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宇宙开拓史 » 第五十一章 人物小传:舒叶华-上

第五十一章 人物小传:舒叶华-上

    我们这位主角的名字叫做舒叶华,是一位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女性。后来的人们都知道了,当她做出那件震惊整个室女座超星系团人类壮举——穿越事件发生时,她的年龄是29岁半。

    舒叶华身高173厘米,体重67千克,从那个时候的标准来说,实在只能说是“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身体。很多人也许会联想,她会有着什么样子的容貌。遗憾的是,在现存全部有关舒叶华的照片或是全息、平面影像资料里,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参加各种活动,她都戴着标准的飞车头盔和一体式护目镜,而镜片几乎是看不见她眼睛的深颜色。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实际的完整样貌,而且在几乎所有她的个人传记和日记里,都没有此方面的叙述和描写。

    舒叶华这样健康的身体,在某个很古老的说法里,人们称为“国防体质”。舒叶华作为一位专业赛车手(非职业),一直坚持体育锻炼,并努力将自己的竞技状态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从小,为了自己心中有关飞车的梦想,她对于机械和车辆方面的职业技能总是力求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她的工作便是修理车辆等交通工具,特别擅长综合调校车辆的各个部分,使之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或是行驶综合性能。

    当时的地面车辆和大气层飞行器几乎都使用了小型化的裂变或聚变发动机,而且同等功率的聚变发动机的储能需求仅仅是裂变发动机的五分之一,但由于聚变发动机本身重量是同等功率裂变发动机的十至十五倍,所以在发动机使用工况和环境下,还是有所取舍。舒叶华的工作,就是根据不同的用途,比如赛车、日常个人使用、客运、快捷货运或是重型货运,为客户安装调试不同的发动机、悬浮装置还有制动装置等。

    在不俗身体条件的支持下,她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专业技能:赛车,以及相关的野外生存能力。舒叶华从小就很喜欢玩具车和模型车,特别是喜欢自己驾驶那种可以开着到处跑的玩具车。长大后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邻近星系的同类玩家,便经常一起交流和比赛。这个过程中,她不断积累驾驶、长距离穿越和比赛经验,同时在自己不错的机械和改造技术加持下,逐渐成长为周边这个区域最顶尖的专业飞车选手。

    如果要说舒叶华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确实比较乏善可陈,不过可以相信的是,长辈对她后面的人生,多少还是有影响的。舒叶华的修理厂继承自她的父亲,在她25岁那年,父亲和母亲和其他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一样,开始了将近历时二十至三十年的宇宙旅行。离开索尔帕西娅之前,父亲是他家这个修理厂的老板,除了修理交通工具,也接一些修理矿山机器人的活,不过舒叶华父亲的手艺一般,也仅仅能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和存一些小钱而已。

    舒叶华母亲是黄宝塔大学的古代文学老师。热爱文学的她一直有环游宇宙的愿望,和舒叶华父亲走到一起也是因为有这个共同的理想。二人结婚时约定,由舒叶华父亲的修理厂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并每个月存一些不定量的钱到二人的“旅行基金”里,而她的工资则几乎全部存入该基金,以备二人在五十岁左右时开启宇宙之旅。

    舒叶华的教育几乎都在索尔帕西娅上完成,她的小学和中学(即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这个阶段)都是在家乡土豆镇的公立学校里完成,这段时间她住在自家修理厂旁边的独立小屋里。从她后面的回忆来说,这个小木屋虽然不很大,但对于她来说却是几乎唯一的温馨之地。

    可能是因为这段小木屋的生活经历,再加上后面大学四人宿舍里的拥挤,舒叶华在她的一本回忆录里叙述了自己对“理想住宅”的某些憧憬。从舒叶华留下的全息影像看,这样的“理想”,也在她完成索尔帕西娅上最后的“极限穿越”被滞留后,独自生活的那段时间部分实现了。

    在舒叶华的早期日记里,有关她“理想住房”的部分节选如下:

    “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栋独立的楼房,这栋楼房不需要太高,十四五至十七八层就行。如果按通常每层楼4米至4米5的话,这栋楼的总高度应该不会超过一百米。”

    “为了视野还不错,我希望这栋楼所在的地方,其他的建筑物都不是很高,这样的话,我如果住在这栋楼的倒数第二高层。为什么是倒数第二高层呢?因为我有个经验,如果住在最顶层,很多星球的恒星热辐射很强烈,再好的隔热工程也会让顶楼比其他楼层热很多很多,而我又是一个很讨厌人工制冷的人……”

    “我的主卧室和起居室,应该有比较科学的朝向。一般来说应该垂直于这个星球相对于主恒星的公转面,这样的话每天自己的卧室和客厅都能接收到四五个小时的阳光。哦,对了,这个星球的自转周期最好不要少于索尔帕西娅的百分之九十,或是高于这里的一点二倍,不然我会觉得不太舒服。”

    “最顶上的一层楼既然不做卧室,那就应该是一整层都用来做健身房。虽然恒星的热量会让顶楼比较热,这就很利于出汗的运动,而如果这层楼不安装任何窗户的话,一百米‘高空’的自然风,也会很舒服!”

