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模拟转生:我是文道第一圣 » 第十六章 约定

第十六章 约定

    当于退之说出来,其他人的脸色也都有了变化,有些人还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景珩倒是没明白,他略作思考脸色就变得很古怪。

    《公羊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是地球上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这个世界也有差不多的地位。

    但并没有达到地球历史上的地位,在春秋三传之中,排在最后。

    究其原因就是这个世界的历史与地球世界大为不同。

    这个世界的秦,并没有像地球上那般出现汉帝国。

    因而也导致了一个历史上,可以将《公羊传》学说发扬到顶点的人物没有出现。

    有的人,他不出现,他会影响一个时代。

    董仲舒就是如此,没有他的《春秋繁露》,公羊学派的主张就没有大成。

    之前和于退之的交谈之中,曾经说过《公羊子》中的大道偏向攻击,若是契合,不逊色于圣王之道,若是有了董仲舒,那《公羊传》就是儒门最强攻击大道。

    景珩忽然想到此处,便不再想。

    无论《公羊传》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多低,景珩也无所谓,这本就是他想要当做主修的典籍,因为他读过《春秋繁露》。

    况且,于退之这么大的人情不得不还。

    “可以。”

    略作思考,便朗声回答。

    “好!那你与周家的仇,老夫便帮你接了。”

    于退之哈哈大笑,“周光宪,你想怎么报仇,划下道来。”

    萧太岳笑道:“退之兄,小弟夜奔数百里而来,不若这几位都交给小弟来吧。”

    “周慎,韩、陈二老,不若我们来论道吧。”

    他的目光落在三人身上,显然是想和这三人对战。

    于退之道:“既然如此,四象大阵就交给老夫吧。”

    周光宪脸色大变,一个意外出现的萧太岳,完全打破了他的计划。

    他已经尽可能的考虑文宗的实力,但这忽然转变的局势,已经让周家的命运发生巨大的转折,必须要思考家族的未来。

    他时间不多,必须做出决断,是战是和,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只是他真的不甘心。

    现场的气氛随着周光宪的沉默陷入紧张之中,大战一触即发。

    “且慢。”

    景珩忽然上前,朗声打断了这一触即发的战斗。

    “先生,可否容学生说一句。”

    他朝于退之和萧太岳行礼。

    “咦?你有什么事?”于退之有些意外,“你无需紧张,这些人可奈何不了我等。”

    景珩看了一眼场中的所有人道:“先生稍等,事情因为学生而起,若是因为学生,需要让两位前辈受损,学生心中难安,况且不论什么原因,周族长找我报杀子之仇,乃是天经地义,今日若是这几人再次损伤,仇怨只怕更深。”

    “周族长若死,将来周剑臣出世,也定会与学生结下死仇,到时候必有一战。既然如此,今日这一战,依学生所见,实在没有必要。”

    周光宪盯着景珩:“小子,你想怎么解决?”

    景珩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于退之,周光宪的话,并没有决定权。

    于退之似笑非笑地看向景珩:“那你说如何解决?”

    景珩松了一口气:“依学生所见,既然周家也有读书人,那么就用读书人的方式一决高下如何?”

    于退之问道:“读书人的方式?具体说说。”

    景珩扫视众人道:“小子听闻周家之中有两位读书人,一是这位周慎前辈,一位是周剑臣秀才。小子后学末进与周氏的仇,只是小辈之间的争端,周慎前辈不论是辈分与地位均不是我这小辈可比,小子自问在学问上也不配与前辈相比,这一点想必在场之人都是认同。”

    “不错,你这小辈确实比不上周慎兄。”

    三大望族族长中有人应和,他们也没有勇气对战两位文宗,见景珩态度谦卑,自是想借坡下驴,也不看周光宪的脸色抢先回答。

    “不错。”

    另外两位也应和。

    至于那韩、陈二老也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景珩。

    周慎看了一下周光宪,略一沉思道:“景珩你放心,你虽与我周家有仇怨,但我周慎还做不出以大欺小的行径,你想要用读书人的方式解决,莫非是想和我那侄儿过一场。”

    他已经看出了景珩的想法:“只是我那侄儿已经文气几乎同山岳,你与他比试也不过是自寻死路。”

    景珩拱手行礼:“正是如此,不过小子也是惜命之人,自然不会找死。”

    周光宪正想说话,却被周慎打断:“今日有四位前辈在场,还有三位族长,只要你提出的方式合理,想必他们都不会拒绝。”

    周慎开始出来并无什么气势,说话也是颇为平和,直到此时依然平静,才显出一些不寻常。

    “先生,学生想与周剑臣一战,不论输赢,一战了之,无论是谁,不得在战前和战后再生事端。”

    景珩郑重大礼,面对于退之朗声说道。

    “你想与周剑臣一战?你可知其人已经写出文心之书,一旦出世就是文心大成,你与之战斗必死无疑。”

    于退之只是点出了其中的关键。

    “先生,学生想说的战斗不是在周剑臣出世之时,而是在三年之后。”

    景珩看向周慎几人。

    “先生,昨夜已经对我说起周秀才的实力,我自知不敌,可并不是我天资不如他,是他长我几岁,给我时间,我自是不会比他差,既然都是读书人,那就用三年后的科举一较高下,乡试、会试、殿试三战两胜定输赢。”

    “如何?”

    他目光炯炯,盯着周慎。

    “好,乡试虽不在一处,但依然可以用名次来决定,至于会试和殿试自然能决出高下。这场比试,我周家接了。”

    “周家身为江南道望族,有着底气等你三年!”周慎声音清冽,做出决断,根本就不看周光宪。

    周光宪冷冷地看向景珩,没有说话,默认了这个回答。

    “既然如此,那就由老夫和太岳兄,以及韩、陈二位作为公证人,谁违背这个规则,由我等四人出手裁决如何?谁人反对。”

    于退之脸色一正,高声说道。四周平静,没人说话。

    “诺。”

    周慎、周光宪、景珩几人高声应道。

    “那老夫手书契书两份,三年后京城双方履行契书。”

    于退之对二人考中乡试毫不怀疑,随后就让御者拿出纸笔,手书两份契书,交给双方。

    周慎几人这才散去。

    而萧太岳,一个拱手缓缓消失在景珩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