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十三集 矮马

第十三集 矮马

    有了何晓霞的项链,穿越三人组的底气立马就壮了不少。虽然价值万贯的项链距离他们搞工业区的预算还是相去甚远,但毕竟也算有了一点经济基础,不至于什么都干不了。

    但是关于怎么变现的问题,三人还在讨论。

    余杭的意见是,直接跑去江南,可以卖个好价钱,顺道还可以回老家看看,游览一下这个时代的南京和杭州。

    蓝采和吓唬他说:“咱们这一身行头和做派,到了江南,保不准就让官府把咱们当成奸细抓了,项链充公,平白便宜了那帮狗官。“

    何晓霞也说:“是啊,咱们去那边无依无靠的,生面孔做这么大的交易,确实不保险。“

    余杭问道:“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委托关大哥他们过去交易?“

    蓝采和摇头道:“也不靠谱,你想啊,关家人也不过就是汉中地面上的土鳖,到了南京城,苏州城,还不被那边的皇亲国戚们玩死?“

    余杭叹气道:“也是,确实不太稳妥。如果路上先碰到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那也不用去了,项链直接归他们不说,人还被宰了。“

    何晓霞感叹:“还真是麻烦呢。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汉中直接卖掉,即便便宜一点,好歹没有危险。“

    余杭道:“有了钱,咱们就可以开始干了。不过资金还是太少,都想不出到底应该怎么弄。”

    蓝采和笑道:“别贪心不足了。要不是晓霞这条项链,咱们多半就得去种地了。”

    何晓霞也说:“这点钱搞工业确实紧巴巴的,咱们得想想办法,争取搞一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要不然等不到咱们赚钱,钱包就瘪了。”

    “是啊是啊,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蓝采和附和道:“鸡生蛋蛋又生鸡,滚动发展才是王道。”

    有了宝物是好事,不过又添了心病。既然赖大能来偷,那张大王大就也能来偷,这可怎么办?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三人决定立刻筹备起来,尽快去汉中把项链卖掉,一了百了。

    筹备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要准备行头。他们现在这样穿着冲锋衣牛仔裤的装扮,定然是不成的,走到哪里都过于引人注目。在华阳县这种偏僻山沟里,又有关家人的照顾,问题倒是不大。

    但是汉中毕竟是府城,那里不但有知府衙门,还有地方军队系统的汉中卫所衙门,并且还有大名鼎鼎的瑞王府。一个不小心,惹出什么事端,那可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既然现在的身份是修仙求道之人,蓝采和就按照道士的样子,给三个人设计了道袍,两边开叉很高,一直到腰部,便于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抽出腰间的武器。又按照余杭的要求,在腰部两侧加了斜插的口袋。

    然后就去关家的布店挑选了面料,拿去瞎子裁缝那里,量好尺寸,交代了要求。每人淡蓝色和灰白色各做一件,以便替换着穿。

    这个裁缝并不是真的瞎子,三人看他的样子,估计是长期起早贪黑干细致活,把眼睛搞近视了,看东西老是眯着眼,还要把东西放到眼睛跟前才行。三人想,等以后有玻璃了,想办法做一副近视眼镜送他。

    头上也不能空着。他们头发太短,不能像道士那样在头顶挽一个发髻,所以只能戴帽子。蓝采和模仿大明朝那种四方平定巾和江山一统帽的样子,画了个差不多的,还要求和后世的军帽那样,前面加一个帽檐,后面加上两根飘带。

    衣服做出来,余杭很喜欢。虽然颜色不是很正,但面料不错,是很细密紧实柔软的棉布,穿上以后,感觉蛮舒适。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抬头挺胸走了几圈,感觉浑身散发着一种玉树临风,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气质。

    第二方面的预备,是安全问题。

    三人到了大明朝,虽然暂时安全,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是绷着一根弦,每时每刻不敢放松。三人以前只是办公室同事,这次穿越极大地增强了三人之间的友谊。他们都明白,三个人必须紧密团结,抱团取暖,没有谁能够独自应付接下来的明末乱世。

    三人主要是练习各种武器的使用以及作战配合。说是各种武器,其实就是几把冷兵器,蓝采和的武器是狗腿砍刀,余杭的是一把斧子,何晓霞也有一把战术直刀。这些都是比较短柄的武器,只适合近身防卫。三个人需要练习的主要是在做劈砍和格挡两个动作时,三个人的配合。配合不好的话,真打起架来,没有被敌人砍死,也要死在自己人刀下。

