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50 卫鞅计诱公子昂 少官北上奇袭岸门

50 卫鞅计诱公子昂 少官北上奇袭岸门

    (魏·大梁城外)

    公子昂心情沉重,自马陵一败,庞涓自尽,列国皆翻脸。好不容易卑躬屈膝稳住了死对头齐国,不想魏国自己又后院起火:秦国公然违背盟约向魏宣战,赵、韩趁火打劫,魏将三面受敌。

    楚国已向齐国开战,没了田忌、孙膑,齐国已连失两城,节节败退,自顾不暇也就绝不可能援助魏。

    这好比一盘棋,一步步逼大魏后退乃至身陷囹圄。是谁在布局,谁才是幕后弈手?时局纷乱,如同迷雾蔽日…

    如今魏王任自己为主帅、魏错为上将军,率大军御秦;魏章北上抗赵;穰疵南下抵韩。自己曾跟随庞涓作战,也与魏错共战襄陵。

    无论从治军、部署、计谋、实战应变乃至在军中的威望,公室出生的自己和魏错,与庞涓相去太远。

    难怪诸国一闻庞涓身死,无不弹冠相庆。临行前王兄与魏昂推心置腹,将庞涓留下最后的五万魏武卒精锐交给自己,魏章、穰疵的军队皆为杂牌军各两万,魏王自留一万老弱疲兵护守大梁城。

    王兄在宗庙前说家底交给臣弟他才放心,并在祖宗牌位前立誓:若能战胜秦国,必封君魏昂。可自己一点都不开心,魏国沦落至此,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若当初支持惠相、季大夫休养生息,劝阻王兄、前太子少动兵戈,同意庞涓继续压制秦国…又岂会有今日之难!

    以后的国策定要调整,但当下需要一场胜利稳住人心、稳住大魏。

    刚战前誓师,自己将斟酌了一整夜的誓师讲稿在三军前慷慨陈词,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奈何大军依然士气低落。

    魏齐之战中齐国技士战力不强,齐国取胜乃庞涓求胜心切使然。然秦国不同,多年前第四次河西之战已显实力不凡,如今或更有长进,想要取胜绝非易事。

    此去许是凶多吉少,可自己身为公室贵胄,魏王臂膀,只能迎难而上,挑起大梁!

    (魏·河西·少梁城)

    卫鞅大军从咸阳城西北出发,经一百多里的云阳山地,又沿洛水经重泉、洛阴一路北上,旬月后到达河西核心地段。秦军仅用两日突破该区域魏长城,不日便来到少梁城下。

    多年后秦军再次来到少梁城,少梁城的城门已加固了不少。守城将领龙贾此时已近八旬,须发皆白。

    这次与卫鞅大军相遇,龙贾决定坚守城门,绝不出城应战。龙贾心里也有底气,昨日已接到军报:公子昂、魏错大军正向少梁城对岸汾阴城进发。

    (少梁城外·秦军军帐大营)

    秦军大帐灯火通明。此次伐魏,卫鞅为统帅,公子少官为大将军,司马错为裨将军。公子少官与司马错等众将正商议何时攻城,如何部署,卫鞅却独坐帅位,正按棋谱摆弄一疑难残局。

    突斥候来报:魏国大军公子昂部已到河东汾阴城外安营扎寨,与少梁城隔河相望。“再探,情报务必准确!”卫鞅不动声色道。

    “报,墨家弟子求见大帅!”,“传!”。不一会儿,一粗布麻衣,头戴斗笠的墨者入帐。来者取下斗笠,果是车桓部下。

    “禀大帅,此车堂主让辛芷交予大帅。”,卫鞅接过墨家火漆密令“辛苦辛厢主专程送信!”,说完亲自递一碗清水与辛芷,“多谢大帅!”辛芷一口饮下。

    卫鞅将密函打开,上书“魏军分两部,大部到了河东汾阴,一部继续北上。”。卫鞅拿密函给少官、司马错看。

    回头对辛芷道“有劳厢主继续打探北上魏军动向。”,“诺!”辛芷言罢,戴上斗笠,立即消失在夜色中。…

    “你等有何想法?”,公子少官回答道“少梁城城防约八千,公子昂分兵,看来是不想与我军决一死战,这样部署也算稳妥。”,卫鞅问“另一部魏军将在哪里驻扎呢?”。

    众人看着泥版地形图,裨将军司马错道“应是岸门!”。

    岸门也在河东,在繁庞城对岸。若分兵岸门,既可护卫繁庞,又可回救少梁。卫鞅颔首赞许“那这颗毒牙就要拔掉!”。

    公子少官道“禀大帅,少官愿领兵一万,攻繁庞城,然后渡过黄河,一举灭掉岸门魏军。”。

    卫鞅摇摇头“攻繁庞城,岸门魏军会渡河援救,不似上次那般轻松。…此次伐魏是要消灭公子昂这只魏武卒精锐,而不是将河西之城逐一攻破打下。没了最后的筹码,魏王自然归还大部分河西之城。”。

