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爹是胡惟庸 » 第十二章:拜我为师

第十二章:拜我为师

    “我呸!希望这冤大头多来几次,那可是整整一百亩地啊!”

    “发财了,发财了!”

    一路疾行,穿过拥挤的人群。

    转到拐角,胡定山撑在墙边,喘了口气。

    看着欲言又止的兄弟二人,没好气地问道:“说说吧,你俩到底想和我说啥?”

    “对了,你们叫什么名字?”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拱手一揖:“恩人,我是何家老大,何继学,他是我弟弟,叫何立命。”

    胡定山点点头,是个好名字,一个继学,一个立命,看来一家子都是妥妥的读书人。

    忽然,他二人齐声扑通一跪,给胡定山给整蒙了。

    “恩人,劳您看得起,但我兄弟二人已经有师父了,这一日为师,便是终身为父!”

    胡定山嗤笑一声:“那枭雄吕布,还有三个义父呢,逝者已逝,别让生者难为啊!”

    何立命一脸不可置信地抬起头。

    这义正言辞的胡说八道,真是刚才那个拔刀相助的恩公说的?

    何继学叹了口气道:“为了帮助我们这不成器的兄弟二人,我师父最后疲惫离去,现在他尸骨未寒,我们又怎能拜别人为师呢?”

    “您明世事,知世礼,就请您成全我兄弟二人的孝心!”

    胡定山一听,懂了,笑着拍了拍何继学的肩膀:

    “你师父尸骨未寒,你没钱给他下葬,这不是孝。”

    “让你师父替你们担忧,这也不是孝。”

    “但现在,有让你们成全孝道的机会。”

    “那就拜我为师,我会出钱,让你们的师父,风风光光的下葬!”

    “到时候,谁还会看不起你们这三个曾经十分困难的师徒?”

    两兄弟虽然死心眼,单纯老实,但却不是这么容易被PUA的。

    但胡定山的最后一句话,实在太戳人心窝子了。

    是啊!如果凭他们兄弟这辈子的努力。

    恐怕都很难让师父风光大葬!

    就算可以,那也是许多年以后,说句不好听的,自家师父的骨灰都臭了吧?

    想到这里,何立命实在忍不住,号啕大哭出来。

    “从现在开始,我何立命,愿拜您为师,您百年之后,我必兢业伺候!”

    胡定山的嘴角微微抽搐。

    什么叫百年之后?你小子这么不会说话,怪不得考不上秀才。

    一旁的何继学沉默许久。

    最终身子一弯,也叩拜下去。

    “何家长子何继学,今日拜您为师。”

    “师父,小子身无奉茶,但此后一身骨血,皆为孝意。”

    胡定山摆摆手:“快起来吧。”

    这古代人也太麻烦了。

    三叩九拜的,还要说一些弯弯绕绕的话。

    不像后世,收个徒弟还要时刻注意他会不会背刺。

    不过换个思路想想……这样也不错。

    他们都挺重情重义的。

    ……

    初冬的风就像利刃,在天空中肆意卷刮。

    谨慎殿的地板微微发烫,隔间燃烧着地龙。

    朱元璋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开始翻阅校阅臣子们所作的答卷。

    他原本轻松的眉头,越皱越深。

    很快,手中的高度见薄,他的眉头也拧成了一条绳。

    啪的一声,答卷被狠狠丢在桌子上。

    茶水溅了出来,殿里的宫人们身子一缩。

    朱元璋只觉得自己是老糊涂了,居然会把这样的问题拿给这些天天只知道享福的官二代来回答。

    他摇头叹息,又扼腕叹息。

    谁说的虎父无犬子,站出来!

    大明的官二代,简直是一群草包!

    也就是宋濂的孙子宋慎文笔工整,逻辑清晰,勉强还说得过去。

    看看其他人的,不是胡扯一通云里雾里,就是卖弄自己的学识。

    把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扯得天花乱坠。

    总之,就是一句话都说不到重点。

    这种水平传出去,天下读书人该怎么看待国子监?

    大明还有未来吗?

    为了避免自己带有有色眼镜。

    朱元璋下了规定,这些答卷,全部都糊上了名字。

    一开始,朱元璋还十分期待,胡定山的回答。

    从发明水稻那里开始,他就觉得,胡定山是一批黑马。

    一定能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可现在,他都已经翻了这么多答卷了,就没见过一张好的。

    想来,胡定山的也赫然在列。

    所谓的黑马,只是昙花一现。

    日后,给他一些桑农的要职便是。

    也算是给胡家一些恩泽了!

    朱元璋心里的期望落空,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

    他冷哼一声,摆摆手,对一旁伺候的大太监道:“把这些卷子都拿下去!”

    看着就烦!

    忽然,殿外的冷风呼啸扑来。

    一张没粘好的卷子飘到了地上。

    朱元璋瞥眼一看,顿时火冒三丈。

    这是什么字?这群官二代,已经胆大包天,开始敷衍自己了!

    没错,卷子上,赫然是歪歪扭扭,张牙舞爪的字迹。

    他不等太监动作,自己蹭地一下从龙椅上走下台阶,捡起来一看。

    他倒要看看,是谁这么肆意妄为,胡乱写卷。

    很好,不光字写得难看,就连卷子也只回答了一半。

    朱元璋的怒火越来越盛,他一脸阴沉,熟悉他脾性的大太监努力把自己缩成一坨,降低存在感。

    嗯?等等!修养生息,鼓励垦荒,进行屯田?

    这些文字居然和自己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难道是有人泄卷了?

    不对!为了保证公平,朱元璋可从未把想法告诉过朝臣。

    所以……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这人,究竟是谁!

    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肱骨之臣,标儿的左膀右臂!

    ……

    “阿嚏!”

    奇花争奇斗艳,佳木茏茏葱葱,红柱游廊中,两旁高山流水。

    胡定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一咳嗽,面前的花瓣飞舞,足见力度多大。

    卧槽,是谁这么想我?

    此时,他正在一个游园会上。

    从古至今,都有相亲的说法,古代呢,婉转一点,会举办一些聚会让才子佳人行诗作画,互相切磋。

    比如今天的游园会,便是一个官家小姐举办。

    胡定山这样的年轻勋贵公子,自然也是抢手的香饽饽。

    不过,因为名声限制,他和游园会主角的位置,离有十米之远。

    细纱屏风内,婀娜的身影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