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资明 » 第四十三章 救助流民

第四十三章 救助流民

    翌日,刘瑾就喜气洋洋的带着一份圣旨来找王资了。

    刘瑾带着数十个小黄门和圣旨一早就来了东海酒楼,

    众人进入东海酒楼后,一名小黄门打算让王资出来跪迎圣旨,但被刘瑾阻止了。

    按照严格的礼节来说,王资更衣沐浴、五拜三叩首来恭迎这份圣旨都不为过,

    但要考虑到孔大圣人所带领的儒家又说过“礼不下庶人”这句话,

    王资又是彻头彻尾的贱籍,肯定是不属于会礼节的文人了。

    王资就是儒家口中的“愚民”、“庶人”了。

    然后这次颁旨的又不是王资不认识的外人,是王资现在的顶头上司——刘瑾,

    刘瑾可不会用俗套的礼制来压王资,王资在刘瑾手中的“违礼”把柄越多,刘瑾还越开心呢。

    在刘瑾制止了干儿子让王资跪拜后,刘瑾主动上前邀请王资上二楼密谈,

    刘瑾所带的小黄门也被刘瑾留在了东海酒楼一层。

    两个人就这么有说有笑的带着圣旨走进了厢房之内,

    “恭喜王掌柜了,嘿嘿。”刘瑾一脸奸笑的将圣旨交到了王资手中。

    “嘿嘿嘿~”王资也一脸奸笑的迎合刘瑾,接过了圣旨。“全托刘爷的福气。”

    此情此景就像电视剧中两个官商勾结的贪官与富商,一同庆祝他们依靠不法手段拿下了几千个阻碍房地产开发的拆迁户。

    但仔细想来,王资就是富商,刘瑾就是宦官,

    也很符合一商一官的情况,

    况且王资也的确依靠刘瑾为仰仗,明目张胆的拿下了五万流民做半免费的劳动力,

    所以说眼前这一幕和电视剧上官商勾结的场景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王资接过圣旨,

    这份圣旨规格很低,相比于正德皇帝在几个月前的早朝上发布的那份五色玉杆的圣旨,

    这份圣旨从外貌上看去就朴素许多。

    首先圣旨的杆不是特殊材料,只是普通的木杆;

    也可能是什么比较名贵的木材吧,反正王资认不出来,

    书写圣旨内容的布料也不是五色锦缎,而是白色的普通绸缎。

    王资打开了这份看上去颇为朴素的圣旨,

    圣旨内容也很简单:

    奉

    天承运

    皇帝敕曰改乐籍王资为民籍

    命王资为锦衣卫校尉

    钦此

    王资看着这份圣旨,眉头紧锁,

    这份圣旨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外,内容完全不符合圣旨应有的格式。

    “这是何意呢?是在表示什么?”王资想到。

    就在王资还很疑惑的时候,刘瑾乐呵呵的对王资说道:

    “这份圣旨可是圣上亲手书写的,”

    “自圣上离开东宫后,还有没亲手写过几份圣旨呢,”

    “依咱家看,王掌柜你要是愿意入宫,咱俩都能拜把子了。”

    听完刘瑾的话,王资也才明白了这份圣旨中为何有不少口语化的部分,

    明朝内阁制度确立后,绝大部分圣旨都是不需要皇帝亲手书写的,

    而是皇帝说出自己的意思,然后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意思来写,

    等到太监们写好了以后,再根据圣旨的内容将写好的圣旨给皇帝或内阁过目,

    最后再根据圣旨各自的独特情况,决定这份圣旨如何下达下去。

    正德皇帝亲手书写的圣旨,还让刘瑾不经过内阁直接送过来,可见正德皇帝对王资的亲近示好之意。

    只不过王资更关心刘瑾最后那句“咱俩都能拜把子了”。

    和刘瑾明面上平起平坐的拜把子兄弟是谁?是其余七虎,是宦官势力的其他大拿。

    刘瑾这是在试探王资有没有尾巴翘上天的迹象,有没有跨过刘瑾去联系其余七虎。

    王资现在在京师里的名望,直接去投奔文臣、勋贵或者其余七虎都是可以的,

    刘瑾已经有些担心王资“叛逃”了。

    刘瑾自己早就将尾巴翘上天了,但是他是不可能容许别人尾巴翘上天的。

    在刘瑾的眼中:如果王资真的人不清直接,我刘瑾会帮王资你认清自己的。

    “别别别,小子还是要仰仗刘爷的关照的。”王资赶忙回道。“我这种人不识眼色的人进宫,可能第二天就被别的宦官给吃了。”

