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37 卫鞅夜访惠施极尽拉拢 魏侯意欲称王横行霸道

37 卫鞅夜访惠施极尽拉拢 魏侯意欲称王横行霸道

    (魏·大梁城·国相府邸)

    戌时时分,家老拿一名刺递与惠施,“家主可要见此人?”,惠施一看名刺:做工考究的竹简上熏有淡淡谖香,上书:卫鞅两个清秀大篆。惠施心想:听公子昂言卫鞅书法隽美,果不其然。考虑片刻,惠施对家老道“带客于客厅等侯。”。

    卫鞅进入相府,相府八进庭院,卫鞅不禁感叹大梁城的相府比之安邑公叔座相府大多了。

    战国时期,中原五国及楚都开始了丞相开府治国,独秦国还是简单的军政合一,秦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时才开始效法中原之国将国家日常政务全权交与开府的左庶长处理。

    如今卫鞅任大良造名义上总领秦国军、政大权,实则军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大政决策权依旧在国君手里,国君只是委托大良造进行全国军队改革以及处理国家日常具体政务。所以秦之左庶长、大良造还是相当于中原各国的丞相,只是大良造的爵位在左庶长之上。

    卫鞅入得客厅,客厅大约一百平方,净空十五尺,主座、客座分明,茶几、案牍排列整齐,灯火明亮。如此大的厅堂完全可以在此宴请宾客。家老于案几摆上粥茶,示意卫鞅入左座。

    少顷惠施入厅“大良造入夜来访,有何要事?”,“非有要事,只是慕相国大名拜访。”卫鞅道,“朝廷之上的惠相与传闻中‘惠庄之谊’的惠子大不相同。”,。

    惠施道“朝廷之上游刃有余的温润公子与传闻中渭水行刑的苛法酷吏亦不相同。”。

    卫鞅微微一笑,“惠相所见的温润公子是真,传闻中的苛法酷吏亦不假。何也?秦乃西鄙苦寒之地,民风彪悍有戎狄之俗,加之历代秦公穷兵黩武,秦与中原各国甚至楚差距极大。孔子游历各国尚不入秦,可见秦实乃’危邦’,甚至‘乱邦’。

    鞅一外来士子,在秦无根无基,治秦何其难也,想必只有惠相能感同身受!鞅治秦无他良法,唯苛法束暴民,以暴制暴乃有渭水行刑;上刑太子太傅、次傅,乃为苛法立威,使秦上下臣服。

    可即便如此猛药治国,秦与魏交手,也只能和谈认输。鞅知惠相一直想合纵灭秦,其实无需合纵,魏一国足以御秦。”。

    言罢卫鞅望向惠施,徐徐饮粥茶。“大良造之意:秦不足以威胁魏?秦既如此羸弱不堪,魏一举灭秦,岂不手到擒来?”,“惠相所言不假,魏要灭秦举手之劳,但齐能眼睁睁见魏向西扩地千里?所以魏国之劲敌从来就不是秦而是齐。

    若非齐,赵之邯郸魏已囊括其中;若非齐,楚焉能得魏锥、浍之地?若非齐,上将军焉能有桂陵之败使魏为天下人耻笑?”卫鞅放下茶盏,“若非齐,魏早已称王天下,惠相于此不心知肚明么?

    如今秦愿与魏交好,受魏庇护之时亦能助魏对抗强齐:魏处四战之地,与齐相争之时便不必再担忧秦,而秦亦可牵制楚。如此互利双赢之策,惠相不会反对吧?”。

    惠施闻言冷笑道“当初魏齐襄陵之战时,大良造不是在魏西边偷袭放冷箭么,大良造之言可信么?自古中原卑秦,除去秦野蛮、落后还有就是无信。”,

    “襄陵之战时,秦未与魏交好盟约,当日之时魏视秦为草芥,秦视魏为仇寇,无论正面出击还是背后偷袭,皆为正道,有何不可?如今鞅在秦国变法,就是要改变秦人无信、野蛮、落后之状。

    鞅之徙木立信便是给秦立的第一道法令!若鞅之言不可信,鞅又如何敢只身入魏与魏缔约?若内外无信,鞅如何立足,秦又何需变法?惠相贵为大国之相却对鞅、对秦有如此成见且言语刻薄…实出人意料啊。”。

    惠施被卫鞅说得面红耳赤,心想如此辩才或许只有庄周方能匹敌,于是讪笑道,“施非是对大良造及秦国有成见,而是身为一国之相,不能不持重谋国,谨慎行事…大良造所言不虚:齐才是魏之劲敌,若秦能与魏交好互助互利,魏无后顾之忧,便可与齐相争,中原称霸。”。

    见惠施松口,卫鞅莞尔一笑,“惠相果然心如明镜!秦魏交好如同昔日秦晋之好,定能传为佳话。若惠相还能促成东西相王,不仅秦对惠相感激不尽,于魏也是大功一件!”。

    见惠施笑而不语,卫鞅又道“惠相从善如流,果如其友庄周所言‘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今日为卫鞅使魏最快慰的一天,多谢惠相!”,“大良造过誉。”。

    卫鞅起身招手,厅外一小书童奉一画匣入内,卫鞅向惠施一揖道“秦国云阳赵氏,倾慕惠相大才,特地让鞅携此图与惠相鉴赏,请惠相莫要推辞”。

    “云阳赵氏之绘画,难道是传世之作《黄帝撵龙图》?”,“正是!夜已深,鞅就不叨扰了。”…

    惠施亲自送卫鞅出相府门,望其离去辕车,心想这个卫鞅的确是个人才!若能如卫鞅所言促成东西相王,魏侯必定更加倚重自己。

    卫鞅在魏之时,魏侯几乎天天大宴。卫鞅性格活泼,雅俗不忌,加之博学多闻、形貌俱佳善左右逢迎,引得魏侯及手下大多臣僚喜爱不已。

    魏侯私下对公子昂道“老公叔误我,若早知卫鞅是这等人才,我岂能放其入秦?卫鞅才华不在惠施之下,形貌不但比齐相驺忌更胜一筹,就连楚王的男宠安陵君也不如也!还能带兵打仗,难怪秦公宠信至极。臣弟也是,当年竟不向寡人推荐卫鞅!要不…将其留下?”。

    公子昂道“兄长谬也,卫鞅虽才华横溢,形貌不凡,然德行有亏。依仗秦公宠信,卫鞅恃宠而骄,在秦所行的苛法竣刑,人人不齿。若当初留在我大魏,魏岂不被祸乱,而如今秦焉能服我?”。

    “然卫鞅提议寡人称王,甚得我心,臣弟以为如何?”,“此提议倒也合情合理。之前惠相、大将军一直提防秦,主张魏西扩。然自卫鞅提议东西相王之后,惠相不仅不提对付秦,反而对东西相王颇为称道。若君上称王,必拿不拥护者开刀立威,届时大将军便有所作为,故大将军亦不反对君上称王。”。

    “季梁呢?他不是最反对打仗么?”,“上大夫反对打仗但不反对称王。如果称王,天下诸侯臣服进贡,便不费或少费兵力就能使国富有,一本万利,有何不可?

    当然了,也不是谁都能称王的。当今我大魏兵强马壮,国力雄厚,最有资格称王。若要谨慎些就如那卫鞅所言东西相王。”。

    魏侯点头道,“若朝臣一致认为寡人可以称王,臣弟就负责为寡人准备丹衣,柱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重置宫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