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仙千年后结果发现是武侠 » 第二十六章、道祖陈恒

第二十六章、道祖陈恒

    十国战乱,纷争不断,

    其中项,于两国邻近,

    于国空有十国中最为广袤的国土,但困于域内连绵不断的水患,民生疲弊,

    国力相较项国也弱了许多,五年前,于国才割了南域九城。

    而时任于国国君,流连后宫,犬马声色。

    一时间国内怨声载道,五年间朝中上书奏国君不力的折子不断,但皇帝干脆就不上朝,

    连折子也不看了!

    直到这年,当世第一剑客万江河,说要效力于国军队。

    没人会不同意,万江河的战力没人敢质疑,

    不论是一人一剑守孤城,还是剑挑天下所有门派!

    这位当世第一人,是所有国君眼中的绝对香饽饽,这样的高手,即便只是放到自己身边做个保镖也是万好的!

    于国同样如此,

    当时的于国,皇帝不管事,朝堂上言相国一人做主,

    时常有人让他换了如今这个昏庸的帝王,甚至让他篡位的声音在于国朝堂民间也络绎不绝。

    但他顽固着所谓的君君臣臣,于国便没信言。

    而面对万江河的加入,他很干脆给了三军总帅的位置。

    万江河也是不负所托,半年便率兵将隔壁项国打了下来,形式斗转。

    毕竟一个筑基中期修士从空中冲进去,随手把你军中统帅脑袋摘下来,怎么打?

    但这其中出了一件荒谬至极的事情,

    在攻伐项国都城之时,于国粮草紧缺,

    一查原因,是皇帝说要办生辰,便把赶到半路的粮草紧急召了回去?!

    于国前线缺了粮草,骤然崩坏,项国甚至有反扑的趋势!

    好在万江河反应迅速,冲进项国皇宫,提着项国皇帝在战场上走了一圈,项国军心大散,这一仗终究是胜了。

    不过这一仗不仅没了项国,也没了于国。

    前军打仗,后方闹着什么生辰断了粮草,愚蠢至极!

    万江河提着皇帝的脑袋,篡了位,满朝文武,无人有异。

    言相国没有上朝,暗地里告老还乡,万江河准了。

    倒是有两个吃皇粮的六七十岁老顽固,嚷嚷着什么祖制,被他一剑飞了脑袋。

    之后,于国改了国号,

    恒。

    之后五年,有国分裂,天下依旧是十国,

    其余九国之间依旧纷争不断,

    筑基修士坐镇,随意飞入皇宫杀了其余九国国君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多路上费些时间罢了。

    但万江河坐镇恒国,没有肆意扩张,而是广召水利之臣,很快解决了困扰百年的水害,

    之后恒国重民生,改田制。

    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常有邻国子民逃入,甚至有人不远千里,途径匪患凶兽,只求加入恒国;

    同时有万江河这个当世第一高手坐镇,越来越多前往恒国欣然入伍,只为求他一句指点。

    军民两手齐抓,恒国国运一时无二。

    剩余九国察觉到不对,

    前来交好的、私下结盟决定攻伐的,顿时将恒国化作十国纷争的中心。

    而在这暗流涌动之上,万江河作为中心的恒国国君,也悄悄出了手。

    他主动与九国之中势力最为庞大的两国甲、周两国交好,

    在明面之上筑起了一道包围其他七国的恐怖防线,而且买通许多游士说客,在七国之中不断散布三家吞天下的言论。

    其他七国,有先前与其交好的国度派使臣前来质疑,对此万江河只是避而不见,让手下大臣也笑而不语。

    一时间人心惶惶,原本私下结盟决定攻伐恒国的八国联盟,就这样不战而解。

    其余七国不断跟恒国三个最大国度谋求结盟,都在万江河的表率下表示了明确拒绝。

    在这样的高压下,七国联盟出现。

    七国共同举兵攻伐三大国度,

    而三大国中,恒国远居西部,七国联盟只能先攻其余甲、周两国,再谋恒国。

    期间他们也不断要求恒国行盟友之实,出兵援助,但恒国始终说“大军就在路上,请盟友等待。”

    两个盟友就这样等待了一月之久,也不曾看到恒国的援军,

    不过甲、周两国战力相较其他七国确实强悍许多,加上又是本土作战,

    这仗打了一月之久,硬是没有太大的战果。

    终于,在双方兵力粮草耗损时,恒国终于有了动静,

    甲、周两位盟友终于等到了恒国的回应:

    恒国宣布自己之前和七国联盟中的彦国才是真正的盟友!

    在这个消息传遍九国时,恒国也终于表现出自己恐怖的獠牙,

    数十万大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行军,昼夜奔伐,

    甲、周两国被首尾包夹,对于恒国的突袭完全抽不出兵力反应,

    短短半月,首都沦陷。

    没等甲周两国使臣赶到恒国,去破口唾骂恒国负义之举,便在路上听到了国家破灭的消息。

    其中甲国当世大儒戴行留下血书千字,不过他没有在其中咒骂恒国,只是感叹十国争霸,民生疾苦。

    最后道“自己没了故都,一条老命,也合该死去”......