    “大帅的意思是直接攻击岸门魏军,截断汾阴魏军的后援?”司马错道。“不错,裨将军可有良法?”,“不去繁庞城,从这里直接渡河。”司马错指着繁庞城的北方:籍姑城。

    龙贾很奇怪,卫鞅大军就驻扎在城外,已过两日,并未攻城,这和多年前秦军的迅速却又游刃有余的风格不同。

    秦军虽未动,但龙贾依然感受到来自虎狼之师强烈的压迫感:斥候来报,城外秦军军纪严明,每日晨起、操练、用食、巡逻、分部夜寝…按部就班,时辰钟点丝毫不差;

    大军士气高昂,虽未攻城,但毫无心浮气躁之色;更兼军容整齐,装备精良。“这卫鞅是在等什么呢?”龙贾心想。

    正午时分,一秦军都尉模样的军士骑骏马独自来到少梁城下,“秦军统帅大良造卫鞅,有书信呈与魏军统帅公子昂。”,守城魏卒通报龙贾,龙贾令护城卫从城上放下缒篮,秦都尉将书帛并一匣物品放置篮内便策马离去。

    原来书帛是两卷,一卷给公子昂,一卷给龙贾。给龙贾的书帛上书:“秦军统帅大良造卫鞅问龙贾老将军好。卫鞅愿与魏军统帅公子昂和谈,为显诚意,于今日申时后退大军一舍(三十里),特此告知。卫鞅(印)于秦公二十二年霜月初二”。

    龙贾见书帛颇为惊讶,为何要和谈,是使诈还是另有隐情?可如今秦军强盛,又何须使诈?为防不测,龙贾要守城将士提起十二分精神。

    申时时分,果听到秦军后退号角,然龙贾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直到亲见秦军离去,才舒了口大气。于是连忙派军士渡河将卫鞅书信送至公子昂大营。

    (河东·汾阴城外·魏军军帐大营)

    公子昂让上将军魏错率军一万五北上进驻岸门。听军卒来报,近两日秦军并未攻城,公子昂正与手下商议应对对策,见龙贾贴身护卫来报:“此龙贾将军转呈秦军统帅卫鞅书帛及物品。今日申时,秦军已于少梁城下后撤三十里。”。

    公子昂接过书帛和一匣物品。匣上乃卫鞅亲笔秀丽大篆:卫鞅敬赠公子昂。公子昂先打开书帛:“卫鞅恭请公子昂安好!魏马陵惜败,各国乘机攻魏,卫鞅未能说服秦公而背约,十分惭愧。鞅始与公子欢,未曾敢忘公子昔日救鞅于固阳。

    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公子以为如何?盼复。!故人:卫鞅(印)秦公二十二年霜月初二”。

    公子昂又打开精美匣子,里面是两节旱藕、一枚麝香。匣内有一只熏了谖香的精美书简,上书:此二物皆秦地所产,旱藕益人,麝香辟邪,聊志旧情,永以为好。

    看完书帛、物品,公子昂突觉内心松了口气。若能如卫鞅所言,不动兵戈,就算给卫鞅一元里小城,也未为不可。只要与秦这边休战,赵、韩不足为虑。一旦无战事,魏就可以休养生息,三到五年便可东山再起。

    见主帅公子昂眉头舒展,副将公孙渊道“秦人最是无信,主帅莫要轻信了那卫鞅。”,公子昂道“卫鞅乃卫国公室王孙,又在大魏丞相公叔相府任职五年,与我有旧。虽用苛法治秦,但其心性不似秦人那般无信、无良。更何况魏昂当年解他固阳之困,他既不忘旧情,为何不能信他?”,。

    “兵不厌诈,主帅别忘了庞大将军是如何败亡的。”,公子昂摇摇头道“孙膑只是诱使庞涓入马陵道,并未有只言片语的欺骗。卫鞅有书信在此,证据确凿。若他敢欺骗本帅,今后有何颜面面对天下悠悠之口?”。

    “可是主帅…”,“行了,谨慎是好。我去盟约,你等做好应战准备。若我未归,大军暂听你调遣,并立即报魏错上将军,再由上将军统一调度。”,“诺!”。

    于是公子昂给卫鞅、龙贾分别回信。约在霜月初四戌时两刻,少梁城前十里之玉泉山庄与卫鞅会盟。

    籍姑城在繁庞城以北。当年魏文侯夺取了秦国繁庞城后,秦肃灵公只得将城里的秦人迁移到繁庞城以北的黄河龙门古渡岸畔,建造了籍姑城,作为抵御魏国的堡垒。

    可几年后,籍姑城也被魏军攻下占为己有。由于籍姑城很小,防御意义不大,魏国长城就未修到城外,这里便留下了一个攻魏的缺口。

    司马错的方案就是秦军绕过长城,甚至都可不惊动籍姑城内魏军守将,提前让密探组织好秦人渔船,大军乘夜便可从城外的黄河顺流而下至岸门。

    霜月初二辰时,卫鞅收到墨家飞鸽传书:魏军北上岸门。待申时秦军后退一舍时,大将军公子少官便乘机率一万秦锐士北上开拔籍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