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凉:多子多福,争霸天下 » 第十八章 离别大漠

第十八章 离别大漠

    自从到实地见识过长平关大工地的情形,韩子真对徐良骥有了重新的判断,也推翻了之前拟定的计划。

    他决定上来就打着“福瑞祥”的名义用银子开道,先接近徐良骥快速搭上关系,再暗中图谋。

    “福瑞祥”本就是北魏黑衣卫幕后掌控的商号,用作商业渗透和探察情报。

    如今要在这里投资经商也说得过去,绝不会引人怀疑。

    徐良骥则以为对方是有胆识的商人,打算要在此地投下重注。

    虽然有系统的影响在里面,但这份魄力倒也非同寻常,心下对这人便高看了一眼。

    韩子真拱拱手,继续开口道:

    “在下是生意人,既然有了投入,必定还是想赚点收益,有些不请之情,还望世子允诺。”

    徐良骥知道他要提条件了,便让他说来听听。

    “福瑞祥主营粮食布匹等物,以后世子军中所需粮草和新城百姓每年的口粮希望皆由本店专供,其他布匹之类,也最好能保有八成以上的份额。”

    徐良骥明白对方所想,心中暗自琢磨。

    胃口好大,这是要搞垄断啊。

    虽然一家独大不利于领地内商业发展,但目前百废待兴,新城只存在于口头上,八字都还没有一撇。

    这人能在草创阶段就愿意前来投入重金,对新城建设起到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肯定不能一口回绝。

    徐良骥琢磨片刻,便开始讨价还价。

    双方商讨一阵,达成了基本意向。

    徐良骥每年向“福瑞祥”采购所需粮食缺口的八成。

    目前是5万石左右,这个数字还会由人口增加而持续上涨。

    至于布匹之类,则会经由李晴儿统计后,每年向“福瑞祥”定购所需的五成以上。

    剩下的便是开设店铺,购买地皮之类的许可,以及对领地内其他可能到来的粮商布商设置一些限制,以保证“福瑞祥”占有足够多的市场。

    该协议徐良骥口头承诺五年之内有效。

    韩子真也许诺,三十万俩赞助银子今日之内便会送到。

    具体的条款将会由“福瑞祥”在此地的长驻掌柜和李晴儿详谈。

    二人都对最终会谈结果感到大为满意。

    徐良骥拉到了投资,解决了领地内首要的粮食问题,以后不用再外出四处筹措,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韩子真则是借助“福瑞祥”把握住了新城的粮食命脉,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轻易拿捏徐良骥和陷阵营,哪怕对方本事再大也绝难翻身。

    商谈已毕,双方都放松下来,开始聊些闲事。

    韩子真惯于察言观色,擅长从谈话中寻找信息。

    这时便不断套话,以此推敲徐良骥的性格,看看有无罅隙可以利用。

    徐良骥这一刻脑子又转到头疼的人口问题上来了,话语间流露出受到人口制约的苦恼。

    韩子真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世子殿下刚才提到聚拢流民,在下以为确实可行。福瑞祥在中原一带也有店铺,见过各处都有些苦不堪言的流民聚集。”

    他一边说一边留意徐良骥的反应,见对方正在留神倾听,便接着往下说。

    “如能将大量流民引来此处安居,一则可为世子快速增加人手,二则这些苦命人也有了生机。实乃一得俩便的大善举。福瑞祥当仁不让,愿一力促成此事。”

    韩子真嘴上说得大义凝然,心中乃是另一番计较。

    北凉世子到底还是年轻啊,缺乏治理领地的经验。

    人多就好吗?

    殊不知人口越多,负担越重,小小的长平关一地,能养活多少人?!

    自己只需源源不断送来流民,等到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此地恐怕很快便会被拖垮。

    这可是个谋夺长平关的好机会。

    而且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就算徐良骥最后醒悟过来,却也无力应对。

    却不知徐良骥根本不在意这些,拥有系统的他,只要完成任务就能获得奖励。

    “世子殿下,福瑞祥愿全力引领各地的流民来此,途中一应开支皆由在下负责。殿下您只管做好接引安顿之事便可。”韩子真脸色愈加诚恳,朗声说道。

    徐良骥精神一振,什么情况?

    昨日他还在考虑这事应当如何进行,沿途需要作何布置,所需花费大约多少,该让何人去办理此事。

    正没个头绪,却不料今日便有人主动揽下了重担,这岂不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看来商人也不全是追本逐利,还是有人心怀善念的。

    两人目的不同,却都对这事颇为上心,立时便开始商议细节。

    一番讨论下来,气氛更加融洽。

    恰在此时,手下人进来禀报,又有人前来求见。

    徐良骥大感振奋,难不成还有人来送钱?

    但这次到来的却是几个风尘仆仆的沙民,裹挟着久居荒漠的沧桑和满身的伤痕匆匆进门便拜。

    当中还有一个身姿姣好,脸上蒙着面纱的女子。

    徐良骥顿觉诧异,长平关只有西北方向的山脉尽头接壤着一片荒漠。

    那是传说中的险地“离别大漠”。

    那一带皆是荒漠和戈壁,一望无际,据说进入之后便难以回还,由此而得名。

    不过哪里面环境虽是恶劣,却是仍有沙民居住。

    只是这些沙民除了偶尔会有人出来用皮货与长平关本地住户交换一些日用品之外,基本不和外界接触。

    也绝不会提及大漠里面的事,更是和徐良骥没有过任何交集。

    不知道这次为何会突然前来求见。

    正在疑惑,突然其中一个老者带着哭腔,引着一干跪倒的沙民“砰砰”磕头。

    “请大人救我们全族性命!”

    “慢着,到底是为何事,你们先说清楚。”徐良骥皱眉问道。

    那老者抬起头来,略微平复一下,才慢慢道出事情原委。

    原来“离别大漠”表面上满目苍凉,毫无生气。

    内中却有着一处绿洲,草木葱茏,湖泊如镜,别有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

    渐渐地,有更多的人发现了绿洲,来到这里定居,熔入到老者的部落之中。

    这些人有边陲一带为躲避战乱而前来的汉民,也有北魏境内逃亡大漠的奴隶,间中还有一些西域胡客流落到此。

    部落规模日渐庞大,人口逐渐繁盛,因此也引起了西边的“魔国”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