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3 卫鞅得见景监 讲诉平身经历

3 卫鞅得见景监 讲诉平身经历

    卫鞅回到景玉给他安排的驿馆。室内装饰淡雅,床榻宽敞,上有锦缎絮被及几套崭新绵袍。桌几上一筒工艺上乘的竹简和几张帛书、笔、墨、砚一应俱全。难得的是室内还用諼草熏了香,这香似乎浓了一点。侍女亦烧了汤水待卫鞅沐浴。卫鞅不觉浑身酥软,但还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在见景监之前要调整好状态。

    景监年过六旬,是秦宫大内侍亦是老秦公(献公)儿时宫中的侍者与玩伴。献公十岁流亡大魏共计二十九载。二十九年中景监从宫中最低等的苦役,慢慢升职至从内侍、内侍、内侍长、大内侍。景监谨小慎微,为人机警,善察言观色,伺候简、惠、出三公,期间从未出错。左庶长菌改欲废出子(时年三岁)立献公,景监权衡利弊,与菌改里应外合,溺死出子及太后迎回献公。献公在位二十四年,对景监恩宠有加,临死之时不允景监殉葬,更是废除了秦三百年来的活人殉葬制。秦新君年少,是献公归国后次年所生。景监看着新君出生、陪伴其长大。新君嬴渠梁更是私下称监为叔,敬如长辈。景监看着景玉带回的地图,赞叹不已。还有那颗璧玉...景监让家奴把豆脂灌满豆爵,拨动灯芯,把玉靠近豆灯,细细打量,不觉心下大惊!

    两年前秦新君继位,无诸侯国恭贺;不久山东诸国及楚会盟于魏之大梁城,亦无诸侯国相邀。于是年轻的秦公发出了天下闻名的《求贤令》,其中“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知耻之言振聋发聩,“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变革之心昭告于天。厚利之下各国士子纷纷入秦。但见秦之苦穷亦走大半,而所留之人上书的强策计,秦公皆不喜。据景玉之言,卫鞅也是来秦的士子,但招贤馆未有此人的记录更无此人的策论。卫鞅对景玉说“鞅不知秦国,秦公亦不知鞅。待我两年遍走秦地之后,再面朝秦公,强秦之策方可有的放矢。”。当时景玉将卫鞅之言言于景监,景监便有留意。有如此见解和如此决心,若真能徒步遍走秦地归来,当可一见。

    三日后,栎阳城迎来冬日暖阳却依然寒冷。巳时左右景玉突到卫鞅所居馆驿“鞅兄,家父车辕已到门外,快随我出迎。”“真快也!”卫鞅兴奋得给了景玉肩上一拳,“兄长下手何其重哉!”。卫鞅天天早起,着装齐整,备好粥茶,就等景监的突然造访。

    景玉撩开车辕帛帘,扶景监下车。卫鞅见老者虽衣着朴素却精神烁躍,不怒自威的气场扑面而来。“在下卫鞅,大内侍大人光临敝处,鞅不胜惶恐。”。景监见眼前的年轻人身材修长,目光清亮,态度恭敬却不卑微。心想此人果有贵胄风采。于是笑道“吐字清晰、音色悦耳、气定神闲,老夫可未见公子有丝毫的惶恐啊。”,“大人谬赞!里面请,莫被寒风所侵。”

    两人坐定后,卫鞅盛粥茶双手奉于景监。景监轻嘬一口直入话题“当今秦公亦和犬子从小交好,公子既为犬子好友,何不让犬子直接荐于君上?”。卫鞅笑道“秦公视公子为友,视大人为尊长。孰言轻孰言重大人不知?”,景监点点头“犬子对公子的奕术赞不绝口,公子的地图绘制精巧;两载走遍秦地,意志坚强亦有防身之术...只是不知公子师从何人?来秦之前有何作为?”,卫鞅道“大人已知鞅的出生,若我说师出鬼谷,大人信么?”,“不信!”景监毫不犹豫地回答。鞅想,能获几任秦公信任的人果然厉害。于是话锋一转“不信就对了,若我师出鬼谷,各国早以相争,焉能来秦?鞅自五岁入卫公室私塾,所学颇杂,又喜猎奇。彼时卫室衰微无力聘请名家、大师。鞅虽师出无名,自诩也能成才。十九岁鞅被卫国公室排挤,加之双亲皆亡,亦无嫡亲兄弟姊妹,遂西去大魏。恰因公叔丞相招门客,鞅经其亲自面试,得丞相家中庶子之职。公叔丞相常带鞅出访各国增加见识,而后入其幕僚参与政论。在丞相家五年读书破万卷,行程逾万里。若实在要问鞅的老师,公叔丞相也。”,“公子的垂棘碧玉即是证明?”景监道“垂棘碧玉原是晋国国宝。假道伐虢之时晋国曾贿赂于虞国国君。伐虢灭虞之后又收归回晋。三家分晋,落入魏文侯之手。文侯爱长女,赐垂棘碧玉为长公主嫁妆,而后公叔痤为驸马。然老夫却闻两年前垂棘碧玉随老丞相逝后,不翼而飞,只留空匣。魏长公主出重金四下缉拿盗贼。莫非此大盗正是老夫眼前的玉面公子?”。卫鞅啜了一口茶“大人所言不错,确有大盗!然大盗即是丞相本人。”,卫鞅嘴角上扬,酒窝深邃,似笑非笑“大人愿听么?”,“老夫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