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本道妙仙人 » 第44章 (求追读)十地周流经

第44章 (求追读)十地周流经

    一时间,谢自然只觉灵台中山移水易,转眼自己已独坐高崖,身临百尺幽潭之上。

    他身下这幽潭,本是妙生观后山一处无名之地,漫长的岁月里,前身大多时候,喜欢在崖边坐忘修行,久而久之,他每每观想静悟之时,灵台之中,便会下意识演化成这般模样。

    这习惯,倒也沿袭到了谢自然这里。

    对于神意一道,谢自然从下山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琢磨。

    起初在他眼里,这神意除了在虚实的层面上,更虚无缥缈外,其他方面和元神倒也相差不多,直到今日众妙归真,他才隐约摸到了《游》、《御》、《观》、《化》四字法门。

    世间渴慕仙道之辈,常常羡艳神游之说。

    可在谢自然看来,这神游也分上乘下乘,世人往往混为一谈。

    这下乘的神游,说的便是元神出窍,这一类神游法纯粹依仗的是自身元神修行,受制于肉身所在和持有法力,所以弊端不小,胜在容易修成。

    至于上乘的神游,指的便是神意远游,讲究外放元神中的意念,借天地大道而行。

    两相对比,如元神出窍之流,只要修行够了,往往也能将一部分元神分离外放,或覆盖方圆,或巡游百里,被修士们称作神识,但这外放的神识却终究不能与元神脱离,否则二者间便不可能传递信息与供给法力,被截断出去的神识也会成为无根漂萍。

    然而,神意则不会受此影响。

    那日在孙府库房,谢自然曾将一缕神意藏入小铜法中,任由青蚨还钱术遁虚搬走。

    此时若换成是神识,那这缕神识将会被瞬间截断,他相信计履霜当时,便暗中进行过此类尝试。

    可神意则不然,哪怕被空间与虚实切断,谢自然却依然能清晰感应到它的存在,甚至当那缕神意突然出现在了郑知古的密室里,它也依然能把一切见闻传递回来。

    他事后琢磨,曾一度纳闷这神意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又如在松阳县地牢那晚,他分出三缕神意,各跑一处地方行篡识夺意之事,这三缕神意,同样是彼此独立的,然而它们间依然可以畅通无阻的交流,完全无视空间的距离。

    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谢自然心头,直到今日,他才彻底想明白了。

    在如今的他看来,那外放的三缕神意,便如同自己的元神,在一心几用做着白日梦,只不过这些白日梦,因为大道之妙,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

    所以,它们既是巡游物外,同时也自始至终都在自己的元神中,故而彼此间心意相通,不会有交流的迟滞。

    在谢自然看来,这神意之《游》,乃是神意存于世间之根本,他也只是堪堪入门。

    来日若能修到极处,自该是想到哪在哪,彻底无视时空之距,甚而如同元神脱离肉身一般,让意念彻底从元神中超脱出来!

    这些都是他日后的修行,现在的自己还远远做不到。

    谢自然的灵台里,密密麻麻的古字开始浮现在百尺深潭之上,把谢自然心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悟,写成了玄之又玄的经文。

    此刻若真有以身化道之辈在此,定然能看见,熊熊道妙中的谢自然,此时已被浩渺无边的大道相亲之意包裹,如同这天地间唯一的智者,枯坐在深潭上。

    而在他身前一丈外,一篇《游字经》逐渐显化出来,道尽了谢自然胸中心游物外之法,悬浮在幽潭上空,浓浓道韵流转。

    随后不知又过了多久,在《游字经》的旁边,又有《御字经》和《观字经》显化而出。

    这《御字经》当下只有屈指几段经文,写得是谢自然堪堪领悟的一些以神意御物显法的诀窍,而《观字经》更是寥寥数语,记录了谢自然以观意之法辨人相物的心得,也算是他这些天观察计履霜的一些领悟。

