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烟尽处 » 我的家园,我的梦想—繁体版盛唐烟云结语

我的家园,我的梦想—繁体版盛唐烟云结语

    我的家园,我的梦想---繁体版盛唐烟云结束语

    伴着安西军战旗的远去,《隋唐》三部曲,就正式宣告结束了。首先,请允许酒徒借此处宝地,向所有关注着这三部书的读者们,说一声“谢谢”。书写出来,是给人看的。如果没有读者的关注,酒徒未必能有毅力把这三套书,近五百万字坚持写完。也不可能在写书的同时,享受到那么多的乐趣。

    其次,也请允许酒徒借此宝地,向酒徒的简体和繁体责任编辑,郜宇辉、黄煜智两位先生,说一声“谢谢”。这并非礼貌性的客气,而是真诚的感激。因为正是他们两个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耐心地包容了酒徒的懒惰与拖沓,不厌其烦地帮助酒徒弥补疏漏,使得《隋唐》三部曲达到出版的标准。如果没有他们,恐怕这三套小说,依旧会只连载于网络,旋即被淹没于网络文学的汪洋大海当中。

    过去的五年时间说来不算长,却是酒徒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在那之前,酒徒做电力工程师,忙着移民,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在专心写书的这五年,酒徒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桌案前,一边敲打键盘,一边回想自己这人生三十余载的经历。不知不觉间,便把自己的许多感悟写进了书中。尽管这些感悟未必正确,尽管这些感悟,在很多成熟的读者眼里,会显得非常幼稚可笑。

    酒徒曾经说过,酒徒一思考,读者就发笑。但酒徒却不能停止思考,因为酒徒长了一颗喜欢刨根究底的脑袋,酒徒对着蓝天白云时,常常会做一个愚蠢的杞人!

    酒徒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在电力行业工作了很长时间。借出差之便,在大陆各地乱窜。几年下来,居然游历了二十七个省。看到过很多日新月异的都巿,也看到过很多远远被甩在时代背后的农村。从一个地方匆匆忙忙走到另一个地方,头一天还在偏远的西部欣赏土坯房和炊烟,下一天已经置身于东部的摩天大楼。巨大的落差,经常使得酒徒精神恍惚,宛如进行了一场失败的时空旅行,一只脚早已踏入了现代,另一只脚却永远停留在了过去。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也不知哪个才是自己的家,哪个才是真正的中国?!

    后来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酒徒寓居海外,看得更多,想得也更多,内心深处也更加迷茫。每当世界上有大事发生,酒徒都深切地感觉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政治与浪漫高傲的普世标准,彼此之间剧烈的摩擦与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令酒徒恐慌不安。

    酒徒在惶恐于不安中,学会了一个新名词,文明的冲突!

    当科技将不同的文明越拉越近,冲突也就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当其中一方对另外一方作附视状,矛盾与撞击便更加不可避免。而这种冲突,对弱势一方,往往带来的是悲剧与毁灭。

    诚然,在当今时代,西方文明发展更快,更先进一些。酒徒从来没否认,也无法否认这一点。然而在欧洲人登陆美州时,西方文明恐怕比当地文明领先更多,他们带给印地安人的,却不是进步。诚然,某些政客口中的宣言听起来美丽无比,然而,毁灭美州文明的欧洲人同样手握圣经。

    仼何理念都是由具体的人在执行,你无法保证手握圣经者个个都是圣徒

    这就让酒徒无法不想,在可能发生的文明冲突中,我们古老的华夏文明,会不会落到印第安文明同样的结局?!酒徒知道自己极大可能是在杞人忧天,然而对着随处可见的误解与谎言之时,这种危机感却像刀一样,深深地刺进酒徒的骨头深处。每每回想起来,都不寒而栗。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不深处两个文明接触边缘,很难体味得到。

    这就让酒徒无法不去想,如果东西方文明真的起了剧烈的碰撞,自己所爱的人中,有几个能独善其身?!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酒徒,酒徒身边每个人,酒徒所爱的每个人,恐怕都无法保证幸免于难。哪怕是置身在几万里之外,哪怕是操一口流利的异国语言。

    也许酒徒的担忧是多余的,也许酒徒是在杞人忧天。事实上,酒徒真诚地希望,酒徒的担忧是多余的,酒徒就是在杞人忧天。

    但酒徒个人的所见所闻,却让酒徒无法不多想一些。哪怕自己想错了,哪怕自己始终想不出一个正确答案。

    那段时间,酒徒正在写的网络小说,就是《家园》,后经出版商的要求,更名为《隋乱》。但是我更喜欢《家园》这个名字,因为这是一个民族,一群人的故事。

    在故事里,酒徒借其中一名老将军之口,告诉平民出身的主角李旭,城内的舞榭歌台是大隋,城外的茅屋草棚也是!他们根本就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看上去有天壤之差。

    在现实中,酒徒告诉自己和自己的读者,北京和上海的高楼大厦是中国,西部的窑洞和草屋也是中国。虽然他们之间的差距,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当大隋在内忧外患中毁灭,城内城外,没有幸存者。

    如果华夏文明遭受了巨大劫难,东部西部,同样无人能独善其身。

    无论真实的历史还是小说中,大隋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毁灭。责任,当然应该由杨广、宇文述这些昏君奸臣来背负。然而,受害者却不止是他们。

    无论真实的历史还是小说当中,大唐帝国的轰然倒下,责任都该归咎于李隆基、李林甫和杨国忠。然而,真正承受灾难的,却是半个华夏的普通百姓。

    长安、洛阳,当这些千古名城先遭受叛军的洗劫,再被李隆基父子出售给回纥人,以换取后者的援军之时,恐怕城中百姓,无论富贵贫贱,都要面临家破人亡的惨祸。

    当灾难降临之时,只要是生存在那片土地上的人,都无法不受到波及。当然,其中不乏太原李家这种能在乱世中捞取好处者,然而,对于当时的大多数隋人和唐人来说,他们只能承受丧家亡国之痛。承受血淋漓的毁灭与死亡。

    于是,小说中的主角李旭,渐渐长大,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守护!

    于是,小说中的主角程名振,宁愿舍掉所有荣华富贵,只求那个无所不能的黄河老龙,肯让自己换回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

    于是百年之后的贵胄子弟王洵,几经背叛和磨难之后,依旧选择了横刀立马,挡在长安城的大门之前,质问试图洗劫自己家园的回纥兵,“这天下不是李家一姓的天下,大唐也不是李家一姓的大唐,李亨有什么资格,把长安卖给你们?!”

    他们人生经历不同,但最后却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他们都是守护者。

    不是守护一家一姓之江山,也不是守护自己的功名富贵。而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守护整个文明。

    让家园不在外来冲击中毁灭,让文明在内忧外患中,保留一线生机。

    小说中,当袁天罡劝李旭把握机会,问鼎逐鹿时,李旭的回答是,此身为鹿。

    此身为鹿,最在乎的不是死于谁手,而是能在阳光下,继续自由地奔跑。

    请原谅酒徒任性,让三个故事的主角都没成就帝王之业,而只是选择了谨慎、小心、努力地活着。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因为酒徒自己,也是鹿的一员。

    酒徒

    2012年9月1日于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