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标变狠,老朱乐麻了 » 第一百零二章 官场的风气

第一百零二章 官场的风气

    现在的京城,朱标有了禁军可以调动。

    外围还有朱棣在舟山练兵,这就对五军都督府进行了威慑。

    在朱标心里还是有个估算的。

    就算五军都督府的人全部起来造反,只要能够抵挡住第一波攻势,就能够得到援军来,朱棣这二十万水军就可以杀回金陵。

    然后时间一长,各地的藩王,还有驻守的边关将士也都会回京杀敌。

    所以朱标现在是不用怕的了。

    可是对于他来说,他不允许有人在背后搞一些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现在,李善长他们显然是触碰到了他的逆鳞了。

    不管他们在府上密谋的是什么,朱标不知道,就是不行的。

    朱标之所以成立锦衣卫,就是要知道天下发生的事情。

    这些事情,惩与罚都是朱标来确定,他要拥有绝对的指挥权。

    于是,他让锦衣卫继续监视李善长等人到底在干什么。

    然后自己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么朱标就要开始着手大开恩科了。

    有了李善长等人的这一次让他起疑心的挑战。

    朱标对这些淮西武将们,这些开国勋贵们,,有了厌恶的想法了。

    这些人不仅仅拿着最高的俸禄,还往往不满意,还要联合起来做坏事?

    这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现在大明虽然经过一系列改革,可是国库还是很空虚,要富裕起来还是有一段时间的距离的。

    这里面,除了许多官道,驿站,衙门的基础建设以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官场的俸禄了。

    既然你们拿着高俸禄,还不好好办事那么就告老还乡吧。

    于是,朱标为了不出现朝廷的混乱,他打算等第二次恩科考试之后,这一批士子实习结束,能够担任职务的时候,就让这些淮西党的人告老还乡了。

    用新人不用那么多的俸禄,还比较听话,还能够接受许多新事物。

    这简直是廉价劳动力啊。

    朱标没有穿越过来的时候,他是别人的廉价劳动力。

    现在他自己掌握了权力,也想到了廉价劳动力。

    正是一个完美的闭环啊,看来只要是坐在某个位置的人,都会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啊。

    当然,这还是好上位,要是垃圾上司,他才什么都不管呢,他只管自己享乐,才不去考虑什么百姓税赋呢。

    这一点,朱标还是比较好的。

    他想的消减一些功勋爵位的人告老还乡,把这一些人的俸禄节流下来,就可以用上更多的新人官员上面。

    新人办事有劲,有理想,有抱负。

    这比起动不动就不满意的老将来说要好许多。

    朱标还是深知百姓的重要性的,他的想法就是要合理化政府职能机构,然后让百姓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百姓实在是苦啊,战时要牺牲儿郎,太平时还要被官员剥削。

    朱标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一点,他和朱元璋想法是一致的。

    朱元璋就是最爱民的,他宁愿官员穷,也不为难百姓。

    就大明洪武年间的税收都非常少,所以从上到下都比较穷。

    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去闹什么事,反而是官场一直不得安宁,这当然和俸禄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当上官的人,结果发现连自己都吃不饱,更养不起家人,还买不起房。

    这不乱才怪,所以他们很多人才去铤而走险。

    去贪污受贿。

    朱元璋又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此,就是一片血流成河了。

    朱元璋一朝的百姓活得倒是还可以。

    现在,朱标更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了,历朝历代只要官场太污了,就会有百姓起来造反。

    所以,百姓是逼不得的,因此,朱标用了方孝孺,用了他的十五字方针。

    纠正官场的风气。

    提升官员的俸禄。

    还要注重考核和晋升。

    这样一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就算是好好当官也可以活得好好的,那又何必再去做不法砍头之事呢。

    这是朱标的爱民思想。

    他也知道,方孝孺的方针是很到位的。

    高薪养廉在某一种特殊的时期,是十分有用的。

    可是,这么好的政策,对于一些新人他们是感激不尽,但对于一些淮西武将来说,他们早已经习惯的挥霍无度了。

    这些钱财必然有一些是不干净的。

    现在,一下子要调整官场了,虽然表面上是给他们涨了俸禄,可也让他们的一些油水全部没有了。

    这一涨一跌,是个人都算得到,他们的腰包却是少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从朱元璋当上吴王的时候,就过上了比较好的日子了,到了现在朱元璋当皇帝,又十几年了。

    他们封侯的封侯,封将的封将,日子已经过得很习惯了。

    对于那些低级官员,对于那些新科士子,现在的待遇简直的太好了。

    他们也会去比较,前任的官员是什么俸禄,现在是什么俸禄。

    他们拿到的银两,在当地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稍微节省一些,经过几年的存储,也可以用正当的俸禄收入,在当地购置一些房产和田地。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要想实现购置田产和房屋,那么就会用官威去压,或者用其他更多的卑鄙手段才行。

    那种事情风险极大,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举报,到时候一充公就什么也没有了。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能够走进官场,只要能够好好节俭几年,就能靠着自己的正当收入买一个房子买一些田地。

    这些东西就是世世代代的家产,无论是多少代之后,还是一样可以属于自己家。

    这对于古时候这种家国思想非常浓厚的士子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处啊。

    只要不犯错,那些在农村出来的士子,好好奋斗几年,之后自己的子子子孙孙都依靠他的家产,作为起步线,可以成为城里人了。

    这笔账他们都会算。

    因此,这些新人都会非常的小心和听话,朱标用起来也就十分舒服了。

    可这些淮西武将,他们就不习惯了,现在只能靠这点俸禄过活,自己还有一大家子婢女,小妾要养。

    还有就是有些家里还出了些不孝子孙,挥霍无度习惯了。

    一下子经济上出现了收紧,这就慢慢的有问题出现了。

    有些家教不严的,义子义侄众多的,开始了坑蒙拐骗之路。

    而锦衣卫对此也是不会手软,将他们抓入诏狱。

    朱标也会借此敲打敲打他们,然后卖一个人情给他们,让他们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