    “主卧楼下的四层,可以是整层的客房。我们搞这种极限运动的人,在全星系团都会有不少各种各样的朋友,再加上大家都是爱交朋友的人,当然经常会有朋友来拜访,我自然要给大家安排得舒舒服服的。这种大楼每层的面积应该不会太大,估计就是三四百平方米吧?这样的话,一个带客厅和卫生间的客房平均六七十平方米,每层五六个客房,四层楼一共二十个左右房间,足够我的朋友来居住啦。”

    “有朋友从远方来,自然免不了品尝各种美味菜肴和聚会。四层客房的下面,就应该是一整层的餐厅、娱乐室还有一个配备齐全、足够供应至少五十个人同时就餐的厨房。”

    “餐厅和厨房这一层的下面,就是这栋楼里厨师、清洁人员、保安人员住的地方。虽然很多东西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但总是要有管理这些机器人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就日常住在我们的这栋大楼里。”

    “工作人员宿舍的下面,为了方便他们管理机器人,往下的两层应该就是这些机器人的仓库和维修车间了。”

    “再下面的几层还没想好做什么,就暂时空着好了。不过一楼已经想好,就是把这些房间设计成对外经营的小商铺,然后低价租给我爱吃食物的经营者,然后我每天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我可不喜欢每天吃厨师做给我一个人吃的食物,哈哈哈!”

    “这栋楼应该会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里当然就是停放我的各种宝贝飞车、零件仓库和功能齐全的修理改装厂。”、

    “哦,对了,在大楼的天台上,应该会设计一个用来放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圆顶,这样我就能在天气好的时候,看看我们这个宇宙的样子了!”

    这个小木屋也离她父母修理厂另一角的主卧室与家庭起居室有一段距离,也许从那时候舒叶华就开始了某种程度“半独立”的生活习惯。她十八岁时考上了索尔帕西娅技术理工学院(SIT),专业是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六年后,24岁毕业。上大学期间,有关舒叶华的记录依然很少,但在她功成名就后,很多小报记者到教务处“弄到”了她当年的成绩记录,发现几乎都是比及格线稍好的分数。这样的“往事”不仅让这些小报记者大跌眼镜,而这个新闻也在当时的星际网络上被热炒几个标准星期。

    相对几乎可以认为是一塌糊涂的学习成绩,如果我们从舒叶华和她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才更能体现舒叶华后来取得那些不朽成绩的难能可贵。在索尔帕西娅这样的矿业边缘星球上,一般就是三大类人:外来矿业公司、承包商和其他服务商的管理、技术和工作人员;舒叶华家这样已经移民这个星球两三百年的自由职业、自雇职业者;以及星球政府人员和星区政府派驻星球的人员。这几类人员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并没有巨大的鸿沟和差距,即便上都能和睦相处。因为星球上总人口一直不多(不到一亿),而工作机会在丰富矿业资源下一直都很充裕,加上主要的体力活和危险作业都已交给机器人,星球上的人都乐意参与很丰富的各种活动。

    不过,地球上“穷文富武”的传统,一定程度上也延续到了索尔帕西娅的这些移民社会里。在舒叶华出生之前的数百年前,可以有比较好互交性的全息人工智能教师就已经出现。经过近300年的进化,以及从事这个行业人们的辛勤研究,成本极其低廉的人工智能教师就几乎已经普及到了全部知识领域。像舒叶华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甚至是大学的六年时间里,这些“基础性”的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由这种可以和学生交互、互动的人工智能完成。舒叶华母亲那样的专职教授,更多的是完成研究性的工作和高阶知识的传授。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读书获取知识的成本,相较于五百年前就进一步降低了。在此同时,类似“飞车”、“星际竞速”、“海洋探索”和“极端星球环境体验”这种需要有大量专业设备介入的活动,却因为越来越多人参与而变得“奇货可居”,成本越来越高。

    舒叶华对飞车的入门,就是在大学时参加了SIT的飞车社团,这个社团由一家矿业公司资助,是星球上最好的非职业飞车社团。得益于索尔帕西娅星相对平均的社会结构,以及该星球本身巨大的财政盈余和可观的商业利润,像舒叶华这样十分普通社会阶层的女孩,也可以参与这种费用令人咋舌的竞技项目。要知道,类似的这种俱乐部,即便是在人口百倍于索尔帕西娅的中心都会星球上,也不过寥寥五六个。

    就这样,在自身对这个极限竞技项目作为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本身环境给予了她充足机会的情况下,舒叶华走上了职业贴地飞行的道路。