    三个人都是身高臂长,控制范围很大,进退之间,默契需要训练才能达成。

    何晓霞还教了余杭两种步伐。她有太极拳的底子,走起来进退有度,煞是好看,余杭练习得很认真,不过怎么看都像是唱戏的在走台步。

    还有远程武器。余杭的钢珠枪非常实用,蓝采和何晓霞也有弹弓,三人特意到山脚无人处安了靶子,练习二三十米内的射击。

    其中一个科目是何晓霞与蓝采和在前面用冷兵器御敌,余杭在后面或者侧面游击,寻机狙杀敌人。

    三人还演习了一些对抗,比如深夜遇袭,背后遇袭,某一个自己人被敌人制住等不同状况下的应对方案,尽量避免出现突发状况下的手足无措。

    关盛言很赞同三人马上就去汉中卖项链的计划。他也觉得去江南变数太多,不是很有把握。汉中就不同了,他二弟关盛闻常年在汉中经商,地面上还是比较熟的,过去以后,把事情交给他去联络,应该可以很快办成。

    华阳距离洋县一百五十里,洋县距离汉中还有一百二三十里,总共二百八十里的路程,在后世这点距离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在大明朝,那还是比较远的,路上要走好几天,所以也需要准备一下。

    关盛言说骑马去,五天能到,并带三人去关家庄的马厩里挑选坐骑。

    三人看到的是汉中本地产的一种矮马,就是后世公园里那种小马,专门让小朋友骑着玩的,身高普遍一米一左右。

    余杭不太满意:“大哥,你不是让我们就骑着这样的小矮马去汉中吧?这马看着还没有我重呢。”

    何晓霞蓝采和都哈哈大笑。他们也觉得骑在这样的小矮马身上有些滑稽,估计骑上以后双脚都还能着地。

    关盛言道:“你们可不要小看咱们汉中马。这种小马宁羌那边很多,几两银子一匹,很便宜。看着矮小,不过力气很大,川蜀古道上的载人载货都靠它,咱们乡下的农活也用它。”

    三人看他说得淡定,于是将信将疑,各自进去挑了相对比较高大健壮的,蓝采和挑了一匹黑马,余杭挑了一匹栗色的,何晓霞挑了一匹颜色漂亮的白马。

    套好鞍具,大家一起去庄子外面的荒地上练习。刚开始,三人还小心翼翼地提着气,害怕把全身重量都压在小马身上,会把它压趴下。

    骑了一会儿,发现真的没事。这几匹马在矮马里面算高大的,不过身高最多一米二,体重估计也就二百斤,和余杭还真差不了多少。

    这几匹马确实力气不小,驮着他们这些体重超标的人,并没有特别吃力的样子,小跑起来,好像还很轻快,让三人感觉很奇妙。

    这些小马很温顺,和他们这些陌生人的配合很友好,完全没有那些高头大马动不动就发脾气,尥蹶子的坏毛病。

    三人倒是上了瘾,每天都要出去练习,和自己的坐骑也熟悉起来,渐渐都还有了自己的心得,气氛也变得轻松愉快。

    三人都给自己的坐骑起了名字。余杭的叫闪电,蓝采和的叫追风,何晓霞的叫小花。

    这一天下午,三人进行了竞速大赛。

    开始以后,小花始终一马当先,跑在最前头。

    闪电毫无悬念地落在队尾,毕竟余杭的体重九十公斤,合一百八十斤,而何晓霞六十五公斤,一百三十斤,虽然她在女人里算是不轻的,但毕竟要比余杭少了五十斤肉,所以闪电多驮了五十斤,难免有些气喘。

    小花四蹄翻飞,跑得极快,何晓霞一路冲刺,感觉耳边风声呼呼,非常畅快,回头瞄一眼,看见闪电在最后玩命地追,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而第二名追风也是紧追不舍,跑得不慢,何晓霞看到蓝采和的一双长腿,滑稽地蜷着坐在追风身上,活脱脱一个黑猫警长,让她禁不住哈哈大笑,心情在这一瞬间,变得畅快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