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鬼谷学斋 » 第四十六章 王禅的建议

第四十六章 王禅的建议

    “如果这一次周天子没有封魏候一个让他顺心的位置,以魏击的性格,

    这个洛邑城都得被掀掉,此时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给魏候一个如何的位置?”

    此时的太宰出言打断了王禅的话,

    “那就封王吧!这样顺带可以说一下楚国,越国随意称王的事情,

    同时可以借着魏国的势力,让楚国和越国知道谁是最大的王!”

    “太宰此话也言之有理,但若是魏国后面式微了,

    楚国和越国迁怒于周国,到时该如何?”

    王禅急忙反问,以王禅所学到的史书,列国争霸也只是一段时间,

    只要出现一个特殊情况,到时倒霉的一定是周国,

    就算现在不承认楚国越国的称王,真到了那个时候,怎么也得承认的。

    王禅的话也成功把太宰问住了,

    “所以,这个位置一定要凌驾于王之上,顺带直接承认楚国越国称王的事,

    把问题抛给对方,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出这件事,

    列国竞争,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利,这种好事可不是随便可以遇到的。”

    “但我们此时只考虑魏国楚国越国,其他的诸侯国同样不爽,

    到时只怕会再次将矛头转向周国,让我们给他们封王封侯伯!”

    朝堂上的一位大臣急忙提问,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关键,不解决的话,周国依旧收不了场,

    “列国都愿意自己可以随意征讨列国,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周天子可以随意赏赐,那便设置一些暗中的侯伯,魏国成为那一个明面上的侯伯,

    我们私底下其他几个大国都封侯伯,但告诉他们是暗中的,只有等魏候死了,他们自己才能冒出来,

    等所有的诸侯都成了侯伯了,那就没有什么天子特权了!”

    王禅一脸阴笑,似是已经胜券在握了,

    “既然事已经到这里,那我们就尽量把水搅浑,

    而我们做那一个摸鱼的人,凌驾出去,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良策!真乃良策呀!”一位大臣顿时露出了微笑,大声称赞王禅的计谋,

    而此时的太宰明显是没有明白过来,

    “什么良策,说的都是屁话,

    到时魏国知道我们给列国都封了侯伯,会怎样对待周国,

    你想过没有?”

    “魏国要的是一个对列国出兵的理由,这些暗子不出来,魏国就会欺负周边诸侯,

    诸侯就会暗中憋一口气,但迫于魏国的实力和位置,只能无奈忍让,

    一旦魏候一死,列国当即露出爪牙,但他们会发现,魏国这位太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魏国新王就会发现,自己有了打不完的仗,魏国的国力开始消耗,列国也会被魏国打残,

    我们周国就可以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魏国新王依旧可以来周国找说法,那时又有何讨教?”

    太宰也明白过来,但也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明显的语气变轻了,

    “到时周天子只要死不承认就好,就说列国拿出来的都是自制的,

    所以,我王,此次所赐之物一定要简单,但还可以代表周天子身份的东西。”

    王禅急忙回头,对着周王拱手建议,

    “这个放心就好,我心里有数!”周王也急忙回应,

    “哪几个国家可以配的上暗子呢?”

    “我昨日研究了一遍,分别是齐国,秦国,楚国,赵国,韩国,越国。”

    “赵国,韩国我还能理解,弱是弱了点,但也是中原国家,

    但这个秦国,不过是个养马的,此时已经被魏国打的缩在函谷关内了,

    就它那点土地,都没有周国好!真没有做暗子的实力。”

    周王反对到,秦国此时的处境已经到了亡国的境地了,

    要不是魏国需要秦国去应对北方的戎狄,以及灭了秦国会带来诸国的反对,

    以此时的魏国实力,灭掉秦国还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王禅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秦国当这个暗子,首先是,当年的秦穆公就是侯伯之一,有了秦国的帮助,

    抵抗西方的戎狄也更有把握,其次,以后若是魏国真要夺这天下,有了这些暗子,

    便可以略微抵抗一二,秦国就可以在西方牵制,最后,秦国丢了河西之地,函谷关,

    再丢就只能丢都城雍城,他有需求,才会更容易控制,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孱弱的诸侯国。”

    “魏国虽强,但要想统一,还是不可能的!

