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烂小说之旅 » S3-07 润色不等于再创作

S3-07 润色不等于再创作

    这一篇的笔记,主要讲的是正确区分润色和再创作。

    首选是润色,它主要是为了斟酌词句,让故事的文字读起来更加通顺、流畅,而改写(再创作)是为了更改故事结构,让故事效果更加立竿见影,让我们故事的情节更加紧凑、波澜起伏,或者说,一切都是为了有“戏剧性”。

    改写也就是找问题,前面也说过一些方法,这个方法都是从检查基本开始的,我们必须先在纸面上找出有关渴望、障碍、行动的准确起点和篇章。

    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什么人?在渴望什么”。

    渴望并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但人物遭到拒绝和挫败后,渴望还没有出现,那就证明我们的故事出现了问题。

    而渴望也不是一直都在故事中显现出来的,有时候,它只是被满足了,从而被隐藏了起来。

    第二问题,就是障碍,人物能不能绕过它、无视它从而不受到任何伤害?如果可以,这个障碍就没有戏剧性,从此我们也就没了戏剧性的故事;

    最后就是行动,人物有没有歇尽全力去对抗、冲击或是抵制这个障碍?他对自身的资源利用是不是到达了极致?如果人物的思想活动关系到了如何去进攻和防守,那么这也是一种行动。

    总之,记住行动包含“对抗、反击和抵抗”就好。

    为了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我们设置的障碍就必须与人物的冲动旗鼓相当,这样才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最最后,有了(深刻的渴望)(威胁性拉满的障碍)加上(全力以赴的行动),那么情节必然不会卡壳,至于结局,如同我们前面十五节拍所说的,结局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不过你得哄好你的读者。

    而上面所陈列的元素,是“形式”上的重要组成元素(基本元素),但这并不是故事的“效果”,故事的“效果”要落在另外两个要素上,它们是:

    “情感”和“展示”。

    有关情感,还是老生常谈,你的人物“在担心什么”“在害怕什么”“在希望什么”,在每一个故事的转折点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情感也要用思想活动去体现,但也别忘了外在的行动,虽然我们的公式是一定的,但不要写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这样很容易被挑剔的读者看破。

    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我们要时刻注意让我们的读者知道这个人物有什么感受,这才是我们制造终极关联和认同感的地方,也是把读者变成人物化身的秘诀。

    至于另一个要素“展示”,简单说来就是让“可视化”的经验呈现给读者,但由于这个经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只能反复修改,逐字逐句、不违背太多逻辑的情况下来一一呈现。

    可展示不是描摹细节,更加不是归纳特征,希望你不要落入我曾经落入的陷阱中。

    展示是最纯粹、最有效的链接读者的方式,它是场面、场景、人物、情感、动作还有对白,简单归纳为“和现实一样”,所以你展示给读者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让他们代入。

    总结下来,小说的元素不过是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然后再注入情感和展示,这个简单的结构会贯彻我们故事的方方面面,作用于小说世界中的每个场景,每个段落。

    在检查了上面的基本元素后,再创作才能展开。

    因为只有“完整”的故事才值得我们开始修改。

    心得一,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我们不是什么圣人、大师,只有把事情做过了头,才会发现前面那一点点已经够了;

    心得二,万事不容易,正如我们修改这该死的小说一样,不要让故事里的任何人能够“轻易”地做到某一件事情,你不去虐待人物,读者就会虐待你,所以,把你给主角的“苦难度”再加一个级别,要做,就把事情做绝!……反正那个主角又不是你;

    心得三,反其道而行之,虚构故事的首要目标就是塑造人物,至于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情节?为什么不能离谱一些呢?

    心得四,多重任务,多一个渴望和目标,他就多一个可能性,永远不要随便就去做了什么,场景和人物不要为了一个单一的目标去展示出来,而在思考时,运用“剃刀原则”,无益就等于有害;

    最后吧,对于我们突然强烈地意识到某些东西必须出现在故事中的某个时间段时,那就加上去!就算初次审查觉得格格不入也要暂时保留它,如果再次审查时依旧觉得它“有吸引力”,那就努力把它变成故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既然说到了这里,就随便讲讲“场景构建”,在构建场景时其实第一要务是“体现人物性格”,然后必须要能“推进剧情”,最后还有一个隐藏的任务:把这个故事剧情推向更加不利于人物的那一面。

    读者想知道的东西很多,但他们不见得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其实可视化的信息来源,只是“什么人”“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然后才是有关这个场景的一些前提,一些关联人物眼下处境的有趣信息。

    而人物传记和人物的历史事件并不是一个塑造人物的高校途径,比起这个,读者更加关心人物眼下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待困难的态度。

    性格就是行动,偷懒不去展示就没有好结果。

    反正是杂乱的笔记,也就随便说了说了,以前我为了将“自认为精彩的画面”从故事后段单独提取出来,也就是用了“倒叙”,不过那时候我连小说的基本要素都没有搞清楚,自然也就把内容搞得一塌糊涂。

    倒叙不是不能用,但倒叙和讲述一样,它其实不是展示,展示是事实发生的一切。

    所以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倒叙同样要慎重、有节制的使用,最好是和讲述一样,均匀地散布到故事的每一个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