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扬弓 » 第三章 射箭

第三章 射箭

    卯时末,幽州的天已经亮了。

    唐正梳洗后,换上家中唯一一件没有打补丁的布衣,束发提弓,背后背着仅装着七八支箭的箭囊,昂首挺胸,整个人显得朝气十足。

    一旁的唐父赞叹道:“我儿随我,果然英俊!”

    “怎么少了支箭?”

    唐正面露懊色:“昨日练箭时崩裂了一支。”

    唐父拍了拍唐正的肩膀,笑道:“无妨,等过些日子,为父再买些回来。”

    赵符缓步踏出:“走吧,让吾见识一下唐家的神箭手!”

    “定不使伯父失望而归!”

    唐正三人一出门就遇到了正朝唐家走来的两个青年和一个少年。

    其中一人正是昨日的李俊,还有一人是唐正的另外一个朋友李默,那个少年则是李俊之弟李玄。

    “正哥儿!叔父!可是要去行商那里买些东西?”

    “待会儿再去,我要先与我这位赵伯父先去练练箭。”

    李默说道:“那好,我们也一起去吧!刚才俊告诉我说,正哥儿你现在可中百步外的靶子,我也想开开眼界。”

    莫非他并未夸口?

    一旁的赵符闻言心里也犯了嘀咕,但很快就将之抛在脑后,用不了多久射上一箭便知。

    “也好,你们将我这几张弓和草靶拿上吧!好不容易来了行商,也许里面还有识货的人,能卖个好价钱。阿翁,这些皮毛你拿着找个地方卖了吧。”

    很快,唐正六人来到平日练箭的地方,将昨夜刚上好弦的红弓递给赵符,道:“伯父可用力一试,是否有三石之力?”

    赵符接过弓,轻勾弓弦,却发现此弓竟纹丝不动。

    “有些分量!”

    赵符端正站姿,左手撑弓右手拉弦,在一阵令人心悸的“咔咔”声中,此弓渐被拉满,而赵符也因此憋得满脸通红,手上额头上青筋暴起。

    “绝…绝不止三石之力!”

    这当然不止三石之力,唐正制弓又没有专业设备哪能刚好三石?有些零头很正常。

    看得赵符将弓弦缓慢回复后,唐正才松了口气。刚才看赵符拉弓时的费力程度,还以为他会拉不住手滑一下。那样的话就算是空放了,空放是极为伤弓的,多空放几下的话,这张弓可能就废了。

    还好这赵符也算知道点弓的基本知识,缓慢回复了。

    这也让唐正对他的印象好了些,暗忖:“下次绝不会让别人空拉我的弓!”

    “俊,你将这草靶放在百步外!”

    “慢!”唐父接过草靶道:“为父来吧!”

    “一步,两步,三步……七步,九步……二十三步,二十六步………七十八步。”

    “百步!”

    唐父心中默数着距离,最终在“百步”处站立大喊一声,将靶子固定好后小跑到唐正身边。还对着唐正眨了眨眼睛,脸上浮现出一种莫名的笑意。

    赵符瞟了眼将后脑勺对着他的唐父,心中暗想:唐奇啊唐奇!为了你儿子,你连你的老脸都不要了!也罢,百步那就百步吧。

    而唐正在这里练了十几年的弓,一眼就看见这距离别说百步就连九十步也欠了些,便也对着唐父微笑了一下,又隐晦地看了眼赵符,发现他无甚表示后也叹了口气。

    赵符和唐父都是军中老卒,而且赵符比唐父资格更老,不可能看不出这十几步的差距。而他现在的表现说明他默认了唐父的作弊。

    怪不得阿翁要亲自置靶,若李俊置靶定然老老实实地放在百步远处。

    唐正也不言明,只当百步来射。毕竟唐父是为了他唐正作的这个弊。若为了显得自己很公正,将此话挑明了,届时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咔咔咔…”

    唐正在这里不知射出了多少支箭,仅仅一两个呼吸间就调整好了姿势,引弓搭箭。

    赵符打量了一下唐正的姿势,点了点头:专业。

    又见到将弓拉满又不变色的唐正,赞叹道:“好大的力气!”

    不待赵符细看,只听“咻~”地一声,草靶靶心上已经多了个被箭矢破开的洞!

    “好箭法!”

    “好!”

    见微知著,只此一箭,赵符就知道自己以前小觑这少年了,“以他的实力,中百步靶恐非虚谈!”

    听得周围的喝彩声,唐正不为所动,对李俊说道:“你将箭取回来,再将靶子继续往后移二十步,我欲挑战‘百二十步’之距!”

    “好!”

    这次唐父并未阻止,反正他和赵符说的是开三石弓,中百步靶,现在两者都达成了,所以这百二十步靶就没必要掺和了。

    赵符闻言,盯着眼前这个尚未加冠的束发青年,

    铜色皮肤,剑眉星目,面容虽和唐父有七分相似,但却更加多了三分自信,甚至……傲?

    赵符暗叹:“有骨气!”

    待得李俊回来后,唐正调整了下呼吸,盯着百步之外近百一十步的靶子,其实这个距离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此箭却是非射不可。先前那一箭是为了让父亲安心,表示他接受父亲的好意;这一箭是为了找回他父子俩的颜面,验证昨晚的话:说百步就百步。只能多不能少!

    唐正心无旁骛,将弓拉得咔咔作响,似乎下一秒就要将其拉折。

    蓦地,箭矢射出——中!

    “呼~~”

    随着箭中靶心,唐正松了口气,甩了甩臂膀,说道:“俊,将箭和靶都拿回来吧!”

    “好箭法!果然如汝父所言,并未夸口。”

    随着这句话从赵符口中说出,唐正明白,这时的赵符才真正认可了他。

    第一箭只是让他认可了唐正的箭法,这一箭让他认可了唐正的品行。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但他是唐父的老友,唐正不愿让唐父在其老友面前徒留不信之名。

    这是唐正的坚持!

    此时,唐父在赵符面前如释重负哈哈大笑,道:“哈哈哈……怎么样,我就说我儿子有将军之姿吧!”

    “你也是混过军营的,也知道从一马前小卒做到独领一军的将军到底有多难。莫说他不通兵法谋略,就算深谙此道,像你我这等朝中无人的平民百姓,莫说将军,就算是屯长也难!”

    赵符见唐父得意洋洋的样子,也为了敲打一下唐正,莫让其被傲气毁了,于是一头冷水泼了上去。

    唐父笑容逐渐凝固,想来他也不是不了解,只能狠狠地锤了旁边的树,道:“哼!家世!”

    唐正心里也直叹气:即便是他箭法再好,没有家世又不通武略的话也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曹性罢了,若运气不好甚至连曹性都比不上。

    “但侄儿箭术非凡,想要出头不难。等到他年满二十三便会被征入伍,说不得再等两年就会被征召。届时定有人以金代役,侄儿可在军中多留几年。以侄儿的箭术,斩头获功不是难事。”

    “或者侄儿先自备刀剑甲马,等到地方有变可自愿从军。这也不失为一种方式,而且我等地处代郡,直面鲜卑,这样的机会有很多。再据此发展两代,或可入朝堂!”

    “马上取功名。”

    唐正的三个小伙伴听着赵符为唐正规划的未来,憧憬之色溢于言表。

    “只可惜汉室将颓,天下将乱。等到甲子年时,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便会引得八州动乱。那时也是我等平民建功立业之时!”

    但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唐正也只敢在心里念念,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