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疆 » 第34章 即墨来书,公祐劝降孔文举

第34章 即墨来书,公祐劝降孔文举

    依徐庶计策,刘林单独宴请张英喝酒。

    席上只字不提刘繇,只备说与张英情深谊长,倾慕已久,引得他甘愿为帐下将军。

    一时间,刘林麾下文臣武将一应俱全,喜不自胜。

    数日内,接连请徐庶在府内商议当前形势,不分日夜,困了便在房内住宿,不分彼此。

    不知不觉,时值四月下旬。

    这一日,天气阴沉难变。

    郡守府内,一干文武汇聚于大堂内,刘林位于主位上,定睛看向众人,各个神采奕奕。

    刘林沉吟许久,开口道:“诸位,听闻幽、冀两地战火不断,袁绍与公孙瓒素有旧恶。”

    “二人势同水火,某想趁此出兵乐安国。”

    其实对刘林出兵一事,众人都心知肚明。

    只是因为出兵打仗牵连众多,倘若没有足够的谋划和计较,只怕难以为继。

    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堂内一干众人先是一阵低声细语,而后一起点头,齐声附议。

    就在刘林准备点将时,大堂门口匆匆走入一个军卒,行色匆匆。

    步入到大堂中央,这军卒先是朝刘林施礼,转而说道:“禀报主公,太史将军有书信一封,要某前来临淄。”

    说罢,将书信呈到桌案前。

    当即拆了书信,刘林脸色犹疑,淡淡说道:“子义果然有大将风范,可这孔融...”

    话音未落,便让人将书信递给堂内文武看了。

    太史慈在信中所写:“目前北海国内诸多县城已望风而降,只剩下剧县一地未能拿下。”

    “孔融在城中拒不纳降,为早日完成主公所托,意欲强攻剧县。”

    看见刘林面露难色,又见了信中内容,众人一时屏声静气,只能看看后续如何。

    就在这时,徐庶神色怡然,坦然开口:“孔文举自视为青州名士,大汉栋梁,却不懂顺逆之理,犹如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闻言,刘林朝徐庶看了一眼目视,询问道:“元直先生有何良策,可说与众人听听。”

    徐庶微微一笑,轻抚下颚髭髯,笑声道:“只需遣一能言善辩的名士前往游说,可绝明公后顾之忧。”

    刘林听后环顾众人,疑问道:“何人可去?”

    位于肩下坐着的滕胄听了,寻思自己目前寸功没有,不如借此机会表现一番。

    刚要举荐毛遂自荐,却被田伸出言打断。

    “主公,若说能言善辩,眼下便有一人。”田伸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此人名叫孙乾,字公祐,青州北海郡人。”

    “此人被大儒郑玄举荐给刺史焦和为幕僚,因避战火,现在临淄城内暂居。”

    听田伸这么一说,刘林双眼突起,有些受宠若惊。

    却说孙乾可是刘备最早的跟随者之一,多次为刘备深入险地,游说诸侯,转战四方。

    未曾想,孙乾因为战火在临淄避难。

    徐庶闻言,这时候也缓缓开口,说道:“此人善辩能力,元直游历期间,也有所耳闻。”

    受到徐庶等人推荐,刘林自然不会放过这等人才。

    毕竟现在自己也算有了些家底,首当其冲肯定是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不能放给他人。

    于是刘林当即吩咐田伸,前去请孙乾前来一叙。

    田伸这一去,一晃一个多时辰。

    正当众人等得心中焦躁,只见门外一前一后两人陆续前来,走在前面的乃是田伸,后面的则是孙乾。

    见到孙乾步入大堂,仔细一看,他鼻直口方,眉清目秀,走起路来举止从容,仪态风雅。

    “在下孙乾,见过诸公。”孙乾施礼说道。

    堂内众人见了面露笑容,举手作揖,示意还礼。此时,刘林见了孙乾,心里堆笑,乐不可言。

    “公祐先生,某有意征辟你为从事,不知意下如何?”刘林开口询问道。

    孙乾面带笑颜,轻声说道:“明公所托,方才田长史已和公祐讲过,某愿前往剧县一试。”

    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刘林立即大喜过望。

    当下刘林便与孙乾约下翌日便启程前往剧县,途中自有太史慈接应,而后入城游说孔融献城纳降。

    如此一来,刘林麾下逐渐兴旺。

    为此,刘林立刻安排临淄城内,仍由长史田伸掌管事务大小,尽皆听从调遣安排。

    关于徐庶,则是暂担任主记事掾史一职,随同刘林共同处理军政之事。

    滕胄则是被安排为胶东郡守,前去替换主簿王修前来。

    至于陈到、陈刚等人,则是依然分别为都尉,以及门下贼曹,主冰释,以及城中治安。

    众人听了安排,齐声应诺。

    然而,陈到这时却站了出来,说道:“主公,泰山贼寇时常侵扰临淄周边县城,如若不破此贼人,恐为后患。”

    说起泰山郡这群贼寇,着实叫人头疼。

    他们之前常常与刘岱作对,利用地利之便,快进快出,让当地官员多次扑空,无功而返。

    现下,他们又常常袭扰刘林操地界,叫人恼怒。

    不过由于泰山郡隶属兖州,目前属于兖州牧曹操境内。倘若要是大举出兵剿匪,怕会造成误会。

    当然,刘林心里也不想过早与曹操对峙。

    臧霸、昌豨这些人不全部除去,始终是一个隐患,假如一旦出事,怕会是大事。

    “叔至,你可敢招揽这些人?”刘林突然问道。

    陈到听完有些目瞪口呆,肚里寻思:“这些都是久经战事之人,不比寻常豪强,想要劝降他们...”

    “凭借自己口才,怕是有些困难。”

    想到这里,陈到兀自说道:“主公,并非叔至不肯出力,只是这伙贼人啸聚山林已久,不肯接受招揽。”

    从陈到脸上难色,刘林心中也明白个大概。

    思来想去,目前出兵乐安国是势在必行,刘林也不会允许这伙泰山贼在背后搞事。

    “叔至,你让张英将军暂时接替城中防务。”

    “你立刻去点齐本部人马,随某一起前往泰山郡剿贼!”刘林厉声说道。

    陈到登时脸露兴奋,早就想出兵打仗,一直心痒难耐。

    不过碍于眼前形势,目前各路郡守、豪强都在自己地界内广募兵,积攒粮食,按兵不动。

    似乎对他们而言,都在等待一个有利于所有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