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命皇皇 » 1 历史课

1 历史课

    恰逢九月的天气,窗外阳光明媚,阳光显得不是那么晒,正是睡觉的好时候。

    玄真道门的普通弟子教室中正在上历史课,黑板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起源。

    任课的王紫君身白色穿道袍的三十岁女子,一边说,一边将课本扣在讲台上:“约公元前28000到10000年,祖先居住的这颗星球结束了最后一个冰河纪,燧人氏从昆仑山迁徙到了祁连山一带。

    “其中的一支,系弇兹氏又于公元前8500年东迁,到了兰州、天水一带,现在那里改名皋城、秦州。

    “许多著名的氏族也都育华在这一带,比如盘瓠氏、华胥氏、雷泽氏、仇夷氏等。

    “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太阳历和绳结记事。第一位织女弇兹圣母最先发明了八索准绳和圭表记历。

    “八索准绳就是八卦最早的雏形。而据天文推测,现在的北极星极有可能是一万年前的北极星。

    “根据典籍《帝王世纪》的记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传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她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并发明了乐器瑟。根据24世纪宗教复兴的研究,炼石补天很可能是最早关于炼器的记载。这比欧洲的炼金术早了至少7000年。

    “艾乾!”老师走到了一个同学的桌子边,停下脚步,用手中的戒尺恒恒的敲打着桌子。

    就在敲完第二下的时候,艾乾睁开了眼睛,猛的站了起来。他可能也吓了一跳,咽了咽口水,并用袖口擦了擦嘴角的唾痕。

    “王先生,我不知道!”艾乾直直的站着,大声说着,一点也没有觉得羞愧。

    “伏羲。”王紫君等着他的回答,想看看他有没有听讲,哪怕是一点点。

    艾乾看到黑板上“起源”两个大字,想都没想就说:“伏羲和女娲结婚了,朱庇特、宙斯也都是这么干的!”

    教室里的同门无不笑得前仰后合,一位同门大声说着:“拜托,这里是道门,不是新正教的教堂!”

    坐在一旁的章天林大笑:“艾乾,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王紫君瞪了他一眼:“安静!我是说伏羲的功绩。”

    艾乾这才回过神来:“伏羲观河洛交汇领悟了太极阴阳,作河洛图、太极图。观白龟甲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而立,遂领悟天圆地方,推演出两仪、四象、八卦、二十四节气,以及六十四卦。

    “乾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伏羲八卦和现在的八卦有很大的差别,没有一点瓜可以吃。”艾乾说完这话,教室里的同门又笑了。

    王紫君见他答的还算不错,就转身朝讲台走去:“也有传说,龙马献《河图》于伏羲,神龟献《洛书》于大禹。

    “八卦与《河图》、《洛书》不仅可以观四时之序列,天地之变化,更与《周易》一起,为我道门奠定了理论基础。”

    艾乾也觉得自己回答的很好,不自觉的得意的嘴角上扬。

    他准备坐下,王紫君已经走到了讲台上,她双手撑在讲台上:“艾乾,接着说,神农。”

    艾乾慌忙又站了起来:“神农氏,据说是岐山人,他尝便百草,大兴农业,他擅长天文,还发明了风水学。从此以后,部落首领便称为天子。

    “直到第八代神农,也就是炎帝姜石年,被黄帝给灭了。”艾乾摆出勉强的笑容,希望老师能放过他,不过他嘴欠,多说了一句,“我觉得,炎帝就是被黄帝忽悠了,等蚩尤被灭,他就没有价值了。”

    “神农为我道门医学、丹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接着说,黄帝。”王紫君显然不这样打算。

    “黄帝……姬轩辕……《水经注》说他也是天水人。他发明了天干地支,传说他有一部九天玄女和西王母赐下的天书,被风后总结成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汉朝的时候被张良改为《奇门遁甲》。

    “还有……医学!《黄帝内经》,虽然有人说这书是汉朝人写的,但黄帝很有可能发现了一些医学上,像是经脉之类的东西,这是我道门灵能运行的理论基础。”

    王紫君刚要开口,艾乾便想:我知道,接着说周文王呗!

    他有些不情愿了:“周文王,姬昌,岐山人,祖先是尧帝司农,善于占卜,被囚禁在羑里时专心研究八卦,推演出后天八卦,于89岁推演出《易经》,是我道门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艾乾刚要开口继续说,王紫君却挥手示意他坐下:“只要你每次门内文武考都得第一,我的课,任你睡。”

    伴着一阵嘘声,章天林抬头说:“王先生,你难道不知道他的入学成绩吗?”

    “就是,要是他考了第一,让重点班的弟子们情何以堪?”严远祥也大声喊着。

    王紫君拍了拍桌子:“接着说太上老君。”

    不少同学又偷着笑。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始祖之一,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经》中对道与德论述,无为、不争的思想,到现在还是我们道门弟子的行动指南。

    “秦朝,始皇帝嬴政曾派徐福东渡瀛洲,为他求取不死药。

    “到了汉代,道教迅速发展,最早的丹术著作《周易参同契》也是在这时候诞生的。就连汉武帝也曾沉迷于不死长生。东汉末年,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创建五斗米道,自称天师,尊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云云如是,整堂课都显得枯燥无味,从上古讲到近代。艾乾也觉得无聊,右臂支在桌上,脑袋斜靠在右手上,眼睛望向窗外,不知道是哪班的子弟在练习御剑飞行,想必是高级班师兄师姐吧。

    “20世纪到23世纪,爆发了数次世界大战,从热兵器战、金融战到生化战,科学家克服了像癌症一样的不治之症,也将基因变异带到了地球上。”快下课,王紫君终于讲到了现代。

    “23世纪末,我们的祖先迁徙到了其他类地行星,比如我们脚下的太白星就是我国先发现的。

    “人们终于认识到道家思想中返璞归真的意义,于是人类又兴起了对与古时文明的探索。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走出了银河系,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从前未知的星系和能源,也证明了世界上存在的灵能,仙术、魔法不再是科幻大片。”

    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看了看挂在对面墙上的时钟,接着说:“但是,国家之间的冲突、变异生物和外星物种对我们的威胁从未消失过。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修行,为的就是有一天还宇宙一个清明太平。”

    “王先生,打铃了!”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范松泉显得有些着急,他半个身子已经离开了坐席,随时准备冲出门口。

    王紫君没有理会他,但也没法继续讲下去:“收假后我们要讲观星与占卜,记得预习。下周就是论道大会了,这几天虽然放假,但别忘了巩固知识,练习武技。”

    她拿起讲台上的教材,转身走了出去。

    教室顿时哄闹起来,唯有艾乾继续趴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