    倒不是王资舍不得命根子,只是怕这个时代落后的医疗导致王资在净身途中死亡。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王资不介意来一场变性手术,然后再宣称自己是性别认知障碍的同性恋,

    顺便将体重提高到两百五十斤以上,当一个大肥球,

    最后再信仰一下绿色宗教。

    这样的话王资就能在法院上所向披靡了。

    但现在的时代王资冒着死亡的高风险去舍去命根子也没什么好处,那么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

    刘瑾听着王资的话也很开心,重点就是王资那句“被别的宦官给吃了。”,这也算得上一种变相的表忠心了。

    “你回头找杜勇要一份锦衣卫的衣服和信物。”刘瑾说完后也就起身要来开东海酒楼了。

    刘瑾现在是正德皇帝身边的头号红人,忙的很呢。

    如果这份圣旨不是正德皇帝亲笔的话,这种最低规格的圣旨也配刘瑾亲自来送?

    “那我送送刘爷。”王资起身也要送刘瑾出去。

    “别送了,你现在可有一件更大事情需要去处理。”刘瑾一边和王资下楼,一边对王资说道。

    “何事还需要刘爷亲自吩咐?”王资很奇怪,王资进京城都快半年了,刘瑾这才安排王资做一件事吗?

    刘瑾也难得想做一件正事,对王资吩咐道:

    “京师外估摸现在还有两万多的流民,现在入冬都有些时日了,应该不会有新的流民涌入京师了。”

    “近几日听说流民在城外冻死了不少,你回头把那些流民全部收拢一下,保证他们不死就行了。”

    “这事你要做的比之前收流民的时候还要漂亮,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做,最好闹得沸沸扬扬的让全京师的人都知道。”

    王资是明白刘瑾是什么意思,想要用这件事情为自己谋取名声。

    刘瑾是真的膨胀了,不单单想要阉党的利了,还想要为阉党正名。

    刘瑾想成为一个有名声的阉党,以此来保证自己不被正德皇帝轻易拿下,

    刘瑾这一举动不是膨胀到想赶快去死是什么?

    正德皇帝为什么要用阉党压文臣而不是勋贵压文臣,就是因为阉党在民间因为文人的过度宣传,导致这些人普遍声望不高。

    没有军队实权、民间声望、家族背景的宦官就算做到再大,还不是皇帝想拿下就拿下?

    以刘瑾现在的名声和关系网,将来正德皇帝想要在任何时间拿下刘瑾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换做掌管军权的勋贵,或者民间声望极高的清流,

    正德皇帝也不敢让这些人轻易做大,

    在宦官之中,哪怕是之前和文臣们合作无间的前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也没有在民间有一丝丝的声望,

    就更别说刘瑾这种与文臣针锋相对的宦官了。

    宦官是皇权的衍生物,文臣们又不能直接骂皇上,就只能拐着弯用骂宦官来骂皇上。

    大明的皇帝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但大明又不是大兴文字狱的满清,大明的皇帝并不好直接拿下骂宦官来指桑骂槐骂皇帝的文臣。

    至于后世流传出来的明朝大兴文字狱的谣言,大部分都成书于满清时期,

    也不能说是满清的朝堂在故意抹黑明朝,

    准确来说满清时期的这些形容明朝文字狱的书,更像是满清的文人在“借古讽今”。

    类似于唐代《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的用汉代指唐一样,是满清文人在用明朝代指大清。

