周依旧很不利。

    河湟这些年能安稳,除了他们生活在大周和西夏的夹缝中外,更重要的是羌族和吐蕃相互牵制。

    分裂的河湟肯定比统一的河湟对大周更有利。

    一旦大周兵马出现在河湟,羌族和吐蕃必然会停战。

    因此袁文绍直接答应了格桑罗布,送走使者后,命令盛长梧点齐三千兵马,随他前往吐蕃王都。

    “此去太过危险,大将军不能亲身犯险,就让末将领兵去吧。”盛长梧说道。

    只带三千兵马深入吐蕃腹地数百里,一旦吐蕃有别的心思,就十分危险。

    “放心吧,如今几家相互牵制,有所顾虑,不会有危险的。”袁文绍说道。

    他自然敢去,肯定是仔细考虑过的。

    别的不说,格桑罗布就敢让他有事。

    至于西夏那边他也不担心。

    杀了他还有那三千兵马,对西夏也没有多大意义,反而会惹怒大周。

    到时候引起两国战争,西夏虽然不怕,却也完全没必要。

    再说了,他有三千兵马在手,只要格桑罗布不敢对他动手,西夏派兵前来,他也能跑。

    另外他也不放心盛长梧前去。

    盛长梧这些年虽然成长了不少,却没什么经验,处理不了太复杂的事。

    盛长梧劝了许久,见袁文绍坚持,也没办法,只能执行命令。

    第二天,袁文绍就和盛长梧带着三千兵马,来到了御龙关外。

    御龙关是河湟吐蕃防御大周的要塞。

    虽然不是什么千古雄关,却也是座很难攻克的要塞。

    城墙高约两丈多,两边都是高山,只能强攻。

    这里常年驻扎着吐蕃五千精兵,即便数倍兵马来攻,没有个把月也很难拿下。

    御龙关的守将早就得到了通知,简单的检查了一下,就命人打开了关门。

    袁文绍和盛长梧骑在马上,在亲卫的护卫下进入了关内。

    “侯爷你看。”

    御龙关城墙厚有一丈多,走到一半的时候,盛长梧指了指顶上。

    袁文绍一抬头看到一条缝隙,目光微闪。

    这可不是因为城墙建造太久,而形成的缝隙。

    而是千斤闸。

    难怪守关将领这么容易就开了关门,根本不怕大周军队会乘机夺关。

    只要有任何不对,怕是千斤闸就会落下,把城门封死。

    御龙关本就是要塞,没有百姓。

    进入关内,除了少数几个士卒外,城门口只有少数几个士卒。

    袁文绍抬头看了看四周城墙,发现上面站满了士卒,甚至还看到一些已经上了弓弦的弓弩对着他们。

    城门口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物,一旦有任何动作,这边就会被弓弩和箭矢覆盖。

    “大将军,这守将在防着我们呢。”盛长梧脸色难看道。

    “呵呵,防着不是正常的么。”袁文绍毫不在意道。

    “万一吐蕃这次是故意骗我们前来,突下杀手怎么办?末将看了,这四周没有丝毫遮挡,万一千斤顶落下,我们就死定了。”盛长梧脸色凝重道。

    “放宽心,吐蕃现在没那个胆子。”袁文绍毫不在乎道。

    “大周的将军,国主有令,如今国都急需支援,我就不留你们了,还请你们快些出发吧。”

    就在这时,城头上传来一声大喝声。

    袁文绍笑了笑,催马道:“走吧,再不走人家该吓坏了。”

    关另一头的城门早就开着了,袁文绍带着三千兵马,无惊无险的穿过了御龙关。

    ……

    汴京

    盛家寿安堂十分热闹。

    今日华兰带着两个孩子和已经显怀的明兰一起回到盛家来看望盛老太太。

    贤哥儿如今已经开始学说话了,不时的突出几个字来,虽然还有些不清晰,却惹得众人发笑。

    逗弄了一会,盛老太太让还未出嫁的如兰和海氏带雯姐儿和贤哥儿去找实哥儿玩,厅内就剩下了华兰和明兰。

    “说吧,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盛老太太问道。

    “祖母,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您。”明兰摇头道。

    “祖母,还是我来说吧。那顾二郎以前养了个外室,您应该还有印象吧?”华兰说道。

    盛老太太皱眉道:“不是说找不到了么?”

    “昨天那女子出现了,跑去了顾家。说什么要个妾室的名分就把顾二郎那个庶子送回来。小秦氏把人直接送去了六妹妹那边。”华兰说道。

    盛老太太闻言脸色一变,看向明兰说道:“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