    对于寻常修士而言,意这种东西,甚是虚无缥缈,说它有便有,说它无便无。

    只有修行到了高深境界,修行人才会对意的感知愈发敏锐,并越来越信任自己的灵觉。

    但在谢自然这里,意则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而且修为越是高深之人,显露的意有可能越是明显,哪怕他不用神意窥探,也能从五感六识中捕捉到丝丝缕缕。

    就好比那计履霜,往往她杀心一起,周身便或多或少有杀意外泄,而且凝实无比,初见之时,谢自然也正是从她周身之意,推测出她一直在藏拙。

    这人之意蕴,往往不会空穴来风。

    眼下这《观字经》还浅显得很,不过谢自然心中倒是留了个念想,希望随着日后游历八极,眼界渐宽,能将这《观字经》打磨成一门堪比占星、望气的大学问。

    谢自然心里很明白,这三篇经文的撰写,自今时今日起,都才刚刚开始。

    不过,若仅仅是为了梳理出这《游》、《御》、《观》三经,谢自然此时大可不必枯坐在此,他心中要悟的,是第四个字。

    “化!”

    其实在潇淑馆那晚,当他将道妙融入“抱素还真”之时,这“化”之一字,便已经初现端倪。

    一曲《何必西天万里遥》,不过是他与薛谙心中念想在外界显化,然后将满楼宾客,拉入广袤的虚实之间。

    那满楼的花树,绕梁的管弦,还有谙儿化出的鹤鸟与飞仙,所有一切,看似梦幻泡影,又极有可能在那潇淑馆内昙花一现的存在过。

    这种流动的虚实变幻,谢自然当时也捉摸不透。

    可今日,就在他观蚊化鹤之时,心中却生出一丝奇妙无穷的感悟来,仿佛眼中两个不同的事物,但凡有了一丝共性,便有了一丝玄之又玄的线将他们牵引起来,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

    也正是这一丝领悟,让自己进入一种道妙圆融的状态中,甚至将“抱素还真”和“一石才”也融于其中,最后竟趁着兴之所致,将古文《童趣》中的蚊虫化鹤、草木为林、虫蚁作兽一一显化出来!

    若仅仅只是如此,那也只是堪堪达到当日潇淑馆内的状态,直到最后,他将一切融入那长图之中,才是他今日修行的神来之笔!

    他能明确的感知到,那显化之妙,被他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虽然只是保留在一幅长图中,尚未彻底做到由虚入实,凭空造化,但却是谢自然头一回体味到,真正的造化之妙。

    唯一可惜的是,那道妙圆融的状态来之不易,谢自然此刻想要复现,却是再难办到。

    兴之所至,兴尽而归,曾不吝情去留!

    随着谢自然收敛心神,那幽潭之上,第四篇《化字经》也开始显化出来。

    相比前面三篇,这篇经文根本算不得什么修行法门,只是将谢自然这一番造化之妙的感悟留存了下来。

    谢自然心头一定,看着灵台中的四篇经文,自己也算是迈出了著言立说的第一步。

    说起来,自己这本以神意修行为载道根基的经书,还缺了个名字。

    叫什么好呢?

    谢自然开始了搜肠刮肚。

    在他想来,前身坐忘修行,漫漫时光,不知穷尽,却也稀里糊涂在这天地间消弭。

    可见这世间,三灾九难不断,只怕是寿元无尽的仙人,也有随时陨落的可能。

    更遑论自己,一心寻访众妙,游历八极,没准哪天就会深陷到苦厄囹圄之中。

    所以在谢自然心中,自己这本经书的立意,自然要迈出一步,去往更高处。

    灵台之中,他缓缓从高崖上起身,一步踏在百尺幽潭之上,手一伸,触碰着那潺潺经文。

    “岁月无尽,纵然我真有一天身死道消,我也要我的意,在这九天十地间周流不息。”

    “我这本经书,就叫《十地周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