    而在这场吞国之战中,恒国恐怖的行军速度占下了近半领土!

    七国联盟也不是傻子,不会坐视原本就势大的恒国随意发展。

    在战后的八国议会上,恒国主动让步:表示自己会只占了甲周两国各三分之一领土。

    不过即便这样,也依然会有人不服。

    两国领土广大,想守住防线,兵力必然分散,

    十万军队突袭周国龙山关,这里便是恒国如今的最前线,而龙山关的恒国守军只有一万。

    然而一万军队,对十万,却是呈碾压之势,一万碾压十万!

    一万恒国军队甚至放弃了天险,主动出关在平原迎战,

    两军冲杀,只是一轮,十万七国联军便被打的落荒而逃!

    这时七国终于发现,恒国的军队,不但士兵强健,连军械都是实打实的真钢实铁。

    双方表现出来的战力完全不在一个纬度上!

    他们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甲周两国面对恒国军队的奔袭会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

    不是因为甲周两国不行,而是面对恒国军队,谁都不行......

    而且七国数百万联军之前与甲周两国对峙许久,军乏粮尽,实在无力再在他国领土与之交战......

    第二次八国议会再启,这一次七国联盟的口风骤然转变,

    扬言道“能者多劳,恒国占领的领土,自然多数应该归于恒国......”

    ······

    短短半年,天下大势从九国暗地联盟算计恒国,

    到甲周两大国覆灭、恒国稳稳坐下天下第一大国的位子。

    不过纷争依旧未尽,

    两年后,面对势大的恒国,休整完毕的剩余七国再度联合,

    但这一次,背刺他们的,是彦国。

    恒国军队依旧表现出恐怖的战力,五十万大军,在一月内连破三国,

    在身处东边的彦国包夹之下,六国被飞速蚕食。

    而在恒国不可思议的慷慨下,彦国独占了六国领土超过半数,其中甚至有陇南九郡这般粮食丰沛的鱼米之乡,妥妥的肥肉。

    要知道以两国的悬殊的战力,恒国甚至可以独吞!

    以恒国军队的战力,再吞彦国,也不是不行,最多这仗拖个几年罢了......

    不过对此恒国的解释是,约定如此......

    不过五年,天下就从十国争霸,变成了恒、彦两国对峙。

    天下经历了这样的剧变和纷争,终于来到了民生修养的阶段,

    这段时间恒彦两国交好,相互间亲如一家,

    不过恒国的国策民生显然都比彦国强不少,不断有彦国的子民流入。

    对此,彦国始终保持沉默。

    甚至默许当朝皇帝唯一的亲弟弟,兼任恒国工部尚书!

    两国并立的十年后,彦国国君还是忍不住开始了试探,那只是一个对恒国如今军力的试探,只有一万的尖兵。

    意外的是,他们成了,彦国攻下了恒国的那处隘口。

    不过在这个消息还没传到彦国都城之前,万江河先到出现在彦国皇宫,

    寝殿中,彦国国君看着他一剑未出,自己身旁两个真元境大内高手便骤然身死,仰天大笑,

    “难怪,难怪,难怪啊!等我死后,再让亲近恒国的吾弟继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彦国国君终于理解,为什么自己先前在七国攻伐甲周两国后,再伐恒国时,并未表现的那么坚定,

    恒国却能够既往不咎,甚至在瓜分六国时给了自己那般多好处。

    原来自己是谁都不重要,他万江河要的,不过是兵不血刃罢了。

    如今彦恒两国交好之势已成,他只要杀了自己,再让个傀儡皇帝上位,一切便水到渠成......

    比起再让人攻伐彦国,趁着如今让自己死,死的人会少一些......

    万江河看着他,无奈摇头,

    “说的好像我算计你一样。”

    随后一剑带走了彦国国君的脑袋,

    “果然如师尊书上之言,为君者,不昏,即贪。”

    ······

    彦国国君意外身死,其弟继位,

    而由于彦国之前对恒国的侵犯,现任国君宣誓对恒国称臣,

    彦、恒两国交好之势在前,鲜有异议,多余的声音也都被压了下来。

    十年后,彦国十五州,更名恒国十五州。

    之后不断有人打着前朝旗号再立国度,

    但在一个筑基期修士面前,这种行为跟跳出来嚷嚷着送头没有区别。

    立国?

    死!

    立国?

    死!

    在接连十数个所谓的“国君”身死后,终于没人再敢做这个出头鸟......

    中原十国争霸的时代终于结束,大一统重归。

    国号由玄至恒,

    道祖之名:陈恒。

    世人皆言,

    前有玄国仙人降世,成天下圣朝大统,

    今有恒国道祖治界,造万民盛世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