    清朝不少文章中都有记载朱元璋因为自己当过和尚所以极其忌讳秃字,且因为这一点大肆屠杀在公开场合使用秃字的文人大臣,

    结果去翻看明史后就会发现,很多在满清时期传言被朱元璋杀死的小文官,基本上都是寿终正寝甚至比朱元璋活的都久,

    更重要的证据就是朱元璋自己都不忌讳自己曾经乞讨过的日子,

    在《明实录》与各种记载朱元璋生平的记载中,都不止一次出现朱元璋在称帝后怀念乞讨生活,忆苦思甜。

    考虑到这些书的成书时间皆为清朝中晚期,且其中大量翻翻明史就能发现明显错误的“冤假错案”,

    明朝大兴文字狱这一传言更像是清朝文人借古讽今而被后人误以为明朝真的如此,

    明朝也的确有因言获罪文字狱时间,但规模与程度都远远达不到满清时期的文字狱,

    更达不到那些满清文人那恐怖的文字狱。

    如今大明的文臣仰仗这文字狱的力度不大,就可以在民间肆意妄为的对皇权附属品——宦官肆意抨击,

    偶尔有个做善事的阉党王资,也很快被文臣宣传为一个向刘瑾委屈求和的铁骨文人。

    这么看来,刘瑾其实就应该保持自我,一直当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宦官腌狗,才能尽可能的多活几日,

    只不过王资并不介意让刘瑾更快的走上断头台,

    王资当然要按照刘瑾的要求,将这件事风光大办,让全京师人都知道刘瑾是个好人。

    王资拿着手中的圣旨,那绸缎丝滑的手感在告诉王资——王资不同于刘瑾那个可以被轻松替换的人,王资可是知道自己在正德皇帝心中有独特的位置。

    “刘爷,鄙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然早就去接济那些流民了。”王资委婉的向刘瑾表示自己没钱再救助更多的流民了。

    刘瑾也知道王资的所有钱财都投入到城外的流民安置点上了,

    但凡王资有点新生意和新的收入来源,钱就全投进去了。

    “这点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去找杜勇领东西的时候,告诉他。”刘瑾早就为王资想好了资金来源了。“以后闻风阁不用给咱家分钱了,全给你去好好办这件事。”

    “我先替京师外上万流民谢过刘爷的救命之恩!”这话一说王资就开心了。

    刘瑾听了这话也开心了,要是数万流民能全像感恩王资一样感恩自己,那自己的位置可就稳多了。

    刘瑾不是不知道阉党图名危害有多大,但是他现在已经是权势最大的阉党——司礼监掌印太监了,进无可进。

    权势上到达顶峰的刘瑾,就开始看重自己的名声了。

    可刘瑾这个在皇宫里斗了一辈子的阴阳人,从哪里得知如何跳过文臣争取名声呢?

    所以刘瑾就委托王资这个阉党中声望最高的王资,来帮自己提高名声了。

    闻风阁现在得益于王资的化工药物,每个月分给刘瑾的银两在一万五千两以上,

    哪怕这些银子不能全给王资去建设金坷垃工厂,只给其中的一半,也能让王资每个月多养好几万的流民,

    王资现在月入几千两都能养得起五万流民,

    要是这笔钱都能进入王资的口袋的话,且不是随便养个十几二十万的流民?

    将事情吩咐好了以后,刘瑾就带着几个随身的小宦官离开了东海酒楼,

    王资也没着急去找杜勇说这件事,不慌不忙的先去后院找沐儿说明自己要出门了,让她注意安全问题,

    然后王资就提着一壶烧酒去找杜勇了。

    王资出门后,沐儿一个呆呆的坐在床上,心中颇有些嫉妒之意。

    王资每次被杜勇叫走后,回来后都满身的胭脂水粉之味,

    沐儿也没少帮王资卖食品添加剂与西地那非,也知道王资现在最大的客户就是闻风阁了。

    闻风阁是什么地方,沐儿也听周围的锦衣卫家属们说过,知道那里是一个风月场所。

    “如果我能给夫君生个孩子的话,夫君就不会去那种地方了吧。”沐儿自言自语道。

    王资今天倒是没去闻风阁找杜勇,而是去了杜勇的家中找杜勇去了。

    杜勇现在家大业大,身为刘瑾一党的二号人物,也没必要每天去闻风阁那一个小青楼,

    王资走到离东海酒楼不远的杜勇家,

    整个地安门附近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锦衣卫的生活区,杜勇没少去东海酒楼找王资,王资也没少去找杜勇。

    王资一到杜勇家,才发现杜勇已经将自己家翻新了,用的正是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