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历史全乱套了 » 第14章 歌曲【上下五千年】,帝王围观

第14章 歌曲【上下五千年】,帝王围观

    罗云天继续刷下一个视频。

    【历史《上下五千年》带解析,建议逐帧观看】

    这个视频名字,立刻把罗云天给吸引住了。

    “上下五千年我初中就看过了,还用你解析,还逐帧观看?”

    罗云天的逆反的心理上来了,偏偏要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是一首歌曲,名字就叫《上下五千年》。

    (ps:可以听听这个作者的歌,歌词写的很不错)

    “这不是喊麦吗?太老土了。”

    刚开始唱两句,罗云天就皱起了眉头。

    不过这个视频有弹幕,罗云天便瞅了弹幕两眼。

    :“恭喜你发现了宝藏,还会陆续发现其他宝藏。”

    :“省流:省什么流,看完你会感谢我的。”

    :“省流:省个屁,给老子看完!”

    :“前方高能预警!核能预警!”

    :“……”

    弹幕铺天盖地,罗云天都有些纳闷了。

    这首歌唱的有那么好吗?

    带着疑问,罗云天继续听了起来。

    (上古)

    【从传说盘古开了天,然后女娲造了神仙~】

    (*这里说造了神仙,一是为了押韵,二是第一批人做的认真,上古传说寿命长,跟神仙一样)

    这开头才唱了一句,底下便有了小字注释。

    罗云天也懂了,为啥要逐帧观看了。

    这么多的注释,不暂停下来,还真看不完。

    【而炎黄战在了黄河边,才逐渐有了人烟~】

    【先有仓颉造字,写下了后羿射日~】

    【再有精卫展翅,说的是古人有志~】

    歌词逐渐展开,都是历史之上的一些神话传说。

    歌手唱的也很有激情,罗云天便慢慢听了起来。

    【大禹治水在何处,而三过家门不入~】

    【因为共工的怒,断了擎天的柱~】

    【那颗通天的树,倒下成了条路~】

    【我们一步一步在口中记录~】

    【当神话谢幕,真正的历史才开始拉开帷幕~】

    罗云天听到这里也逐渐被吸引了,歌词里写的都是华夏子孙,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

    仓颉造字、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

    这些神话很难考据,不过蕴含的文化和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自尧舜时到夏商,从取火又到麻桑~】

    【那年的四海八荒,到今日剩了残光~】

    【当最后一位人皇,自鹿台誓死不降~】

    【以尸骨铸的高墙,不过是两行~】

    罗云天一句句的看着歌词,仿佛看到了历史朝自己走来。

    :“这是尧舜禹,夏商周吧,果然是按照历史来的。”

    :“好活当赏,写的又押韵又流畅。”

    :“商纣王确实是最后一位人皇了,后边的皇帝都自称天子了。”

    :“太好听了,此生无悔入华夏!”

    :“……”

    网友们通过弹幕,表达了自己的喜欢之情。

    各个位面的古人,也听着天幕的歌曲,也知道这是华夏五千年的历程。

    商朝末年。

    “朕的命运,就是鹿台自尽吗?”

    “哈哈哈,没想到短短的几行字里,都能有孤的故事,不亏了。”

    商纣王看着天幕哈哈大笑。

    尽管此刻节节败退,商纣王依然我行我素。

    “大王,快撤吧。”

    妲己在一旁拉了拉纣王。

    “走,去鹿台,孤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商纣王攥紧武器,直奔鹿台而去。

    姬发看到商纣王逃往了鹿台方向,立刻率军队去追。

    “这就是帝辛的命运吗?看来上天早就看透了。”

    姬发往天空看了一眼,赶紧追了上去。

    【姜太公愿者上钩,便定了国号为周~】

    【此八百年来似无忧,却分了百个春秋~】

    (*分封过多,导致后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政权多达上百个)

    【只为了佳人一回眸,以烽火戏了诸侯~】

    【若问我要个理由,我想那必是温柔~】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火钳刘明,真是太牛逼了。”

    :“这个温柔不要也罢,皇帝可不能只顾着温柔。”

    周朝。

    姜子牙仰面看天,然后掐指一算。

    “周朝将近800年的寿命吗?挺长了。”

    姜子牙面带微笑,无悲无喜。

    一个朝代的歌词,也就是寥寥几句。

    能在歌词里被提到的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是对历史举足轻重的角色了。

    西周末年。

    “烽火戏诸侯,不会说的是我吧?”

    周幽王刚下令点燃烽火,就听到歌曲唱到了这里。

    “臣妾不知。”

    褒姒还是冷着脸,丝毫没有笑的意思。

    “按照这首歌的结构,我不会是亡国之君吧?”

    周幽王看着这段歌词一头一尾,开头是姜太公,最后是他。

    很明显他和商纣王是并列的估计都是亡国之君。

    “管他亡国不亡国,先让美人笑一笑。”

    周幽王也不想那么多,看到褒姒不笑就觉得心痛。

    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被点燃起来。

    各路诸侯从四面八方赶来入京勤王,看到周幽王平安无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褒姒看到茫然无措的诸侯们,果然笑了起来。

    “笑了,你终于笑了。”

    周幽王也开心的大笑起来。

    【春秋战国五百年,这五百年的战火连~】

    【昔日诸子百家言,今日已成了圣贤~】

    【看老子紫气东来,对孔子以礼相怀~】

    【那百家经世之才,不尽被黄土而埋~】

    这一段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据记载,光数得上名字的就有近200家,诸子百家实则能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只有12家被发展成了学派。

    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倒骑着大青牛,慢慢的往函谷关走去。

    “我生有幸,得见圣人!”

    守城官尹喜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叩拜,“关尹叩见圣人。”

    “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

    老子见来人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就知非常人。

    尹喜一直劝说老子留下,可终究留不住。

    “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尹喜非常敬佩老子,想让老子著书立说,也能造福于世。

    “好。”

    老子点头答应了。

    “如今天幕都有先生的名字,先生何不留下来,改变这个世道。”

    尹喜循循善诱,还是不希望老子出去云游。

    “天下有道,一切都自然而然,不必用强。”

    老子逗留了几日,留下两本书,便骑牛出了函谷关。

    尹喜看着手上的书,一本是《道经》,一本是《德经》,合称道德经。

    尹喜如获重宝,终日默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