    一个小小的魏国,如何抵抗周围数十个国家的共同进攻。”

    太宰听完王禅的话,也反驳道,

    ‘确实,魏国不可能抵抗列国的怒火,

    但话又说回来了,若是魏国真做到那一步,那这天下让给魏国又何妨。’

    王禅这些自然不敢当着周国朝堂上的大臣说,也只能自己想想了,

    在这些周国贵族眼中,自己依旧处于那个姬家话事的年代,

    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出去看看了,周国也已经太久没有被进攻过了,

    以至于这些人压根不会想到,某些列国已经有了统一的能力,

    只是列国之间的实力都差不多,强也只是略强,地盘受限,肆无忌惮地进攻只会引得列国的共同抵抗。

    “另外,这次楚国吃了个闭门羹,以楚王的脾气,自然不会忍气吞声,

    现在楚王没有发泄对象,韩国与魏国结盟,越国也有这个趋势,

    秦国已经躲在函谷关内,楚国只有可能来周国找场子,

    而且以楚王的探子,肯定知道魏国太子在周国,所以这次需要拖住魏国太子,

    只要等到楚国的使臣一到,便立刻开始计划,

    不仅要承认楚国称王的事情,同时要给楚王一个侯伯,

    借机将楚国与魏国的矛盾激化到最大,周国游说其中,

    得利的便一定是我周国了。”

    王禅眼见大臣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计划,自然引出了楚国的事情,

    虽然只是王禅的猜测,但楚国不得不防,

    周王畿已经遭受了魏武卒的摧残了,再来一遍楚军,到时怕是所有的人都不敢来周国了。

    一众大臣听得王禅所说的,皆是夸王禅考虑的周全,

    这一次的周王畿之难可解。

    而太宰姬盅却露出一脸讥笑,似是对王禅有点意见,

    “所说虽然在理,一环扣一环,

    可也就是坏在一环扣一环,若是中途出一点差错,

    到时何人收场,还不是我们周王和姬家臣子,

    这个外人动动嘴皮子就把你们唬的一愣一愣的,若是此人就是魏国派来的细作,

    我周国一旦给了魏国侯伯的位置,魏国迅速崛起,

    借着周天子的名义随意征讨,魏国强,我周国被魏国灭,

    魏国弱,被列国灭,列国找到周天子复仇,

    无论如何,我周国都是夹在中间,谁看这不顺眼,随意过来践踏是吧!”

    姬蛊越说越激动,死死地盯着外族人王禅,

    这个周国的燕朝里,所有的人都姓姬,

    姬堤眼见众人已经开始转向矛头,因为一个外族人的身份,把矛头对准王禅了,

    而此时的王禅竟然陷入了沉思,似是没打算反驳,

    姬堤自然不想看到自己带来的人陷入这个境地,急忙开口道,

    “太宰,你怎知此人就是魏国的细作,你怎知外族人就不能为国献策,

    周礼中说过,任何一个周天子庇护下的人都可以为周国献策,

    难道太宰的意思是,作为楚国人的王禅已经不再生活在周天子庇护下了,

    那我是不是也有理由怀疑太宰是别国的细作,借以挑拨离间我大周与列国的关系,

    或是,在太宰眼中,此时的天下已经不是周天子的了?”

    姬堤的话可谓是锋芒毕露了,目的直指太宰,

    而太宰毕竟已经坐在那个位置上几十年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哪有资格与自己对话,

    “我只是随意猜测罢了,连正主都没有说什么,难道是正中某人的下怀了,

    还是他的身份却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