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汉英雄传 » 第二十九章遭难落水

第二十九章遭难落水

    薛琼来到淮南郡衙,向淮南太守辞行,太守心中一惊,只因淮南之所以能得享太平,周边无匪寇之患,全仰仗薛琼,现在薛琼要辞官不干,他这太守也不能像现在坐的这么安稳了。忙问薛琼为何要辞官,薛琼道:“因为破黄巾,擒张角的刘毓,是我至交好友,我俩亲如手足,如今他因剿黄巾有功,被封为太原太守,那太原周边多有胡掳,他身边没有个帮衬的人,我实在不放心,所以我要去太原帮他。”

    太守道:“可是你走了,我淮南百姓怎么办?好不容易有了几天安生日子,你只能弃淮南百姓不顾。”

    薛琼回道:“大人放心,我只独自一人走,麾下五千精兵扔在淮南,不会有失。”

    淮南太守只是挽留,因为纵然有五千精兵,可无人统领,有什么用,自己有不会领兵打仗。淮南太守以此为由,在此挽留薛琼,于是薛琼向他举荐一人,此人是薛琼副将,在薛琼攻打许干时,率领乡勇来投奔,作战勇猛,颇有智计,乃是山东临沂人,名唤刘勋。可以为主将。太守见可薛琼一心要走,无奈只能放他离去。

    薛琼回到军营,将军中大小事务交给刘勋后,不带一兵一卒,出辕门,要走时有二十三人要跟随薛琼一起离去,众人道:“我等在淮南无牵无挂,愿意跟将军一起去,还望将军不要抛弃我们。”

    薛琼无奈将这二十三人收为亲兵,跟刘勋说过之后,带着一起去太原。

    回到家,窦三娘等人已经收拾好行装,只等薛琼回来带着大家一起走。

    薛琼又顾了几辆马车,让女眷们乘车而行,窦三娘和谢氏夫人还有自己母亲同乘一车。

    一行几十人浩浩荡荡向北出发,走在半路,路边坐着一人,背着包袱,要挎宝剑,见到薛琼等人到了,站起身对薛琼道:“仲宝来何迟也?我已等候多时。”

    薛琼见到那人问道:“子扬何故在此?”

    那路边之人正是刘晔,道:“仲宝一人去太原建功立业,却不带我,可是不够朋友啊!”

    “我非是去投军,而是去投昔日兄弟,子扬错怪了。”

    “那不重要,我也去太原,想见见你口中的英雄,不如同去,你若不带我,我自己去。”

    “此去太原山高路远,路上多有歹徒,你一人如何去得,咱们一起走吧!”

    “这就对了。”说话就扳鞍上马。

    “出发。”

    一路无话,这一日众人走到徐扬交界的一处山道上,谢氏和窦三娘母亲在车里坐的闷了,就都跑到薛琼母亲那辆车上,几位老人说话解闷。

    行走间,道路两旁闪出一彪人马,有百余人,个个衣衫偻烂,头裹黄巾,手中兵刃却磨的雪亮,还有十几张弓,瞄准薛琼等人。

    一路走来,薛琼遇到的流民土匪就有十几波,只要薛琼冲上去将领头的杀了,剩下的就散了,所以也没把这一伙人当回事。此时那黄巾队伍中走出一个人,嚷嚷道:“老子是黄巾渠帅韩忠,是昔日人公将军麾下大将,现在想起兵为人公将军报仇,要借你们的马匹,粮食用用,留下东西,你们滚蛋吧!”

    薛琼听的乐了,张角都死了,还人公将军,也懒得跟他废话,催马急出,武狼牙棒朝韩忠头顶打去,韩忠哪里想的到薛琼这么一副病鬼模样,竟然这么凶猛,话都不说一句,上来就打,慌忙举起双臂架起长枪抵挡,被薛琼连枪带头打的粉碎,脑浆四溅,溅了韩忠旁边一名弓手一脸,吓的那人手中弓弦一松,射出一箭,瘫坐在地上。

    那支箭程弧型抛射出去,正巧扎在为窦三娘拉车的那匹马臀部,马匹吃疼受惊,散开四蹄,直奔山下冲去,连马带车还有车里的窦三娘一起掉入一条奔腾的大河之中,随着波涛几个起伏,不见了踪影。

    这一幕只惊的薛琼手脚冰凉,大吼一声“三娘”飞奔下山,来到河边,哪还有一点影子。

    众匪寇见韩忠死了,一哄而散,刘晔带着剩下的人下山来到河边,见薛琼跪在岸边,以头抢地,嚎啕大哭:“三娘啊!我对不起你。”说罢,拔出腰间佩刀,就欲自刎,辛亏刘晔眼急手快,一把抓住薛琼手腕,急道:“仲宝不可,你若自刎,让剩下之人怎么办。”

    薛琼哭道:“阿笑走时将母亲和三娘托付与我,可如今我却没有保护好三娘,如何还有脸去太原,哪还有脸去见阿笑,哪还有脸活在这世上。”

    “如你所说,三娘不在,可刘将军母亲还在,你打算让老人家自己去太原吗?”

