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明末三万里 » 第四章 八大王会议

第四章 八大王会议

    将左手的布袋子丢到张毅的手上,袁明清同时解下腰间的水壶递了出去。

    张毅此刻肚子的确是饿了,接过袋子看到里面放着几张馕,毫不介意的拿出一张撕开,将一小块碎片放在口中,同时饮了一口水,任由水将坚硬的馕在口中慢慢泡软。

    馕是西北特有的食物之一,不同于现代,那个时期非常硬且干,因此都要先泡软才能吃。

    感受口中馕的变软,张毅说着模糊不清的话,

    “师傅找我有事吗?”

    袁明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

    “你忘记了吗?今晚要在李氏宗祠开我们起义大军的首次会议,大家都在等你这个张大王过去呢!”

    张毅略一思索脑中张献忠的记忆,立刻就想起这个事情,刚才他因为做了那个噩梦,所以下意识的想要出来散心,结果忘记了。

    拉上袁明清的肩膀,张毅赶紧朝着山顶的李氏宗祠走去,

    “师傅,走吧!我们一起过去!正好我也有一些安排要说一下!”

    然而,话音落下的时候,张毅却发现自己竟然拉不动袁明清。

    疑惑着头转过去,却见袁明清脸色严肃的说道,

    “献忠,今时不同往日,私下里就算了,以后在众人面前你还是叫我袁将军吧。”

    作为曾经老朱家的军人,袁明清明白在军中更要遵守上下尊卑的道理,许多军中规矩的崩坏,往往都是从小事开始,他作为张献忠的师傅,更要遵守这个规矩。

    张毅认真看了他的眼睛,见他眼中坚定的目光,沉默片刻,突然笑了。

    “好!袁将军,请!”

    袁明清这才露出笑容,跟在他身后半个身位的位置,

    “大王请!”

    两人走在路上闲来无事,开始细聊日后的大致规划。

    对于张献忠的想法,袁明清显然很是支持,作为曾经肤施的总捕头,袁明清很清楚一旦大军围剿,以十八寨目前的情况,显然是不堪一击。

    虽然靠着复杂的地形可以与官兵周旋一段时间,但若是官兵认真起来步步紧逼,他们则很难生存下来,因此练兵显然势在必行。

    深夜一路幽静,唯有虫鸣之声遍布两旁,不时有鸟声在空中掠过,两人聊的兴起,不知不觉已经回到山上,来到了一个烛光盈盈的宗祠。

    此刻宗祠门口有七个人正翘首以盼,显然等待多时了。

    张毅看到七人,脑海中立刻闪过关于这七人的记忆。

    最左边是老迈的李家族长,从左往右依次是张献忠的发小亦是私塾好友李继伟,党家坪的陆翊,吴家山的张怀忠,薛家寨的杨晓峰,还有张献忠在榆林当兵时认识的好友刘建宇,李海涛。

    此刻七人都穿着厚大衣,在门口揉搓着双手,口中吐出热气。

    看到张毅与袁明清过来,纷纷露出笑容。

    清了清嗓子,张毅与袁明清对视一眼,不由尽皆向后仰天大笑,

    “袁将军,看来他们等了挺久的!”

    “那你还不快过去赔个不是!”

    来到七人面前,张毅并不矫情,而是立刻抱拳躬身行礼,

    “劳烦各位久等了!献忠实在过意不去!”

    七人此刻虽然被冻的满脸通红,但却并不生气,反而围上来扶起张毅,

    “大王客气了!这天太冷,正好活动活动筋骨也好!”

    “献忠,我们也才刚到而已。”

    “献忠,我刚刚还和大伙说,你早上说的话实在太棒了,现在乡亲们都对起义充满信心。迫不及待的想和官兵打上一场。”

    七嘴八舌,却都斗志昂扬,看到军心可用,张毅倍感欣慰,今晚在这里的都是这支起义军的栋梁,无论未来如何,至少如今大家都是一条心。

    此刻他不敢倨傲,也不敢得意忘形,更不敢因为别人叫他大王而忘乎所以,因为他知道,目前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他如今除了一些威望,什么都没有。

    这个时代,树倒猢狲散是最常见的,而眼前的这六人,各自组织了一大批的乡民参加了这次起义,若是他们不满,只怕顷刻间就可以带走一大片人,所以他必须表现出自己的风度。

    再次谦虚的躬身,张毅又一次抱拳道,

    “多亏了各位鼎力相助才有了如今的盛况,献忠只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各位先请!”

    然而,张毅不进去,其他人哪里敢真的进。

    连忙扶起张毅,六人连忙七嘴八舌的围绕在他的旁边,

    “大王,大伙都是冲着你来的!你不进谁敢进啊!”

    “献忠,如今我们已经起义,你的鬼点子多,大家都等着你拿主意呢!”

    “晓峰说的对!献忠,后面怎么办,都靠你了!我们把人给你带来了,但是怎么带兵打仗我们都没经验!需要你想办法!”

    ……

    又是一番谦让,眼看寒风吹的屋外的竹杠哗啦啦作响,站在旁边的李氏族长赶紧上前阻止众人的寒暄,

    “各位!这天越发冷了,先进去吧,别站门外了!大王,您是主帅,您先请!”

    老者发话,几人自然立刻安静下来。

    张毅此刻已经展示了自己的礼贤下士,再扭捏就是矫情了,于是他也毫不客气的拉着李继伟的手一起走向大门,同时不忘大声道,

    “兄弟们!一起进!”

    “好!一起进!”

    气氛浓烈,斗志昂扬,众人跟在张毅的身后,走进了宗祠。

    宗祠内,此刻主座上摆着一把太师椅,太师椅的正前方是一个长方形圆桌,圆桌的四面摆着八张梨花木的椅子,正好八张,若是算上太师椅,合起来一共九张椅子。

    这个时代,九为极数,不求十全只求九五,所以这也是最高规格的会议了,显然李氏族长费心了。

    油灯以及涂满松油的火把照得宗祠内宛若白昼,张毅坐在太师椅上,其余包括袁明清在内的七人的分别落座在左右,李氏族长则悄然离开。

    这一场在内部被称之为八大王会议的起义军初期会议就此开始,后来不知为何,演变成了对张献忠的名号,人称:八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