    此刻刘毓母亲谢氏来到薛琼面前,伸手将刀从薛琼手中夺下,泪眼婆娑道:“仲宝啊!伯母知道三娘出了事,你心中自责,我这心里也难受,可我也知道此时不能怪你,阿笑也不会怪你,你若再有个三长两短,阿笑岂不是更加难过。”

    说罢,将薛琼扶起,道:“我们再沿着河岸往下游找找,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也算对阿笑有个交代。”

    薛琼点头道:“便依伯母,等将你们送到太原,我在向阿笑以死谢罪。”

    一行人沿着河岸一直向下游寻找,可是五日过去,也没有见到人影,心里都明白,窦三娘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了,众人脸色黯然,放弃了寻找,继续向太原行去。

    刘毓自回到太原,将郡中诸事出力妥当,虽然并州刺史丁原屡屡从中作梗,不让刘毓安稳接管太原,可在卫仲道、裴潜二人的帮助下,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威胁。

    王如意在得知刘毓来太原做太守时,高兴的不得了,一扫往日郁闷心情,又变得活泼起来,每日梳洗打扮,照镜子,他父亲知道自家女儿心思,曾派儿子王昶去请刘毓来家做客,询问刘毓婚事,并隐晦的说自己女儿对他有意,表示有意将女儿王如意许配给他。哪知刘毓连连摇头,说自己已经有了未婚妻子,王泽无奈只能作罢。

    王如意得知刘毓已经有未婚妻,暗暗哭了一场,心里就要将刘毓忘掉,暗思:“天下好男人多的是,我王如意还怕嫁不出去吗?”可事实永远都是你越想忘就越忘不掉。后来几次去见刘毓,刘毓都避而不见,如此更加让王如意对他倍加思念,以至到了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的地步。

    王昶见妹妹如此,便去求卫仲道说合此事,并说此事若成。将全力支持刘毓坐稳太原。卫仲道并没有答应,因为卫仲道也曾劝过刘毓,说王氏在太原影响很大,若能娶了王如意,对他在太原非常有帮助。刘毓道:“我已有未婚妻,岂能再娶她人为妻,此事断不可为。”

    王昶见如此也没有多做为难,只是有些替妹妹感到不值而已。

    刘毓坐稳太原太守后,卫仲道建议可以上书朝廷,言十常侍之罪以摆脱自己阉党名声。刘毓听从其言,写奏章尽言十常侍之罪,同时命人携带礼物给大将军何进送去,请求何进为他周旋。可派去洛阳的这个人,必须心思灵活,才思敏捷才行,刘毓正为不知派谁去洛阳烦恼时,卫仲道向他说道:“我举一人可解将军之忧。”

    刘毓问是何人,卫仲道说:“此人是陈郡人,姓梁名习字子虞,为人有干才,德行堪称表率,是我恩师蔡邕弟子,我与他关系很好,将军去南阳时,我曾写信邀他来太原,如今在我府上已住了七八日啦!就等将军召见了。”

    刘毓道:“仲道有这样的朋友,怎么不早日引荐。我当亲自去见他。”

    卫仲道言道:“人已经来了,就在郡衙外等候。”

    刘毓赶忙站起,整理了下衣服,和卫仲道一起出门去见梁习,经过卫仲道的相互引见之后,刘毓邀梁习到郡衙说话,经过一番攀谈了解之后,对梁习的才能感到佩服,梁习也为刘毓的气度所折服,刘毓任命梁习做了自己的太原府参军,并让他去出使洛阳,梁习欣然领命。

    梁习一路风尘来到洛阳,先去见了大将军何进,送上刘毓的书信和礼物,何进看了礼物清单非常高兴,让梁习放心,有他在不会有任何事情。

    梁习对何进是奉承不断,只哄的何进是飘飘欲仙,真以为自己是大汉第一好官。之后梁习又去了御史台,将刘毓弹劾十常侍的奏章呈上。又去拜访了不少朝廷重臣,钱财是大把的散,反正都是卫家的钱,他也不心疼,之后便回馆驿等待消息。

    洛阳皇宫,天子刘宏正在主持早朝,有大将军何进启奏,道:“陛下,西凉羌人首领北宫伯玉联合西凉大族名士韩遂、边章等人造反,请陛下裁夺。”

    刘宏怒道:“这些西羌胡人,没有一刻让人省心,可速速发兵平叛,大将军可有主帅人选?”

    何进道:“臣保举太尉张温为主帅,可平西羌北宫伯玉。”

    刘宏准何进所奏,封张温为平西大将军,择日挂帅出征。此刻常侍张让又举荐董卓为将,随张温出征,皇帝刘宏准奏。

    董卓自讨伐黄巾失利,被贬在家后,一直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经常派人给十常侍等宦官送了大量的钱财,只求能够复出为官,张让借此次西羌造反之机,举荐董卓为将,自此董卓走上平步青云之路。

    张温又举荐别部司马孙坚为将,言孙坚勇猛善战,必能相助自己打败羌人。

    刘宏准张温所请,命孙坚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